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田鎮(湘鄉市毛田鎮)

毛田鎮(湘鄉市毛田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毛田鎮位於湖南中部、地處婁底與湘潭邊界,湘軍故里,楚南重鎮,古稱“龍城”的一部分,位於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水府旅遊區。交通優越,距長株潭、婁益衡邵均只有百公里左右;

滬昆高鐵、湘黔鐵路、滬昆高速公路、長韶婁高速公路、婁新高速公路、332省道穿區而過,西部與婁底市區婁星區接壤,東臨棋梓,南接雙峰,水府廟水庫三面環繞,屬典型的市庫區農業+旅遊之鄉。

全境總面積為95.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2.7萬畝,淡水面積6萬畝,丘崗山地6.7萬畝,全鎮共轄區45個行政村(其中31個庫區移民村),2個居委會,3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8萬(其中庫區移民1.5萬)。

鎮內以農業生產為主,目前隨著水府旅遊區的開發,毛田成為了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地區,集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第三產業正在快速發展。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3.1、地形地貌,3.2、水系,3.3、氣候,資源概況,土地資源,水力資源,人口民族,領導班子成員分工,經濟概況,旅遊業,農業產業,工業經濟,傳統加工業,交通,高鐵站,高速,機場,風景名勝,湖南水府旅遊區,桃花島,崇瑞山莊,清代惜字爐,教育,芬水中學,崇山中學,萬山國小,

建制沿革

公元前2800~2300年,湘鄉毛田境內即有先民從事原始的農業、捕魚、狩獵等生產活動。
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屬於楚國向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開拓的前沿陣地。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屬長沙郡湘南縣。
公元前202年,西漢高祖五年置長沙郡。
公元前3年(西漢哀帝建平四年)皇帝劉欣將漣水流域賜給長沙王子劉昌,封作湘鄉侯,這是湘鄉建置之始。
25年(東漢建武初年),原湘鄉侯領地置湘鄉縣,原荊州零陵郡,縣治就在今市城。
257年(三國吳太平二年),三國吳時屬衡陽郡,為衡陽郡的首縣所在。
265年(晉代),北方少數名族進入中原,中原貴族南遷,連道內少數名族或被同化,或被擠入高山峻岭。
442年(南朝宋永初三年),連道併入湘鄉縣,縣域擴大。
589年(隋朝開皇九年),撤衡陽郡,將湘鄉、湘西、衡山三縣合併為衡山縣,屬潭州總管府。
607年(大業三年),改潭州總管府為長沙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析衡山縣復置湘鄉縣。
1295年(元朝元貞元年),升為湘鄉州。
1369年(明洪武二年),湘鄉州降為湘鄉縣。清代,湘鄉縣屬長沙府
1647年(順治四年),清兵攻取縣地。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成立臨時縣議事會。
1914年改府州建制為道,湘鄉縣屬湘江道。
1922年,廢道制,湘鄉縣直屬省轄。
1937年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邵陽),1940年屬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益陽)。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湘鄉縣屬益陽專區
1952年,湘鄉縣劃出雙峰縣全境及漣源一部分,餘下仍稱湘鄉。
1953年11月,湘鄉改屬邵陽專區
1965年7月,改屬湘潭專區
1983年2月,湘潭撤地建市,湘鄉改由湘潭市管轄。
2007年1月,毛田鄉改為毛田鎮

行政區劃

毛田鎮轄:新街居委會為毛田鎮政府行政機構所在地;新街居委會,永嘉橋居委會,華塘、新華、毛田、白楊、竹元、石山、勤家、霞樂、譚山、譚家、大坡、大新、芬水、芋塘、張泉、草坪、金田、躍南、新立、坪山、東景、楊泉、全心、崇山、增加、清溪、洲塘、萬山、煙竹、石元、杉山、蛇形、古塘、羊古、長慶、鐵山、紅旗、坪上、天門、薛市、齊心、榔樹、花亭子、托坪45個行政村。
湘鄉市毛田鎮

地理環境

3.1、地形地貌

毛田屬於華南湘贛丘陵區,處於湘中邱崗向湘江河谷平原的過渡帶,在雪峰山脈東北的余脈和南嶺山脈越城嶺北端之間。
遠古界震旦系,毛田境內屬大海,海底火山爆發頻繁,沉積含鐵錳質較高的富火山灰物質,在地殼的劇烈運動下,產生了褶皺,初步形成了很多微漏海面的山峰雛形。古生界寒武系前期,境內地殼部分上升為陸地,大部分地區成為陸緣淺海。寒武紀後,加里東運動地殼緩慢上升,外力作用不強,未受沉積。至石炭系、二迭系,受華立西構造運動的作用,縣內絕大部分地域上成為陸地。海水進退頻繁,外力作用強烈剝蝕陸地表層。
中生界三迭系,印支構造運動,使境內全部抬升為陸地,在強烈的褶皺、斷裂和外力的侵蝕等作用下,岩漿沿著裂口大量進入,地面起伏變化增大,基本的山丘、溪河開始形成,但尚無固定的河床。到侏羅系、燕山運動初期,風化沉積很微。至白堊系,燕山運動的構造作用強烈,地殼受到擠壓,斷層增多增大。原有的地層紫荊峰、梅龍山被推擠高聳,而湘鄉凹陷構造成河谷盆地(北東向地槽);在以泉塘錢家沖為中心,已5公里為半徑的區域內,岩漿大量侵入,隨著氣候變熱。外力作用劇烈切割、剝蝕地表,河谷加深,風化沉積加厚,地貌骨架形成。
滄海桑田,見證著歷史的變化,也許在某個山頭你會撿到一些海底生物的化石,不要驚奇,因為,你的腳下曾經是汪洋大海。是不是感覺自己也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呢。
毛田鎮(湘鄉市毛田鎮)

3.2、水系

屬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為湘江支流中的漣水,從毛田鄉老竹林入境,流經毛田,谷水,嵩山匯入水府水庫。

3.3、氣候

毛田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熱充足,雨水較多,光、熱水基本同季,為農業提供了豐富的氣候資源;但光、熱、水分布不均,年季差較大,霜凍、低溫、冷害、旱、澇、風、雹每年都有一種或數種。
年平均氣溫16.8℃—17.3℃,年積溫為5457℃,年均降水量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資源概況

土地資源

全境水田2.7萬畝,丘崗山地6.7萬畝。非金屬礦類儲量較多,黑色金屬礦類次之,有色金屬礦少量。擁有石灰石,白雲石,花崗岩,河沙,石膏,方解石,黏土,煤,滑石和瓷泥,鉀長石,錳,鐵,鉛、鋅,油頁岩等礦產資源。

水力資源

水域6萬畝,其中包括有名的水府廟水庫,目前水府廟大橋已經要通車了。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1905
16426
15479
家庭戶戶數
9878
家庭戶總人口(總)
30366
家庭戶男
15585
家庭戶女
14781
0-14歲(總)
7456
0-14歲男
4014
0-14歲女
3442
15-64歲(總)
21109
15-64歲男
10788
15-64歲女
10321
65歲及以上(總)
3340
65歲及以上男
1624
65歲及以上女
171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1449

領導班子成員分工

譚 宇黨委書記 主持全面工作
譚勁松副書記、鎮 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財稅、民政、殘聯工作
蔣建國人大主席 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群工、政法、信訪、消防、移民工作
黃麗平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政協聯工委主任 主持政協全面工作,分管黨建群團、扶貧、小康、安監、經濟發展辦公室、示範區工作、應急管理、政務公開、電力、同業對標工作,協管財稅工作
陳 笑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分管統計工作,協管民政、殘聯、敬老院
張 俊黨委委員、組織委員 主管組織工作,分管城鄉同治、環保、水府大橋、水利工作,協管人事、黨建工作
黃青平黨委委員、宣傳統戰委員 主管宣傳、統戰工作,分管工商聯、教育、文化廣播、高鐵、網路信息、機關後勤、黨政辦
羅 晴副鎮長 分管農業(含農技、農機、農經、科技)農民素質教育、交通、勞保工作,分管益婁高速
賀利輝副鎮長 分管衛計、合醫(含市場監督)、國土、城建工作,兼任扶貧辦主任
李 賢人大副主席 分管人武工作,協管人大、群工、政法、信訪、消防工作,聯繫郵政、電信
鄒 峰政協聯工委副主任 分管動物能源、林業工作,協管政協工作
毛 亮鎮長助理
希望在在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下,我們能加快進入小康,把毛田建立成為省重要的集旅遊休閒、度假、寫生、天然氧吧為一體的理想場所。

經濟概況

旅遊業

該地已經作為重要的旅遊區,作為向城市居民提供生態旅遊和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由於水府湖濕地公園所處的特殊位置,來這裡休閒旅遊的城市居民,不僅包括婁底市和湘鄉市的城市居民,更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以及邵陽等周邊城市的居民,這是一個能吸引到數百萬消費者進行旅遊消費的巨大的潛在經濟成長點。
此外,水府湖示範區還是環境教育、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科普宣傳和青少年自然知識教育的天然基地。區域內建成蓄水、防洪、供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發展旅遊等生態功能產業,打造出保持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系統,以節能減排、低碳綠色、循環利用、高品位生態服務、多功能娛樂服務有機融合,將量身打造成為獨具魅力的宜居森林地,長株潭的生態“後花園”。
毛田鎮(湘鄉市毛田鎮)

農業產業

該鄉鄉的32個科技興農示範點,華商萬畝藥材基地、金田藥材基地、萬山大棚蔬菜基地、托坪小水果基地、新華薄荷基地、雪市釣魚基地等6個產業結構調整基地呈輻射狀分布,帶動了農業結構的最佳化,保證了農業的迅猛發展。2006年,毛田優質稻種植面積達2.3萬畝,占水田總面積的 90%;

工業經濟

湖南鵬泰科技有限公司,毛田廢品金屬回收公司、木器加工廠、等落戶毛田,並且生意紅火。這些企業不僅為毛田鄉提供了新的經濟成長點,更解決了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傳統加工業

毛田產有享譽省內外的火焙魚、茶葉,並且供不應求。鵬程實業有限公司和毛田建築工程公司加大了對火焙魚這一傳統產業的深加工力度,2006年,兩公司共產火焙魚12000公斤。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交通

高鐵站

高速

滬昆高速,婁益衡高速,潭邵高速,婁懷高速

機場

毛田鎮(湘鄉市毛田鎮)

風景名勝

湖南水府旅遊區

湖南水府旅遊區位於湖南中部。景區以水府廟水庫為主體,是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交通優越,距長株潭、婁益衡邵均只有百公里左右;滬昆高鐵、湘黔鐵路、滬昆高速公路、長韶婁高速公路、婁新高速公路、332省道穿區而過,經水府大道,5分鐘車程可達景區。水府旅遊區總規劃177.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0.5平方公里。區內有優良級旅遊資源24處,擁有多處國家級、省級文物古蹟。 水府旅遊區享有“天下水府、人間瑤池”的美名。區內湖光山色、環境幽雅,已成為人們戶外拓展、商務會議、親朋聚會的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勝地。

桃花島

在湘鄉水府廟有一座美麗的人工島叫桃花島,上面種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有桃花、八月桂、月月桂、杜鵑花等,每到春夏之交花兒爭先鬥豔,美不勝收。那裡樹木成蔭,綠草成群,鳥兒成雙成對,花兒含羞微笑,環境恬靜優雅,空氣清新舒爽,是一座生命綠島,天然氧吧!“天下水府,人間瑤池”,神奇的水府廟,的確是一個休閒遊玩的好地方!

崇瑞山莊

湘潭市文物部門向外界披露,文物考古專家在湘鄉發現了清代湘軍大將——振威將軍喻勝雲所建的一座“城堡式”舊宅遺蹟。這一古建築物具有鮮明的軍事防禦色彩,在江南地區考古發現中罕見。
被湘潭市和湘鄉文物部門發現的喻勝雲舊宅,位於湘鄉市毛田鎮崇山村。史料記載,出生在崇山村的清代湘軍大將喻勝雲17歲從軍,因為機智、勇猛過人,屢立戰功,清光緒帝封其為振威將軍(清代從一品武官名),並獎勵黃金三百兩。喻勝雲在家鄉建住宅一棟,左宗棠替喻勝雲將宅子命名為“崇瑞山莊”,並撰對聯:名將用心惟地理,聖門傳業只官書。
湘潭市文物部門此次發現的喻勝雲舊宅遺蹟,為當初莊園外圍建築及“護城河”

清代惜字爐

湘鄉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隊在該市毛田鎮齊心村普查時,發現一座清代惜字爐,此類文物尚屬首次發現。
惜字爐又名惜字塔,是昔日文人墨客燒毀文字紙張的地方。據史料記載,惜字風俗早在宋、元之際已逐漸流行,那時的人們對文字及寫字的紙張十分愛惜,不能隨便丟棄,必須送到惜字爐焚化。此風俗綿延到明清時達到極致。清初,惜字之風甚至還流傳至日本,出現了如“惜字會”之類的組織。
此次發現的這座惜字爐位於湘鄉毛田鎮齊心村永紅組一稻田邊。據爐上石碑記載,它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丙申冬。該惜字爐坐北朝南,形如寶塔狀,整個爐身用麻石砌成,通高10米,三層六面,中空至頂,頂端呈葫蘆狀。第一層南面有一爐口,為焚紙入口,爐口上方陰刻楷書“惜字爐”三個大字。第二層南面偏東位置嵌有一石碑,記載著捐款人、主修人名單及修建時間。第三層沒有雕刻裝飾,略顯簡單。六個面及每層均有檐邊,並有翹角。整座爐保存較為完好,造型別致古色古香。
湘鄉市文物局負責人介紹,惜字爐的發現,為研究湘鄉地區古代人們敬惜字紙的文化傳統習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也證明這種文化傳統在清代時就已經傳播到偏遠的鄉村。
毛田鎮(湘鄉市毛田鎮)

教育

芬水中學

芬水中學位於躍進橋

崇山中學

崇山中學位於增家村

萬山國小

學校自古以來以教育為本,是百年樹人的基地,追溯萬山學校的淵源和歷史足跡,回顧百多年滄桑世事,我們隊這所學校充滿眷念與懷念。
清明時期,上湘谷水彭氏族人集居在原古水鎮四周,漣水東岸一帶甚多,彭氏村落鱗次櫛比。清代後期,彭性中一些社會顯達名流,倡議族上建造一座祠堂、學校合一體的公堂,作為族人祭祀先祖,培育後代的場所。這一倡議,顯然很具智慧,有前瞻性,得到當時族上頭領的重視和廣大族人的熱烈回響。於是,選擇虎萬山作為風水寶地來建造這座公堂。通過幾年的艱難籌劃,終於在公元一八九五年(即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末歲)冬建成竣工。這座建築物,祠堂和學堂整體設計,一次性施工完成,其布局之合理,施工之精緻,造型之宏偉,藝術之高超,堪稱一顆璀璨的建築明珠。
這座極具時代特色的建築,坐北朝南,棟宇輝煌。一塊用麻石砌的長牆,把建築物分成兩個不同的高程層面,所有房屋用青磚和木材、料石、青瓦造就,外牆正面泥塑雕刻有各種飛禽走獸的圖案,栩栩如生。屋前廣場寬闊約二畝大,沿廣場築有一塊八市尺高的蓋瓦磚砌圍牆,圍牆西部設有一扇槽門。廣場裡,沿圍牆種植的桂花樹、松柏樹整齊有秩,濃郁飄香。廣場向北上石級踏步即是入祠堂正門。廣場向東的八角石框大門,是學堂的正門。祠堂正門牆壁上書“彭氏支祠”四個大字。學堂的正門牆上書“嗣琛學堂”四個大字。
這座建築物,地面分兩層水平高程,以祠堂和學堂的第二教學區為同一水平面,建在麻石擋土牆之上層,學堂的第一教學區與廣場為同一水平面。兩層地面高差大約1.3米。
進入祠正門,裡面是“十”自行大廳,寬闊、高大、優雅。牆壁上粉刷雪白,天花板油漆圖繪,鮮紅髮亮。“十”字大廳中間是一個大長方形天井墀,麻石砌建,把“十”字大廳自然地分為東廳、南廳、西廳、北廳,南廳上面設有木質戲台,東廳安有一扇八角大門,與學堂的第二教學區相通。各廳的牆上分別安有不同的小門,通入裡面的各種房子,廚房、餐廳、宿舍、浴室、廁所,一應俱全,是彭氏祠堂族人管理公堂、收藏譜牒契書、存放公物、聚集會議、祭祀祖先的地方。
從廣場進學堂正門,是學校的第一教學區。中間設有一個正方形大花池。花池內翠綠灌木成行,花草叢生。花池四周,分別是辦公室、藏書室、兩棟教學大樓,祠堂的東廳八角形大門通往這裡。
公元一八九六年(即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歲),祠堂正式開展活動,學堂正式開學。祖上聘請一些飽學之士到學堂執教,招收學子讀書,彭氏族上做出決定,凡在嗣琛學堂讀書的彭姓子弟,如品行端正,勤奮好學,文武齊全,成績優秀,且家境貧寒者,在嗣琛學堂畢業後,族上不惜代價,重金資助其到外面深造,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促其成為社會之才、國家棟樑。從此,萬山這座優雅肅穆的建築物里,洪鐘悠悠,祭祀祖先,延年香火不斷;書聲琅琅,培育後代,世代人才輩出,這裡,就是今日萬山學校的前身。
帝制時代的“嗣琛學堂”,由彭少康(又名彭樹南)負責,組織彭彩凡,彭述懷等先生在這裡執教,教學內容設有文化課、體育課、社會套用知識課。文化課主要學《三字經》、《百家姓》、《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啟蒙讀物;體育課主要有學武術、爬繩索、爬竹竿、練單、雙槓等;社會套用知識課主要是學練毛筆字、學珠算、學對聯、禮文、訟文、雜字等。兼學詞章、樂章等音樂知識,清明時節組織野外春遊,重陽時節組織登山爬山等校外活動。在這裡學習出來走入社會的學子,很多人成了社會名流,如彭德庭、彭紹康、彭述懷、彭照譜、劉少成、陳時應、彭霞湘等。
公元一九一二年(即清宣統三年辛亥歲),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王朝,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一九一三年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嗣琛學堂”的師生積極回響新政、帶頭剪辮子,改革教學體制和教學內容,將校名更為“嗣琛學校”,終止封建的八股文教學,廣招百姓子弟入學,男生女生全收。教學科目設《國語》、《算術》、《常識》、《三民主義》、體育、音樂、圖畫等課程。彭小康(又名彭樹南)調任為湘鄉縣查學員,學校工作先後由彭照譜、彭求福負責。在這裡從事民國時期教學的教師先後有:彭彩凡,彭祖明,曾炳衛,彭九峰,彭祖榮,劉少卿,陳篤清,周鉞甫,彭少懷,彭仰淵,陳穆清,謝少虎,王道文,曾毓林,郭文才,李繼修,並有女教師走入教育陣地,來這裡從教,如聶盛謙,朱仁德等。在這裡,教學環境優雅整潔,紀律良好,尊師愛生。每周的星期一(當時稱禮拜一),學生入校後,師生先集合到禮堂唱國歌(民國時期的中華民國國歌),向孫中山先生遺像敬禮默哀,背誦“孫總理遺囑”,校長訓話並布置本周工作,然後再進教室教學。每天入校後,由升旗組升國旗,放學後再降國旗,排路隊回家。禮堂、教室、辦公室、走廊、過道,處處設有痰盂、垃圾箱、字紙簍、掃帚、灰鏟,每天由學生輪流搞衛生活動。中午放學後,學生回家吃午飯後,再入校繼續學習。
公元一九四二年(即民國三十一年癸末歲),“嗣琛學校”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在辦初小班的基礎上,加辦高小班。把學校辦成了完全國小,校名改為“嗣琛國小”。
“嗣琛國小”開辦後,全國進入抗日救國的高潮,學校師生紛紛投入抗日宣傳,組織演講隊、腰鼓隊、秧歌隊,到谷水街街頭、羊古史市場,演講、表演文藝節目,宣傳抗日救亡。有抗日部隊途經這裡,師生騰出校舍房子,接待抗日軍人到學校宿營。從這裡走出的學生走入社會後,有的成為了國家軍政中的高中級官員,有的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社會名流。如彭竹發、彭連發(又名彭繼中)、彭谷軒、彭桂軒、彭桃林、彭旭林、彭正軒、曹福秋等。並且有一部分在這裡走出的女學生,成為了政府幹部和部門要員,如劉新時、彭青庭、彭黎等。
公元一九四九年(即民國三十八年己丑歲),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們推翻國民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嗣琛國小”的師生,載歌載舞,歡慶解放,參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鬥爭,學校中一部分教師被清除,學校的一切工作由政府接管。“彭氏支祠”的牌子鑿掉,一切祭祀活動終止,神像、牌位、譜牒、契書全部清除。“嗣琛國小”的牌子同時被鑿掉,這座興建於封建時代的古老建築,從此整體變成了共和國的教育場所。正牆上書寫著“洲塘完小”四個金黃色的大字。
“洲塘完小”廣場正牆上,由美術教師周漢文繪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四幅油漆巨像,每幅三米見方大,畫藝精湛,形象逼真。禮堂內正牆上懸掛毛澤東主席、孫中山先生的兩幅油漆畫像。一批新的教職員工近20人進入這裡,開辦六年制國小教育,學生多時達十餘個班,學生400餘人。各教學區設有茶水桶,整天保持茶水充足,供學生飲用。雨天、雪天,學校天井邊放有腳盆,裝滿洗腳水,供一些赤腳入學的學生洗腳。教學科目設《語文》、《算術》、《政治》、《自然》、《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勞動等課程。各科由學有專長的教師組織施教。教學紀律嚴明,文明禮貌成風,課外活動主要是跳繩、踢毽子、滾鐵環、跳沙坑、打鞦韆、坐搖搖板等,學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不可否認,共和國時期,也曾出現過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歷史,雖然時間不算長,但是極左路線對國家各行各業的影響,令人們記憶猶新。
公元一九五八年,全國掀起“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潮,各行各業搞“大躍進”,提出工業戰線趕美國,超英國,到處土法上馬,大煉鋼鐵。農業戰線提出奪高產,喊出要實現畝產糧食萬斤,甚至五萬斤的口號。一時間,“五風”盛行。學校教育強調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因此,當時“洲塘完小”採取“間日制”、“半日制”、“複式班”等多種形式。即用一半時間在學校里教學,一半時間參加地方的中心工作和生產勞動。如煉鋼鐵,修公路,挖露天煤,削“三面光”,除“四害”,“春種秋收”,植樹造林等活動,師生齊參與。
為實現農業集體化,展開轟轟烈烈的反資鬥爭。地方政府把“洲塘完小”作為批鬥大會會場,全校師生不時停課參加鬥爭大會。學校教學時間和教學秩序無法保障,教學質量嚴重下降。一九五八年在黨員幹部中,知識分子中展開整風反右運動。“洲塘完小”相當一部分教師被打成“右派分子”、“中右分子”,有的被開除,有的被開除留用。從此,到處萬馬齊喑,唯命是從。教師辦事謹小慎微,不敢大膽抓教學工作,也不敢抓教學紀律,學校工作失去生機,一片混亂。一九六零年,國家進入困難時期,全國人民過苦日子,“洲塘完小”一部分教師患病,停教就醫,一部分學生自由曠課,自動棄學,教學工作鬆弛、放任。一九六三年,國民黨蔣介石在台灣做反攻大陸的計畫,共和國政府抓緊備戰,內部大抓階級鬥爭,清查階級敵人,實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策路線。“洲塘完小”一鐘姓教師有“桃色事件”之嫌,又是地主家庭出身,怕受打擊,自尋短見,服毒身亡。學校圍牆倒塌,桂花樹枯死,松柏樹凋萎,學校面貌猶顯蕭條衰敗,教學工作大打折扣。
公元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運動在全國掀起,學校開展停課鬧革命。“洲塘完小”的教學活動絕大部分時間被“忠於”、“四無限”的崇拜活動,和“大批判”、“破四舊”、“大字報”等“破舊立新”活動所代替。教學工作和教學時間均遭衝擊破壞。教師隊伍中,思想渙散,派性鬥爭盛行。一名教學工作中兢兢業業、不參加任何拍行活動的彭姓教師,因富農家庭出身,被那些搞派性活動的人視為異己,無故排斥打擊,被開除出教師隊伍。
為擴大教學規模,實現教育革命,改革教學體制,實行“國小五年制,中學四年制”的教育體制,“洲塘完小”加辦國中班,變為“七年制學校”,更名“萬山學校”。
公元一九七八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被“反擊右傾翻案風”衝擊,於一九七六年春再次被打倒的鄧小平重新復出,並成為中央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班人。全國各項工作開展大規模整頓,展開真理標準大討論,極左思潮的影響得到全面清理和糾正,戰略上取消“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路線,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轉移,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大批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右派摘帽復職。政治空氣生機勃勃,經濟發展欣欣向榮,文化教育事業空前昌盛。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三日,中共國家二號領導人林彪叛國投敵事件出現,文化革命運動中被打倒的鄧小平復出,全國整頓全國工作。“萬山學校”的教學工作全面整頓,教學紀律走向嚴肅,教學秩序恢復,教育工作出現生機。學校開始全面走上正軌,取消“萬山學校”七年制體制,撤銷國中班,恢復六年制國小教育。“萬山學校”從此成為了六年制國小。一九八五年,校舍改造,原來的老房子拆除,教學樓建到兩側,操坪里建禮堂。
一九九七年,“萬山學校”校舍再次改造擴建,把原建在操坪的禮堂拆除,建到操場之上的正面高處,兩側的教學樓改建、加建,操坪擴大,新建圍牆和校門及配套用房,面目煥然一新。校園內花池遍布,綠樹成蔭。二零一三年,又進一步擴建現代化的教學大樓。“萬山學校”四個大字用鋼板鑄造於校門之上,光彩奪目。
一所現代化規模的完全國小屹立於萬山,一批新型的訓練有素、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聚集在這裡,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方針,教學嚴謹有序,教學面目欣欣向榮、蒸蒸向上。一代新時代的少年兒童在這裡,接受良好教育和培養,為成長為國家現代化人才打好基礎。
歷史不會忘記,在共和國初期,至今六十五年,這六十五年的風風雨雨的歷程中,一批批教師在這裡,為培育後代付出了艱辛的勞作,做出了無私地奉獻。先後有梁郁文、陳新初、吳仁卿、付定晉、彭岳文、彭年增、陳運來、周超毅、彭頌生、彭連鏗、譚蒼生、劉桂福、周登庭、彭水良等,曾在這裡先後擔任學校校長,含辛茹苦,嘔心瀝血,為這所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可喜可嘉,在這所學校人才輩出,湧現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如黨政軍處級廳級幹部有彭祖生、彭炳谷、彭桂田、彭仲文、劉建中、劉滿錄、彭國義、李建華、彭方如、彭應林、肖文普、彭仁義、肖仕方、肖仕軍、肖德陽、甘冬雲,彭繼芬、劉新錄、彭繼嘏、劉玉林、劉良志、劉春陽等,如企事業經理和民營企業家有彭亞軍、彭運舒、彭義才、劉旗輝、劉東明、彭繼德、彭繼健、周衛國等,如學界精英有彭文鋒、彭中文、肖芳華、彭喜、彭瓊、彭喬清(湘鄉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2014年9月向學校捐3千冊書)、廣州市民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光華(92屆畢業)2015年捐贈3套多媒體,價值2萬多元等,不勝枚舉。
“萬山學校”,創辦於清朝,至今一百一十八年。在世事滄桑的變遷中,浮浮沉沉,風風雨雨,校門幾經更換,它頑強的生存著,不斷的發展著,為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不懈的奉獻,像一棵傲然框秀的臘梅,幾經風霜的磨礪後,更加蒼勁茂盛,報春的梅花更加鮮艷。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衰”,歷史是人們前進的鏡子。筆者為懷念先輩,蔚啟後人,接受撰寫“萬山學校校史”,在萬山學校附近很多地方,遍尋留存的殘碑殘文,尋訪地方文史資料,訪問地方在世的高齡老人,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寫出了以上的校史,作為萬山學校的源流記載,作“萬山學校校史正稿”的拋磚之用,敬請一些悉知實況者,補充,批評,斧正,不勝感謝。在編寫這些校史的過程中,得到彭賜庭、劉中伏、李伏連、劉翠英等老人的積極協助,認真回憶,提供了史實,彭兩竹同志翻找祖父家書,提供文史資料,在此一併致謝!
萬山國小校長:彭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