民間春晚

民間春晚

民間春晚源於2009年的山寨春晚,後更名為民間春晚,簡稱:民晚。由民間春晚總導演楊志平先生深耕數年。晚會節目大部分來自草根,來自民間,但也會邀請很多明星參演節目,分為傳統形式的文藝節目和民間絕活。

民間春晚受到各級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多家電視台與視頻網站對民間春晚做的同步直播,使民間春晚擁有了廣泛的收視群體。民間春晚組委會為體現民間春節聯歡晚會的全民參與性,給最基層的老百姓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在晚會前期面向全社會開展“該我上場了”晚會優秀節目徵集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間春節聯歡晚會
  • 外文名:The Folk Spring Festival Gala
  • 起始時間:2008年起開始籌辦
  • 總導演:楊志平
  • 主辦單位:中國民間春晚組委會
  • 導演助理:陳佃亮
民間春晚的發展,民間春晚的特色,2014年晚會新特色,民間春晚總導演,平民春晚夢,尋夢之路,民間春晚來了,該我上場了,民間春晚與央視春晚在競爭中共存,2014年民間春晚組委會,

民間春晚的發展

2008年開始籌備的山寨春晚是民間春晚的前身,首屆晚會受到各級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2009年澳亞衛視電視台、知名視頻網站將對春晚的聯合直播,優酷網土豆網百度視頻搜尋、酷六、56網、鳳凰寬頻、PPS、PPTV、樂視網等多家網站的同步直播,使民間春晚擁有更為廣泛的收視群體。
民間春晚
民間春晚節目篩選在每年12月底基本結束,組委會準備挑出30個節目,總時長控制在3個半小時左右,並希望在除夕夜通過電視和網路播出。
通過晚會總導演楊志平先生及社會各界同仁的不懈努力,民間春晚一直延續至今並不斷發展壯大,使其成為一道年味十足、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帶給觀眾回歸真實、回歸自我、回歸民間的視聽享受。

民間春晚的特色

為豐富全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營造“喜慶、吉祥、和諧、平安”的節日氛圍,民間春晚再次舉辦民族和諧春節聯歡晚會。這是晚會導演楊志平和創作人員及民間眾多藝人獻給廣大人民的新春賀禮,也是由民間春晚劇組聯合多家機構承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屆時,廣播電視台電視、廣播、各大網站將對晚會進行同步直播!
晚會結合民族大團結特色,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表現當地我們國家多年來取得的民族和諧碩果,民族風情、文化藝術、民間藝人、民俗風情、自然風光、旅遊資源等,多方面展現城市形象、地域特色,把企業的整體魅力和當地特色的地域風光展現給全國的電視網路觀眾。
另外,為體現民間春節聯歡晚會的全民參與性,給最基層的老百姓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在晚會前期面向全社會開展“該我上場了”春晚節目徵集活動。
晚會定位:
這是一台綜合性娛樂新年晚會
節目大部分來自草根,來自民間,但也會邀請很多明星參演節目。
民間春晚
分為傳統形式的文藝節目和民間絕活
節目以娛樂、好玩、搞笑、喜慶、互動為主特色,融入了不少的網路元素。

2014年晚會新特色

在公眾關注和期待中,2014年民間春晚如期而至,本屆晚會聯合了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鄉土藝術家協會、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中國微影協會共同主辦,飛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紅菲林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2014年民間春晚是晚會導演楊志平和創作人員及民間眾多藝人獻給廣大人民的新春賀禮,也是由民間春晚劇組聯合多家機構第六次承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屆時電視台、廣播、各大網站將對晚會進行同步直播,晚會將結合民族大團結特色,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表現我們國家多年來取得的民族和諧碩果,民族風情、文化藝術、民間藝人、民俗風情、自然風光、旅遊資源等等,把當地的城市形象、地域風光、企業魅力一一展現給全國的電視網路觀眾。

民間春晚總導演

平民春晚夢

當“民間”、“春晚”、“草根”、“尋夢”……一個個接地氣的晚會關鍵字蹦出來時,百姓們沸騰了;當“土到掉渣、笑得翻天、感動落淚、傳經送寶、五洲同樂”這樣樸實別致的晚會口號傳揚開來時,民眾們激動了。
這是一個舞台,是屬於老百姓的舞台,它叫“中國民間春晚”。“只做百姓叫好的節目”是全體演職人員的共同心聲和踐行的指南。
“央視春晚雖然已經有很強的包容性,但畢竟還是無法滿足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文化需要,這個時候民間春晚的橫空出世可以說是春節文化的一桌‘小吃’,可以調和調和口味。”寧夏社會學會會長陳通明如是說。
到今天,全國民間春晚已然是一個六歲的孩子,並且更加茁壯的成長著!它由很多人共同撫育,必然愈來愈好。可那光芒的背後還有一個挺拔的脊樑和為它引路的強者,他是楊志平,他是全國民間春晚的總導演。
楊志平說,“民間春晚就是我的孩子,我不可能扔掉它,我要努力把它養大;民間春晚是老百姓自娛自樂的一種文藝形式,要年年辦,要越來越好,要越來越貼近民間百姓的娛樂和欣賞需求。”
民間春晚

尋夢之路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近平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一時間,“中國夢”三個字迅速在大江南北走紅,在國家倡導的同時,每個人都在想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夢?
這三個字讓春晚導演楊志平更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所做的事的意義。“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很虛的概念,但涉及到每一個老百姓的時候,一點都不虛。咱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做事情,都在想著完成自己的夢想,一開春,也會計畫今年一年自己的理想怎么樣去實現,怎么去做,怎么去努力。”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他從國家想到個人,“對於國家來說,讓祖國繁榮昌盛,這是一個大的中國夢;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無論做哪一個行業,都有一個自己的夢想,當每一個人的夢想匯合到一起就是一個很好的中國夢”。
同時作為微影之父,作為曾經香港音樂國際之聲的大陸執行董事,作為文化傳媒公司的老總,他從文化藝術角度考慮,“民間有很多優秀的節目,特別是一些民間藝術或者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老百姓來說,就希望有一個很好的平台,圓了自己的舞台夢”。想到這些,楊志平更覺得這三個字有著非同尋常的含義,所謂的“中國夢”就是讓中國人的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都提倡起來,同時提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整個要提升這樣一種概念。他希望2014年通過各種手段找尋田間、地頭、民間的、原汁原味的東西,跟百姓去溝通,然後去進行藝術加工。相信呈現出來的東西是人們喜歡看到的。
最近幾年,無論是央視的選秀節目:《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非常6+1》,地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等都給草根們、給民間藝術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草根就可以上得了這個舞台並且獲得成功,但是起碼擁有了機會和渠道。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平台,才讓民間藝術漸漸鮮亮起來,也更顯得寶貴。同時,一些懷揣夢想的人也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和榮耀。就像楊志平所想:民間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如果有一個好的平台來挖掘他們、展現他們,那是絕對有益的事情。而作為中國老百姓來講,衣食住行已經基本上滿足了(當然,也有很貧窮的地方需要去幫助),於是便開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東西。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微影事業,希望人人是導演,個個是明星,達到影視平民化;另一個就是希望到處是民間春晚,每個城市都去做,讓每個老百姓都有機會參與,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作為70後,楊志平胸懷大志。對於他來說,這個夢不僅是自己的夢,更是老百姓的舞台夢、藝術夢。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網路時代,誰都可以上微博發東西,很快就有很多人看見,他期盼著當門檻降的低了,老百姓就能夠進來了,同時希望老百姓演出自己的風格就好。楊志平說:“只有這樣的話,才能真正地實現中國夢,才能將民間的藝術得到有效的展現。”
民間春晚

民間春晚來了

從2009 -2013年,5年的民間春晚有著統一的晚會定位:一台綜藝風格的民間風情的快樂春晚,一反常規晚會的四平八穩,由民間優秀藝人、夜場精英精心演藝,力求聯歡氣氛,熱鬧輕鬆,打造一台別具一格的民間風情春節聯歡晚會。分為傳統形式的文藝節目、民間絕活……民間春晚是一台草根盛宴,主打中國民間文化。總導演楊志平更賦予其特有的概念:民間春晚擁有自身的特色性,不追求一味“吸引眼球”,而是希望藉此平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在楊志平看來,央視春晚是“宮廷格格”,民間春晚就是“還珠格格”,人們偏偏愛看還珠格格那種活蹦亂跳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她是民間的。就像人們吃飯一樣,每天到飯店吃飯已經吃膩了,就喜歡到田間地頭吃飯,找那種農家飯,覺得很舒服。
雖然一些傳媒研究學家認為,這種源於草根的民間春晚只有提高藝術水平才能在春節文化大餐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吸引觀眾眼球的恰恰是民間春晚上那些草根明星的獨特表演,別有一番風味。對於央視春晚和各大衛視春晚的火熱,楊志平並不擔心,也不覺得會存在任何挑戰。儘管,央視在財力、物力方面都是做的不錯的,但老百姓總有一個感覺,離得遠。特別是對於媒體已經分流的狀況,他認為“春晚”這一碗羹要分給所有的人來喝,在越來越開放的網路時代,老百姓還是願意去參加。對於民間春晚的未來,楊志平預感未來幾年或十幾年時間裡將會火的一塌糊塗。
其實提到大年三十,全國老百姓,包括華人、海外華僑這些都想著舉家團圓,圍坐在一起,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的一場晚會。儘管央視這三十多年做的也是非常的不錯,但為什麼民間春晚要走出來呢?就是要真正把老百姓大年三十那頓年夜飯地地道道的端出來。每個人老家都有很多好的民俗和藝術,聚集到一起,讓人們看到想看到的東西,就會更完美。民間的東西如果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占一定的分量,就可以了。這是楊志平的願望,也說出了眾多老百姓的心聲。
談到很多明星願意參與到民間春晚的隊伍中來,楊志平發自內心的感謝。“首先因為有春晚的概念,許多人自然而然的覺得這是一個值得信任和給老百姓帶去歡樂的平台,而民間春晚因為沒有上級給撥款和支持,屬於公益性質,更顯出其珍貴和主動性。許多明星都是充滿愛心的,所以很支持,也願意為晚會盡一些自己的力量”。對於中國首善陳游標的參與,很多人更是投以很高的關注和質疑,事實上,陳游標不但非常熱衷慈善,對於民間的東西也是非常喜歡。所以從來沒在媒體面前唱歌、演雜技的他,為了民間春晚也豁出去了,甚至呼籲全社會各界為弘揚和傳承民間藝術傾心盡力。陳游標還表態:2014年我願意加盟民間春晚的策劃和導演工作中,通過努力請一些久違露面的老藝術家和民間藝術能人多登上民間春晚的舞台。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間的原汁原味的藝術,就是地地道道屬於老百姓的藝術,作為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必然有它存在的意義。經濟越來越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社會越來越浮躁,從這方面來講,人們將會更喜歡,更想體驗到一些紮根於土地的東西,以便找到能讓內心踏實下來的根基。儘管很多民間的東西,已經被淡化了,但如果能由民間春晚這樣一個舞台對他們不斷的挖掘,相信它們會得到應有的重視。
民間春晚

該我上場了

“終於有一天,該我上場了,一個民間的舞台,掏盡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這是2013年民間春晚的最大特色,楊志平更加專注於對民間老百姓的選拔,由此舉辦了“該我上場了”的節目。和央視所舉辦的“我要上春晚”如出一轍,但卻更發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心聲,這是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也就意味著所有的老百姓,所有的才藝和民間藝術,都可以登上民間春晚的舞台,更加喚醒了老百姓的自信感。把中國比較好的特色的節目,原生態的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東西整個的挖掘出來,他們該上場了!
作為老百姓自娛自樂的一台晚會,楊志平一方面要考慮到藝術的層面,但更考慮到老百姓內心想表達什麼,這也就是民間春晚選拔的標準:從原生態的角度出發,選取好的草根文化。而同時對於觀眾高標準的要求和接受能力,他也指出,很多節目如果經過藝術加工會更適合舞台。比方說山西萬榮縣有個萬榮笑話是當地比較有代表性的特色,如果整理出來,絕對不亞於東北的二人轉,但是必須要進行一個很好的藝術加工,所有的東西要進行整合一下,把原生態的東西稍微提煉一下,出來的東西感覺就會非常好,這樣便使它更容易讓外邊的觀眾所接受,得到宣傳。
和很多選秀節目一樣,楊志平很注重挖掘選手背後的故事,了解每個人的酸甜苦辣,傾聽老百姓真正的聲音,以此打動觀眾,讓觀眾沒有距離感,更體會到這是真正老百姓展示的舞台。包括民間春晚也是做了很多花絮,來發出很多老百姓的心聲,吸引更多人觀看、關注。選拔的過程還放在網上,讓老百姓做回主人翁,去欣賞、評判。同時,為了更好的推廣、宣傳,方便更多人參與進來,楊志平計畫組辦一個組委會,把這個節目通過一家電視台在全國進行海選,以便能夠覆蓋到更多的地方。央視春晚固然很好,但是幾十個民間春晚,各個縣市都在辦,相信這時候才真正的體現出來“該我上場了”。因為舞台央視就4個半小時,所有的人再擠上去也是這么長時間。民間春晚遍地開花的話,老百姓就有機會上舞台,上春晚,登上所謂的大雅之堂。
當各地地方政府獲知這個訊息時,對民間春晚優秀節目展示表示熱烈歡迎,認為這有力宣傳了當地民間絕活、民俗、風土人情等藝術風采,讓觀眾更加了解本地草根文化。企業界更是對贊助傳統娛樂節目已經厭倦,對民間春晚深度發掘優秀的草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時間,楊志平的夢想獲得了多方面的支持。
好的節目需要好的平台,好的平台依賴好的節目,民間春晚紮根於民間、服務於民間、成長於民間。對於楊志平來說,舉行“該我上場了”這樣的選拔賽是民間藝術家走向民間春晚舞台的通道,能夠讓讓觀眾更好了解民間春晚,讓民間藝術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而民間春晚也因此能獲得更優秀、更純粹、更精彩的節目。
民間春晚的成長需要社會各界的力量,說到它的一步步成長,楊志平也有很多心酸,前幾年都在忙活資金,這兩年也總是往裡貼財力、物力,很多時候常常苦不堪言,就連2013年飽受矚目的晚會在前一天還沒有拉到一分的贊助,是最後才有了轉機。
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有些人會懷疑民間春晚的背後到底靠什麼盈利?楊志平就這樣無私的幫老百姓尋夢嗎?面對這種質疑,楊志平堅守著自己,“其實作為人生活來說,有錢沒錢,都需要有一個使命感。因為有這個使命感,才會逼迫著我要去做這個事情,賺錢還是賠錢,對我來說都不重要,只要我能夠生存,我就能把這個事情做下去。至於以後怎么做的好,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即便拉來贊助,也是用在晚會上,看怎么把它做的更加好。
是的,這是他親手撫育的孩子,怎么會拿它當做賺錢的工具呢?
民間春晚
而人們卻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網路時代在發展,民間春晚在壯大,老百姓看春晚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多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民間春晚這裡,人們得以尋找失去的記憶,讓一些找不見的東西,重新挖掘,重新回歸。

民間春晚與央視春晚在競爭中共存

作為一個民間春晚忠實擁躉和媒體人,離過年的時間越近,對民間春晚的期待就越強烈。“千呼萬喚始出來”,2014中國民間春晚組委會於10月23日在北京新聞大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民間春晚籌備工作已近尾聲,正式進入節目選拔階段,《該我上場了》民間春晚優秀節目選拔活動同日啟動。筆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4年的民間春晚與往年相比規模更大,除了設立一個主會場外,還將在全國設立多個分會場,而參加晚會的節目將從在全國各地舉行的《該我上場了》民間春晚優秀節目選拔活動中選拔出來,並將產生參加主會場演出的節目大名單。

據悉,2014年民間春晚仍由楊志平導演團隊操刀製作。民間春晚誕生於民間,有著良好的民眾基礎,它寄託著老百姓的對於新年的理解和希望,承載著中國民間藝術復興和發揚光大的重任。民間春晚的意義並不是簡單的博君一笑,而是一種文化符號,一腔來自基層的聲音,一個展現平凡人喜怒哀樂的舞台。民間春晚的所有節目都是在民間反覆錘鍊的經典精粹,極具人氣。歷屆的民間春晚在節目選材方面都被網友評價為“有容乃大”,2014民間春晚將延續以往的‘土得掉渣’、‘樂得翻天’、‘感動落淚’、‘海外同樂’4個專題展示演出,節目包括各民族的原生態歌曲、舞蹈、相聲、小品、情景劇、魔術、雜技、戲曲、民間絕活等,甚至還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出現在舞台上。

中國速度、中國聲音、中國元素,在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國際舞台中央,央視春晚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直播,用高端大氣的形式和充滿自信的態度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力量。與國際接軌,讓外界更加了解中國,讓世界傾聽中國的聲音,這是央視春晚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是國際形勢所趨。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多了國際范兒少了鄰里味兒,展現傳統民族文化的東西逐漸被替換成面向世界的現代時尚元素。

許多評論人士認為民間春晚是為了取代央視春晚而存在,筆者對於此觀點不敢苟同。民間春晚的出現既與央視春晚構成競爭關係又相輔相成,一個是為了傳達中國聲音,一個是為了弘揚民間藝術,二者出發點不同。從定位上來看央視春晚居“正統”之位,而民間春晚則注重發掘草根文化。競爭是有的,可是說誰最終會取代誰則言過其實了。民間春晚的出現給了央視春晚更多前進動力和啟發,而央視春晚的改革也促進了民間春晚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2014年民間春晚組委會

2014民間春晚組委會成員名單
總策劃、總導演
楊志平
藝術總監
吳紅
秘書長
趙雲標
副秘書長
方和明
總導演助理
陳佃亮
辦公室主任
張 琳
網站支持
王榮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