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薑(姜科姜屬植物)

毛薑(姜科姜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毛薑(學名:Zingiber kawagoii Hayata)是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60厘米。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面均被極薄的短柔毛;葉柄極短;葉舌耳狀。多花;苞片披針形,基部鞘狀;萼管長1厘米,一側開裂,頂端截平,基部被粗毛;花冠管纖細,裂片紫色,唇瓣倒卵形,暗紫藍色,花葯近圓柱形,藥隔附屬體線形,彎曲。性溫,味苦。

分布於中國台灣。生於潮濕陰冷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薑
  • 學名:Zingiber kawagoii Hayat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芭蕉目 Scitamineae
  • :姜科 Zingiberaceae
  • 亞科:姜亞科 Zingiberoideae
  • :姜族 ZINGIBEREAE
  • :姜屬 Zingiber
  • :毛薑
  •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
形態特徵,性狀鑑定,顯微鑑定,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藥物功效,臨床套用,繁殖方法,栽培技術,土地選擇,施肥栽植,田間管理,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平生,分枝,具芳香;地上莖直立。株高30-60厘米。
毛薑
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厘米,寬6厘米,兩面均被極薄的短柔毛;葉柄極短;葉舌2裂,耳狀。
花梗長4-5厘米,多花;苞片披針形,長2厘米,基部鞘狀;萼管長1厘米,一側開裂,頂端截平,基部被粗毛;花冠管纖細,長2-3厘米,裂片3,紫色,長2厘米,後方的一枚寬9毫米,內凹,二側的較狹;唇瓣倒卵形,暗紫藍色,長2.2厘米,寬 2厘米,中裂片頂端微凹,側裂片較小;花葯近圓柱形,長1厘米,藥隔附屬體線形,長1厘米,彎曲。

性狀鑑定

1.根莖為不規則背腹扁平的條狀、塊狀或片狀,多彎曲,兩側常有縊縮和分枝,長3-20cm,寬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紅棕色細小鱗片,緊貼者呈膜質盾狀;直伸者披針形,先端尖,邊緣流蘇狀(睫毛),並於中柄基部和根莖嫩端較密集。鱗片脫落處顯棕色,可見細小縱向紋理和溝脊。上面有葉柄痕,下面有縱脊紋及細根痕。質堅硬,斷面紅棕色,有白色分體中柱,排成長扁圓形。氣香,味微甜、澀。
2.根莖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遠則圓柱狀長條形,長3-8cm,寬0.6-1cm;鱗片條狀披針形,鱗片脫濕處顯灰褐色,具細小縱向紋理。斷面棕黃色、灰白色,點狀分體中柱排成橢圓形。氣香,味澀。
3.根莖扁圓形,直徑0.5-1.2cm。鱗片紅棕色,革質,三角形,覆瓦狀排列,近基部盾狀著生,緊貼根莖表面。質脆,斷面分體中柱排成橢圓形。氣質,味鹹澀。4.根莖圓柱形,表面密被條狀披針形而鬆軟的鱗片,鱗片脫落處顯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縱向溝脊及細小紋理。斷面褐色,點狀分體中柱排成類圓形。氣極微、味澀。均以條粗大、棕色者為佳。

顯微鑑定

根莖橫切面(1)槲蕨呈長扁圓形。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鱗片基位於表皮凹陷處,細胞3-4列;壁厚,內含紅棕色色素。內皮層圍繞分體中柱,細胞節向延長。分體中柱18-28個,排成扁圓形環;木質部管胞多角形,直徑6-40μm,中部較大,向兩端漸次變小,發肩幾達兩端將韌皮部分為內外兩部分,內側韌皮部有的細胞壁增厚,並充滿黃棕色分泌物。
(2)呈橢圓形。表皮細胞排列不整齊;鱗片基著生於表皮凸起處,細胞2列,壁薄,內含棕黃色色素。表皮和其下2-3列細胞以及內皮層外1列細胞內壁增厚。分體中柱18-25個,排成類圓形;管胞直徑10-26μm。
(3)表皮外具厚的蠟被,鱗片基2-3列細胞;表皮及其下3-5列細胞,壁稍增厚,內皮層外側1列細胞呈馬蹄形增厚,孔溝和層紋明顯,細胞內含黃桂棕色色素。分體中柱圓形,排成環狀;管胞直徑10-48cmμm。
(4)表皮外具厚的蠟被,鱗片基2-3列細胞。內皮層外側1列細胞厚。分體中柱排成不規則2-3圈,中央一圈28-35個,圓形或長圓形。理化鑑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作供試液;另取柚皮甙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聚醯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開,用1%三氯化鐵乙醇液噴霧。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台灣。模式標本采自台灣。生於潮濕陰冷地。

生長環境

喜濕潤,忌積水,因此灌溉和排水要及時進行。

主要價值

藥物功效

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用於腎虛腰痛、腎虛久瀉、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扑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
【附註】 同屬植物中華槲蕨 D.baronii(Christ)Diels的乾燥根莖同作骨碎補入藥。

臨床套用

防治鏈黴素毒性及過敏反應
骨碎補乾片5錢,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視需要可長期服用。對已知有鏈黴素毒性反應者,用鏈黴素同時使用本藥,可防其毒性反應;既往有鏈黴素過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時,除從小劑量開始外,並加服本藥脫敏。對使用鏈黴素過程中已出現毒性或過敏反應者,則用本劑治療;臨床觀察21例(過敏反應2例,毒性反應19例),服藥後除2例無效外,其餘均於第二天反應症狀減輕,大部分於第3~4天反應症狀消失。停服骨碎補後鏈黴素反應再次出現.再用骨碎補煎劑仍有效果。據觀察,本藥對反應中的頭痛、頭暈、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狀療效最好;對耳鳴、耳聾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於解除鏈黴素對第八對腦神經和三叉神經下頜枝的毒性作用
治療雞眼
取骨碎補3錢,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備用。用時先將足部雞眼或疣子用溫水洗泡柔軟,再用小刀削去外層厚皮;然後塗擦骨碎補酒精浸劑,每2小時1次,連續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後略有痛感,幾分鐘可消失。治療雞眼6例,均在10~15天內痊癒;疣子2例,均在3日內脫落而愈。
老年腎虛
腰痛腳弱骨碎補15克,補骨脂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補腎健骨之功。4.腎虛耳鳴耳聾,或腎虛久瀉骨碎補適量,研為細末,每次6克,人豬腎內煨熟,食之。
跌打損傷
骨碎補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骨碎補120克,白酒500克,一同浸泡,分10次服,每日2次;另用本品同生薑同搗,外敷傷處。對胸肋挫傷或筋傷骨折的療效甚佳,為促進骨折癒合之良劑。
牙痛
骨碎補30克(去毛)。打碎煎服,或泡開水含噙漱口,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繁殖方法

種姜一般經催芽後再播種,因催芽可提早出苗,苗齊,以後葉數較多,植株健壯,產量高。帶病種姜經催芽後病症也易表現出來。
催芽一般將浸濕的生薑種置於土層30厘米厚的芽床上,蓋渣肥,再蓋薄膜,床溫保持21-30℃,約10天出芽,或在室外用乾牛糞堆積催芽亦可。出芽後,將種姜分成小塊,每塊留1-2個健芽,剔除病姜種,按芽分級種植。
毛薑(姜科姜屬植物)

栽培技術

土地選擇

宜選用土層深厚,帶有粘性的壤土,種出來的姜嫩脆且辣味淡,培植老薑及種姜,宜選用沙壤土,其產品辣味重且耐貯藏。姜易發生腐敗病,不宜連作,最好輪作,與春作物或蔬菜套種。

施肥栽植

根系不發達,分布淺,要求地塊深翻耙碎、整平。姜的生長期長,需肥量大,產量高,宜多施堆肥或其他有機肥,一般畝施有機肥5000千克以上作基肥和種肥。
姜的根莖有向上長的習性,若露出地面則品質差,因此要深栽。對產出品的不同要求,栽植方式也不同,大致分為3種。
平畦姜培土較埂子姜淺,根莖生長差,但肉質緊密,辣味重。
窩子姜按33厘米的行株距挖窩栽姜,軟化栽培,收嫩薑的高子宜深,以後分次培土,作於姜栽培的窩子宜淺,以後少量培土。
每畝種量因種姜大小及栽培密度不同,差異較大,一般畝用種量為75-300千克。

田間管理

姜很耐肥,並且是多次漸進分茬,應分期追肥。一般苗高15厘米開始施肥,以後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立秋”至“處暑”間施最後1次,一般共3-4次。追肥時要多施鉀肥,促進根莖肥大,減少病蟲害。
培土結合中耕除草和施肥,培土一般3次。埂子姜需4次,常使姜埂變為溝,原來的栽植淘變為姜埂。作姜種的通常只中耕除草而不培土。
夏季烈日照射不利姜的生長發育,可在廂面搭棚遮蔭或在行間插高桿或套種瓜類搭架遮蔭。
毛薑(姜科姜屬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