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性民族主義

民眾性民族主義

民眾性民族主義是一種民族主義,它具民族主義的一般特性。其特點在於這種民族主義的“民眾性”。即大量民眾的參與。

起源和發展,特徵,影響,

起源和發展

有人認為中國的“民眾性民族主義”起源於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具體表現為一種盲目的排外。在義和團團民看來,首先要被殺的當然是洋人,其次是信“洋教”的中國教民,再往下,用洋貨、行洋禮者,都在殺戮和打擊之列。
例如,“文革”中“紅衛兵”的某些行為,就不妨視作是以“革命”名義出現的“民眾性民族主義”的宣洩。時至今日,“民眾性民族主義”仍然大量存在並被某些人或利益集團所煽動,所利用。而大學校園往往成為“民眾性民族主義”的大本營,大學生們往往成為“民眾性民族主義”最激烈最典型的體現者從而也成為某些人最主要的利用對象。

特徵

對“人”的尊嚴很淡漠,身邊每日每時地發生著種種踐踏“人”的尊嚴的現象,他們習焉不察;對有涉“民族尊嚴”之事則感覺異常敏銳,隨時準備捍衛“民族尊嚴”,——這是“民眾性民族主義”的一種特徵。對外國人針對中國的行為、尤其對外國人在中國的行為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動輒把問題提到“民族尊嚴”的高度,是“民眾性民族主義”的又一種特徵。例如,外國人在中國激起“民眾性民族主義”大爆發的某種言行,或許本不過是一種過分和出格的玩笑。即便要對之提出抗議,也應該抗議的是其玩笑的過分和出格,不必牽連太廣。但“民眾性民族主義”卻非常善於“見微知著”,立即省去一切中間環節,把個人的一種玩笑看成是針對國家和民族的嚴重侮辱和挑釁,並用山呼海嘯般的行為把一種私人的玩笑變成重大的事件。
“內外有別”也是“民眾性民族主義”的典型特徵。英國作家奧威爾說,“不顧現實”是“民族主義”的基本特徵之一:“所有的民族主義者都不能看到同樣一組事實之間的共同點。英國的托利黨人會在歐洲捍衛自決權,而在印度,卻反對當地人的自決權,並且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矛盾之處。行為是善是惡,不在於行為本身,而在於是誰做的,所有的暴行——拷打折磨、使用人質、強制勞動、大規模放逐、不經審判就監禁、偽造、暗殺、轟炸平民——假如是我們的人幹的,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說一般意義上的“民族主義”是如此,那“民眾性民族主義”就更是如此了。同樣一種行為,假如是“同胞”所為,那就是正常的、不值一提的,但若是外國人所為,那就十惡不赦。

影響

民眾性民族主義”正因為是“民眾性”的,所以有著數量上的巨大優勢,它總是以民意的名義強烈地表現自己,而這就難免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各級當政者也許內心深處並不認同“民眾性民族主義”的邏輯,甚至意識到如果滿足“民眾性民族主義”的要求,對國家形象和民族利益都造成實際的損害。但是,他們又深知,對一種非理性的民眾性思潮和行為,當政者如果強硬抵制,那是要付出代價的,起碼會被扣上“漢奸”、“媚外”、“賣國”的帽子。這樣,他們就不得不在“必要”的程度上對“民眾性民族主義”讓步,從而使既定的內政外交政策在“必要”的程度上被扭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