毯鯊

毯鯊

在對大堡礁海域的魚類進行普查時,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拍攝了一組照片,展現一頭毯鯊(tasseled wobbegong)吞食一頭斑竹鯊的可怕景象。拍到鯊魚同類相食的照片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有關此次鯊魚同類相食的觀察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珊瑚礁》雜誌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毯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毯鯊的發現,毯鯊的習性,

毯鯊的發現

照片在澳大利亞大堡礁海域拍攝,2月初對外公布,展示了一頭毯鯊吞食一頭斑竹鯊的可怕景象。這幅照片由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珊瑚礁研究中心的丹妮拉·塞卡萊麗和大衛·威廉姆森拍攝。當時,他們正對大堡礁大凱培島海域的魚類進行普查。塞卡萊麗表示:“我首先看到呈白色半透明狀的斑竹鯊。”
她原本以為會發現藏在珊瑚岩下面的斑竹鯊頭部,待到游近後,她才吃驚地發現了高度偽裝的毯鯊。塞卡萊麗說:“斑竹鯊的頭部已經完全被毯鯊吞噬。它一動不動,顯然已經死了。”此前對毯鯊胃內物質進行的分析顯示,這種鯊魚會捕食其他鯊魚。塞卡萊麗表示:“我相信此前從未有人拍到過鯊魚同類相食的景象。”
毯鯊

毯鯊的習性

澳大利亞大堡礁海域,毯鯊正在吞食斑竹鯊。照片中的毯鯊和斑竹鯊體型相當,從頭部到尾部的長度都在39到59英寸(約合100到125厘米)之間。這兩種鯊魚都生活在西太平洋,經常在珊瑚礁周圍的海床出沒。塞卡萊麗說:“在毯鯊較為常見的海域,它們的活動路線相互交叉。斑竹鯊在海底一帶覓食,通常將頭部伸進洞內或者珊蝴岩下方,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根據線上魚類百科全書Fishbase,人們也經常在潮池中發現斑竹鯊蹤跡。這種鯊魚在離開水的情況下可以存活12個小時。
印度尼西亞海域的一頭毯鯊。這種鯊魚身體扁平,面部長有穗狀結構,因外形酷似地毯,因此被稱之為“毯鯊”。塞卡萊麗說:“它們躺在海床上,與海底融為一體。它們選擇靜靜等待,等待獵物經過,而後快速發動攻擊。”毯鯊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善於打埋伏,對食物並不挑剔。這也就解釋了澳大利亞毯鯊為何捕殺體型幾乎與它相同的斑竹鯊。與很多鯊魚種群一樣,毯鯊的部可以隨意脫臼,幫助它們吞食大型獵物。它們的牙齒尖頭向後彎曲,能夠死死咬住獵物。塞卡萊麗說:“如果擁有足夠的時間,它們能夠肢解和消化體型超過自己的獵物。”
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毯鯊。這種鯊魚身上的斑紋交錯在一起,同時長有錯綜複雜的皮瓣,遠遠看去非常具有迷惑性。毯鯊的消化能力很強,但科學家並不清楚這種鯊魚如何消化體型與之相當的其他鯊魚。塞卡萊麗指出:“對於毯鯊如何消化獵物,我們進行的研究不多,因此不是十分了解。絕大多數鯊魚將獵物整個吞下,完全消化需要幾天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