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MOMO

德國童話小說《MOMO(毛毛)》的女主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毛MOMO
  • 外文名:MOMO
  • 性別:小女孩
  • 優點:靈敏聽力
內容簡介,前言,目錄,文章節選,作者介紹,

內容簡介

“毛毛”是一個不知年齡、來自何方的小女孩,她擁有常人所沒有的“靈敏聽力”,只要她傾聽朋友的絕望心聲或好友們的吵架聲,就能在自然的情況下,解決他們的問題和紛爭。甚至她還能使壞人傾吐他們的陰謀詭計。由於受城市裡無處不在的灰先生矇騙,人們開始醉心於追求所謂合理化、機械的生活,置親情與良心於不顧,因此毛毛冒著生命危險,見到了時光老人侯拉博士,在時間王國里她發現了世界和人類的大秘密,即“時間就是生命”。生命的誕生即生命的花朵盛開,當生命結束時,又會有同樣的生命之花再度綻放……懂得這莊嚴而神聖的時間秘密的“毛毛”將回到現實世界勇斗那些灰先生,並終將獲得勝利。
勢單力薄的女孩子竟能戰勝強大的現代惡魔�D�D灰先生?這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不過這故事卻在我們每個現代人的內心世界不斷地上演著,精神的力量遠遠地超出物質的誘惑,這就是“毛毛”勝利的法寶。《毛毛》是現代人詮釋時間的最佳底本,是一本對現代物質進行尖銳批判的奇書,書中表達了對人類的無限摯愛,對人性回歸的強烈渴望,是一本能感動大人和孩子幻想文學的經典之作。

前言

剛結束了大學的學業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長的我,旋即擔負起了米切爾・恩德《毛毛》一書的出版任務。這是作為新社長的第一部書,所以我接到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請去和他談談該書的手稿時,頗感到此事不同尋常。 說起與米切爾・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難。說容易,是因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手藝人。他會仔細聽取對他手工產品的品頭論足,只要批評得對,他會立即改動自己的文章;說困難,是因為他博學多聞,他希冀出版社方面的高水平的批評。他想知道用兩千年來的文學規範,即從文學史和美學的角度來衡量,他的《毛毛》應該是什麼模樣。 我本人曾對德國浪漫派及其理論作過深入的研究,這使我獲益良多。所以,在米切爾・恩德的浪漫主義新作《毛毛》一書的審校部分,從一開始交談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 談話不久我就使他確信,一部浪漫的童話,其書名也應該浪漫。該書的頗為羅曼蒂克的副標題"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小女孩替人們找回了被竊走的時間"便來源於那次交談。 《毛毛》一書是恩德對義大利、對羅馬的愛的表白。自1971年起,這位大作家便和他的夫人英格褒爾格定居在那裡。在《毛毛》一書的描述中,城外的明媚的地中海式的風光與現代化大都市裡的沒有靈魂的陰鬱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一打開手稿我就有一種感覺。米切爾・恩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就要問世了。這是一部關於時間的寓言體幻想小說:時間是上蒼的贈與,但是人們卻一再丟失它。這是人們的功名利祿之心導致自己陷入困境。 這是一部新浪漫主義傳統的現代藝術童話,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同時又是一部卓越的政治小說。 這是因為,不論過去還是現在,《毛毛》都對年輕人產生一種特殊的魅力。年輕人最懂得米切爾・恩德在本書中傳遞的信息。他們對恩德筆下的現實的理解是質樸的、深沉的和富有想像的。這種現實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這一現實乃是工業社會的悲劇。人們都認為自己極度缺少時間,從而產生了丟失自我和失去自主的危險。
最容易對這種現實作出反應的正是年輕人。如果某種意識形態或信仰方式使他們失去自主,那么,隨之而來的便是某種更容易理解和更合理的"異化"的產生。《毛毛》從來沒有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以原著的形式出版過,其源蓋出於此。 就這樣,隨著《毛毛》一書的問世,我與米切爾・恩德之間開始了漫長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和友誼。在我們共同喜愛的書目中,有卡夫卡、博爾赫斯、馬爾克斯、荷馬、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羅貫中的小說,現在又加上了這部《毛毛》。 漢斯於爾格・魏特布萊希特
1999年7月於斯圖加特
剛結束了大學的學業即接任了蒂奈曼出版社的社長的我,旋即擔負起了米切爾・恩德《毛毛》一書的出版任務。這是作為新社長的第一部書,所以我接到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的邀請去和他談談該書的手稿時,頗感到此事不同尋常。
說起與米切爾・恩德的合作,真是既容易又困難。說容易,是因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手藝人。他會仔細聽取對他手工產品的品頭論足,只要批評得對,他會立即改動自己的文章;說困難,是因為他博學多聞,他希冀出版社方面的高水平的批評。他想知道用兩千年來的文學規範,即從文學史和美學的角度來衡量,他的《毛毛》應該是什麼模樣。
我本人曾對德國浪漫派及其理論作過深入的研究,這使我獲益良多。所以,在米切爾・恩德的浪漫主義新作《毛毛》一書的審校部分,從一開始交談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
談話不久我就使他確信,一部浪漫的童話,其書名也應該浪漫。該書的頗為羅曼蒂克的副標題"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小女孩替人們找回了被竊走的時間"便來源於那次交談。
《毛毛》一書是恩德對義大利、對羅馬的愛的表白。自1971年起,這位大作家便和他的夫人英格褒爾格定居在那裡。在《毛毛》一書的描述中,城外的明媚的地中海式的風光與現代化大都市裡的沒有靈魂的陰鬱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一打開手稿我就有一種感覺。D米切爾・恩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就要問世了。這是一部關於時間的寓言體幻想小說:時間是上蒼的贈與,但是人們卻一再丟失它。這是人們的功名利祿之心導致自己陷入困境。
這是一部新浪漫主義傳統的現代藝術童話,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同時又是一部卓越的政治小說。
這是因為,不論過去還是現在,《毛毛》都對年輕人產生一種特殊的魅力。年輕人最懂得米切爾・恩德在本書中傳遞的信息。他們對恩德筆下的現實的理解是質樸的、深沉的和富有想像的。這種現實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這一現實乃是工業社會的悲劇。人們都認為自己極度缺少時間,從而產生了丟失自我和失去自主的危險。

最容易對這種現實作出反應的正是年輕人。如果某種意識形態或信仰方式使他們失去自主,那么,隨之而來的便是某種更容易理解和更合理的"異化"的產生。《毛毛》從來沒有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以原著的形式出版過,其源蓋出於此。
就這樣,隨著《毛毛》一書的問世,我與米切爾・恩德之間開始了漫長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和友誼。在我們共同喜愛的書目中,有卡夫卡、博爾赫斯、馬爾克斯、荷馬、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羅貫中的小說,現在又加上了這部《毛毛》。
漢斯於爾格・魏特布萊希特
1999年7月於斯圖加特

目錄

第一部 毛毛和她的朋友們

第一章 一座大城市和一個小姑娘
第二章 一種不平常的優點和一次很一般的爭吵
第三章 一場假的風暴和一場真的雷雨
第四章 一個沉默的老人和一個善辯的孩子
第五章 為許多人講的故事和為一個人講的故事

第二部 灰先生

第六章 打算雖然錯誤,但卻如願以償
第七章 毛毛尋找她的朋友,一個敵人來找毛毛
第八章 一串夢想和幾個疑慮
第九章 一次沒有召開的好集會,以及召開的壞集會
第十章 一次瘋狂的追捕和一次從容的逃遁
第十一章 假如惡魔能把壞事變成最好的事
第十二章 毛毛走向時間的發源地

第三部 時間花

第十三章 那裡方一日,這裡已一年
第十四章 可吃的東西太多,回答的卻太少
第十五章 得而復失
第十六章 富裕中的貧困
第十七章 非常的恐懼和超凡的勇氣
第十八章 瞻前顧後
第十九章 被圍困者必須當機立斷
第二十章 跟蹤追蹤者
第二十一章 終結就是新的開始

文章節選

第一章 一座大城市和一個小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當人們還講著另一種語言時,溫暖的大地上就已經有了許多、很大、很繁華的城市。那裡有高高聳立的王宮,有寬闊平坦的大道,也有狹窄的、彎彎曲曲的小巷。有用黃金和大理石雕像裝飾的殿宇,也有五彩繽紛熱鬧非凡的市場。在市場上,可以買到世界各國的商品,那裡還有美麗的廣場,人們常常在廣場上聚會,談新聞、話家常,或者聽別人說說笑筆。另外,那裡還有許多很大的圓形露天劇場。 那些大劇場都很相似,就像今天的馬戲場一樣,不同的只有一點,就是那些劇場完全是用石頭建造的。觀眾的座位一排排一級級地升高,整個劇場像一個大漏斗。從上面往下看,有的劇場中間是圓形的,更多的是橢圓形的,還有一些是巨大的半圓形。人們稱它們為露天劇場。 那些露天劇場有的很大,像個足球場,有的很小,只能容納幾百人。有的十分華麗,飾有柱子和人物雕像,有的非常簡樸,沒有任何裝飾。那些劇場沒有屋頂,全是露天的。因此,在華麗的劇場裡,人們將織金的毯子拉緊搭在座位上,防止烈日照射或者突然來臨的暴雨。簡易的劇場用來遮陽擋雨的就只能用燈芯草和麥草紡織的蓆子了。一句話:人們把那些劇場建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反正他們都想有一個劇場,因為他們都是熱情的聽眾和觀眾。 扣人心弦或者滑稽可笑的表演時,他們會覺得,好像只有那種生活才更神秘、更真實似的,於是他們就把那種生活當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們喜歡聽聽、看看,了解另外一種生活是什麼樣子。 從那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當年的城市已經完全毀滅了,教堂和宮殿也都坍塌了。風吹雨打,寒來暑往,有的石頭被磨得精光粉滑,有的石頭被腐蝕得凹凸不平,那些巨大的圓形露天劇場也都變成一片片廢墟。在那些斷壁殘垣上,現在只有知了在唱著單調的歌,聽起來仿佛大地在睡夢中喘息。 那些古老的大城市,有的至今仍然存在。當然,那裡的生活已經和從前完全不同了。現在,人們乘座上汽車、電車、有電燈、電話。但在新的建築物之間,偶然還可以看到一些當年建築物的遺蹟,幾根石柱,一扇大門,半段矮牆,偶爾也還能看到一個那樣的圓形露天劇場。 毛毛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座大城市裡。 出城往南走到郊外,漸漸地可以看到一片片農田,一座座茅屋,離城越遠,茅屋就顯得越簡陋。在一片傘松樹林裡就隱藏著這樣一個圓形露天劇場的廢墟。在遙遠的古代,它也不是一個豪華的劇場。那時候,它就是為比較貧窮的人們建造的。今天,也就是說,在毛毛的故事開始的時候,那座廢墟幾乎已經被人們完全忘卻了。只有幾個考古學教授知道它,不過他們對這座廢墟也不再感興趣,因為那兒再也沒有什麼好研究的了。再說,那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名勝,根本不能與城裡的其他古蹟相比。因此,假如有幾個迷路的遊人走到那個地方,他們也只是爬上那一排排野草叢生的座位,大喊幾聲,拍兩張照片,便揚長而去。接著,寂靜就重新回到那石頭的圓形廢墟上,知了重又唱起另一段沒完沒了的歌,而這一段與前一段似乎沒有任何區別。 本來只有住在附近的人們才知道這個廢墟。他們在那裡放羊,孩子們在那圓形的場地上踢足球,晚上,有時候情侶們在那兒約會。 可是有一天,人們忽然議論紛紛,說最近有人住在廢墟里。那是一個孩子,可能還是一個小姑娘。訊息不脛而走,但誰也說不清楚,只說那個小孩子大概叫毛毛,或者和這個名字差不多的什麼名字。 事實上,毛毛的外表看起來確實有點怪,甚至可能會使那些非常愛整潔的人感到有點望而生畏。她個子很小,又十分瘦弱,使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判定她究竟是八九歲,還是十一二歲。她的頭髮亂蓬蓬的,是瀝青般的黑色捲髮,乍一看,好像她從未梳過頭,頭髮也從來沒有剪過似的;她的眼睛很大,很美麗,也是烏黑烏黑的;腳也是黑的,因為她幾乎總是赤著腳,只有到了冬天才偶爾穿上鞋。那兩隻鞋也不是一雙,對她來說也顯得太大。此外,除了她撿來的破爛和人家送給他的東西之外,毛毛就一無所有了。她的裙子是用五顏六色的布塊縫起來的,很長,一直拖到腳後跟。外面套著一件肥大的男夾克,袖口向上面挽了好幾圈。毛毛不想把袖子剪短,因為她已經想到了自己會長大。是呀,誰知道她長在以後還能不能找到一件這樣漂亮,又有那么多兜的很實用的夾克呢! 在野草叢生的露天劇場舞台下邊,有兩間半倒塌的小屋,人從牆上的小洞可以鑽進去。毛毛不在這裡安了家。一天中午,幾個住在附近的人來到這裡,他們想問問她的情況。毛毛站在他們面前,怯生生地望著他們,她只擔心那些人趕她走。但是她很快地發現那些人都很親切。他們都很窮,但懂得生活。 "喂,"一個男人問,"你喜歡這兒嗎?" "喜歡!"毛毛回答。 "你願意長住在這兒嗎?" "願意,願意"。 "你不想到別的地方去嗎?" "不想"。 "我看你是不想再回家了,對不對?" "這兒就是我的家。"毛毛很快而且肯定地說。 "你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孩子?" 毛毛用手隨便指了指,意思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 "你爸爸媽媽是誰"?那個男人想打破沙鍋問到底。 毛毛無可奈何地望著那些人,微微地聳了聳肩膀。那些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一同嘆息起來。 "你不要害怕,"那個男人繼續說,"我們不會趕你走的。我們願意幫助你。" 毛毛點點頭,沒有說話,她大概不十分相信。 "你說你叫毛毛,是嗎?" "是的。" "這個名字很漂亮,可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是誰給你起的這個名字?" "我自己!"毛毛說。 "你自己給自己起名字?" "是的。" "你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毛毛想了半天,終於說道:"從一記事兒,我就在這裡了。" "你有沒有姑姑、叔叔和爺爺奶奶,在你記得的地方有沒有一個家?" 毛毛望著那個男人,沉默了片刻。然後,她喃喃地說:"我的家就在這兒。" "唉,"那個男人說,"可你到底還是一個孩子呀。你到底幾歲了?" "大概一百歲吧。"毛毛猶豫不決地說。 大家都笑了,因為他們都以為這是一個玩笑。 "哎,說真的,你到底幾歲了?" "一百零二歲。"毛毛有些不安地說。 過了一會兒大家才看出來,這孩子只知道那幾個數字,那是她聽來的,其實她不懂那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因為沒有人教過她數數。 "聽我說,"那個男人和大家商量一番之後說道,"如果你覺得合適的話,我們就去告訴警察,說你在這兒,行嗎?我們會把你送到一個收容所去,在那兒你會有飯吃,會得到一張床,在那兒還可以學習算術、讀書、寫字,還能學到很多東西。你覺得好嗎,嗯?" 毛毛害怕地望著他。 " 不。"她咕噥著說,"我不願意到那兒去。我已經去過了。那兒有許多孩子。窗戶上有鐵欄桿。每天都要挨打。可他們根本不該挨打。一天夜裡,我從那兒翻過牆頭逃跑了。我不願意再去那兒了。" "說的也是。"一個老人邊說邊點頭。其他人也都點頭表示理解。 " 那好吧。"一個女人說,"你還小,得有人照顧。" "照顧我?"毛毛遲疑地說,同時她感到輕鬆了許多。 "你能照顧自己嗎?"那女人問。 毛毛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輕輕地說:"我不需要很多東西。" 大家又交換了一下眼色,嘆了口氣並且點了點頭。 "你知道嗎,毛毛?"最先問她的那個人搶著說,"我們想,你也許可以在我們誰家裡住。雖然我們的房子都很小,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要養活,但我們認為,多你一嘴,也沒有什麼。你同意嗎,嗯?" "謝謝。"毛毛說,她第一次微笑了,"多謝!可是,你們不能讓我在這兒住下去嗎?" 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最後終於達成一致。他們認為,孩子住在這裡和住在他們任何一個人家裡都一樣,對他們來說,擠在一起比一個人住在這裡也好不到哪兒去。不過,大家都願意共同關心毛毛。 說乾就乾,他們首先把毛毛住的這兩間東倒西歪地小石屋拾得乾乾淨淨,能修整的儘可能修整好。他們當中有一個泥瓦匠,七手八腳,他就給毛毛壘起一個小爐灶,一截生鏽的煙筒也豎了起來。一個老木匠用舊箱子給她釘了一張小桌子和兩把小椅子。最後,婦女們給她弄來一張帶花紋裝飾的舊鐵床,一塊稍微壞了一點點的床墊和兩床被子。於是這個廢墟下面的小石屋一下子變成了舒適的小房間。末了,那位具有藝術家才能的泥瓦匠還在牆上畫了一幅美麗的花卉圖畫,甚至還畫上了鏡框和釘子,真棒,乍一看,就像真的有一幅畫掛在牆上似的。 後來,那些人家的孩子們也都來了。他們給毛毛帶來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一個孩子送一塊乳酪,一個孩子送來一塊白麵包,另外三個孩子還送來一些水果……這么多孩子聚集在一起,當天晚上,他們就在那個露天劇場的廢墟上,為毛毛上新居舉行了一次真正的小慶祝會。那是一個多么快活的節日啊!簡直和富人家慶祝節日一模一樣。就這樣,毛毛開始與周圍人家的孩子們成了好朋友。
第一章 一座大城市和一個小姑娘
那些大劇場都很相似,就像今天的馬戲場一樣,不同的只有一點,就是那些劇場完全是用石頭建造的。觀眾的座位一排排一級級地升高,整個劇場像一個大漏斗。從上面往下看,有的劇場中間是圓形的,更多的是橢圓形的,還有一些是巨大的半圓形。人們稱它們為露天劇場。
那些露天劇場有的很大,像個足球場,有的很小,只能容納幾百人。有的十分華麗,飾有柱子和人物雕像,有的非常簡樸,沒有任何裝飾。那些劇場沒有屋頂,全是露天的。因此,在華麗的劇場裡,人們將織金的毯子拉緊搭在座位上,防止烈日照射或者突然來臨的暴雨。簡易的劇場用來遮陽擋雨的就只能用燈芯草和麥草紡織的蓆子了。一句話:人們把那些劇場建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反正他們都想有一個劇場,因為他們都是熱情的聽眾和觀眾。
扣人心弦或者滑稽可笑的表演時,他們會覺得,好像只有那種生活才更神秘、更真實似的,於是他們就把那種生活當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們喜歡聽聽、看看,了解另外一種生活是什麼樣子。
從那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當年的城市已經完全毀滅了,教堂和宮殿也都坍塌了。風吹雨打,寒來暑往,有的石頭被磨得精光粉滑,有的石頭被腐蝕得凹凸不平,那些巨大的圓形露天劇場也都變成一片片廢墟。在那些斷壁殘垣上,現在只有知了在唱著單調的歌,聽起來仿佛大地在睡夢中喘息。 那些古老的大城市,有的至今仍然存在。當然,那裡的生活已經和從前完全不同了。現在,人們乘座上汽車、電車、有電燈、電話。但在新的建築物之間,偶然還可以看到一些當年建築物的遺蹟,幾根石柱,一扇大門,半段矮牆,偶爾也還能看到一個那樣的圓形露天劇場。
毛毛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座大城市裡。
出城往南走到郊外,漸漸地可以看到一片片農田,一座座茅屋,離城越遠,茅屋就顯得越簡陋。在一片傘松樹林裡就隱藏著這樣一個圓形露天劇場的廢墟。在遙遠的古代,它也不是一個豪華的劇場。那時候,它就是為比較貧窮的人們建造的。今天,也就是說,在毛毛的故事開始的時候,那座廢墟幾乎已經被人們完全忘卻了。只有幾個考古學教授知道它,不過他們對這座廢墟也不再感興趣,因為那兒再也沒有什麼好研究的了。再說,那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名勝,根本不能與城裡的其他古蹟相比。因此,假如有幾個迷路的遊人走到那個地方,他們也只是爬上那一排排野草叢生的座位,大喊幾聲,拍兩張照片,便揚長而去。接著,寂靜就重新回到那石頭的圓形廢墟上,知了重又唱起另一段沒完沒了的歌,而這一段與前一段似乎沒有任何區別。
本來只有住在附近的人們才知道這個廢墟。他們在那裡放羊,孩子們在那圓形的場地上踢足球,晚上,有時候情侶們在那兒約會。
可是有一天,人們忽然議論紛紛,說最近有人住在廢墟里。那是一個孩子,可能還是一個小姑娘。訊息不脛而走,但誰也說不清楚,只說那個小孩子大概叫毛毛,或者和這個名字差不多的什麼名字。
事實上,毛毛的外表看起來確實有點怪,甚至可能會使那些非常愛整潔的人感到有點望而生畏。她個子很小,又十分瘦弱,使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判定她究竟是八九歲,還是十一二歲。她的頭髮亂蓬蓬的,是瀝青般的黑色捲髮,乍一看,好像她從未梳過頭,頭髮也從來沒有剪過似的;她的眼睛很大,很美麗,也是烏黑烏黑的;腳也是黑的,因為她幾乎總是赤著腳,只有到了冬天才偶爾穿上鞋。那兩隻鞋也不是一雙,對她來說也顯得太大。此外,除了她撿來的破爛和人家送給他的東西之外,毛毛就一無所有了。她的裙子是用五顏六色的布塊縫起來的,很長,一直拖到腳後跟。外面套著一件肥大的男夾克,袖口向上面挽了好幾圈。毛毛不想把袖子剪短,因為她已經想到了自己會長大。是呀,誰知道她長在以後還能不能找到一件這樣漂亮,又有那么多兜的很實用的夾克呢!
在野草叢生的露天劇場舞台下邊,有兩間半倒塌的小屋,人從牆上的小洞可以鑽進去。毛毛不在這裡安了家。一天中午,幾個住在附近的人來到這裡,他們想問問她的情況。毛毛站在他們面前,怯生生地望著他們,她只擔心那些人趕她走。但是她很快地發現那些人都很親切。他們都很窮,但懂得生活。
"喂,"一個男人問,"你喜歡這兒嗎?"
"喜歡!"毛毛回答。
"你願意長住在這兒嗎?"
"願意,願意"。
"你不想到別的地方去嗎?"
"不想"。
"我看你是不想再回家了,對不對?"
"這兒就是我的家。"毛毛很快而且肯定地說。
"你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孩子?"
毛毛用手隨便指了指,意思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
"你爸爸媽媽是誰"?那個男人想打破沙鍋問到底。
毛毛無可奈何地望著那些人,微微地聳了聳肩膀。那些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一同嘆息起來。
"你不要害怕,"那個男人繼續說,"我們不會趕你走的。我們願意幫助你。"
毛毛點點頭,沒有說話,她大概不十分相信。
"你說你叫毛毛,是嗎?"
"是的。"
"這個名字很漂亮,可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是誰給你起的這個名字?"
"我自己!"毛毛說。
"你自己給自己起名字?"
"是的。"
"你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毛毛想了半天,終於說道:"從一記事兒,我就在這裡了。"
"你有沒有姑姑、叔叔和爺爺奶奶,在你記得的地方有沒有一個家?"
毛毛望著那個男人,沉默了片刻。然後,她喃喃地說:"我的家就在這兒。"
"唉,"那個男人說,"可你到底還是一個孩子呀�D�D你到底幾歲了?"
"大概一百歲吧。"毛毛猶豫不決地說。
大家都笑了,因為他們都以為這是一個玩笑。
"哎,說真的,你到底幾歲了?"
"一百零二歲。"毛毛有些不安地說。
過了一會兒大家才看出來,這孩子只知道那幾個數字,那是她聽來的,其實她不懂那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因為沒有人教過她數數。
"聽我說,"那個男人和大家商量一番之後說道,"如果你覺得合適的話,我們就去告訴警察,說你在這兒,行嗎?我們會把你送到一個收容所去,在那兒你會有飯吃,會得到一張床,在那兒還可以學習算術、讀書、寫字,還能學到很多東西。你覺得好嗎,嗯?"
毛毛害怕地望著他。
" 不。"她咕噥著說,"我不願意到那兒去。我已經去過了。那兒有許多孩子。窗戶上有鐵欄桿。每天都要挨打。可他們根本不該挨打。一天夜裡,我從那兒翻過牆頭逃跑了。我不願意再去那兒了。"
"說的也是。"一個老人邊說邊點頭。其他人也都點頭表示理解。
" 那好吧。"一個女人說,"你還小,得有人照顧。"
"照顧我?"毛毛遲疑地說,同時她感到輕鬆了許多。
"你能照顧自己嗎?"那女人問。
毛毛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輕輕地說:"我不需要很多東西。"
大家又交換了一下眼色,嘆了口氣並且點了點頭。
"你知道嗎,毛毛?"最先問她的那個人搶著說,"我們想,你也許可以在我們誰家裡住。雖然我們的房子都很小,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要養活,但我們認為,多你一嘴,也沒有什麼。你同意嗎,嗯?"
"謝謝。"毛毛說,她第一次微笑了,"多謝!可是,你們不能讓我在這兒住下去嗎?"
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最後終於達成一致。他們認為,孩子住在這裡和住在他們任何一個人家裡都一樣,對他們來說,擠在一起比一個人住在這裡也好不到哪兒去。不過,大家都願意共同關心毛毛。
說乾就乾,他們首先把毛毛住的這兩間東倒西歪地小石屋拾得乾乾淨淨,能修整的儘可能修整好。他們當中有一個泥瓦匠,七手八腳,他就給毛毛壘起一個小爐灶,一截生鏽的煙筒也豎了起來。一個老木匠用舊箱子給她釘了一張小桌子和兩把小椅子。最後,婦女們給她弄來一張帶花紋裝飾的舊鐵床,一塊稍微壞了一點點的床墊和兩床被子。於是這個廢墟下面的小石屋一下子變成了舒適的小房間。末了,那位具有藝術家才能的泥瓦匠還在牆上畫了一幅美麗的花卉圖畫,甚至還畫上了鏡框和釘子,真棒,乍一看,就像真的有一幅畫掛在牆上似的。
後來,那些人家的孩子們也都來了。他們給毛毛帶來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一個孩子送一塊乳酪,一個孩子送來一塊白麵包,另外三個孩子還送來一些水果……這么多孩子聚集在一起,當天晚上,他們就在那個露天劇場的廢墟上,為毛毛上新居舉行了一次真正的小慶祝會。那是一個多么快活的節日啊!簡直和富人家慶祝節日一模一樣。就這樣,毛毛開始與周圍人家的孩子們成了好朋友。

作者介紹

米切爾・恩德(Michael Ende)1929年生於德國巴伐利亞風景如畫的小鎮加施・帕騰基興。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國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米切爾・恩德在充滿文化氣息的家庭中長大,從小聰穎過人。二戰結束後,年輕的米切爾就讀於奧托・法爾肯貝爾格演藝學校。在校期間,學業突出,一畢業就活躍於南方的戲劇舞台。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卻在於幻想文學的創作。不久,他即告別舞台移居慕尼黑從事專業創作。成名作《吉姆・克羅夫》、《火車司機盧卡斯》,1961年獲得德意志青少年圖書獎。1971年他移居義大利,住在羅馬以南的阿爾巴納山區,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間名滿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講不完的故事》相繼問世,使他成為德國最優秀的幻想文學作家,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切爾・恩德有一段名言,十分準確地概括他所有作品的主旨與風格。他說:"忘記了自己的內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內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補充,我們必須去發現它,完善它。倘若我們不能經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這種價值,那我們就真正迷失路徑了。" 米切爾・恩德的作品,如同一隻飛翔在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心路"上的巨鳥,理性的思考是這隻巨鳥的腦袋,緊張曲折的情節是它的筋肉,幽默風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則是它的雙翼。每個沉浸於他的作品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飛,飛進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 這位偉大的幻想文學巨匠1995年在斯圖加特逝世。今天,在慕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館設有"米切爾・恩德紀念館",全世界的讀者永遠不會忘記這不朽的心路開拓者和不倦尋夢人。
米切爾・恩德(Michael Ende)1929年生於德國巴伐利亞風景如畫的小鎮加施・帕騰基興。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國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米切爾・恩德在充滿文化氣息的家庭中長大,從小聰穎過人。二戰結束後,年輕的米切爾就讀於奧托・法爾肯貝爾格演藝學校。在校期間,學業突出,一畢業就活躍於南方的戲劇舞台。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卻在於幻想文學的創作。不久,他即告別舞台移居慕尼黑從事專業創作。成名作《吉姆・克羅夫》、《火車司機盧卡斯》,1961年獲得德意志青少年圖書獎。1971年他移居義大利,住在羅馬以南的阿爾巴納山區,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間名滿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講不完的故事》相繼問世,使他成為德國最優秀的幻想文學作家,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切爾・恩德有一段名言,十分準確地概括他所有作品的主旨與風格。他說:"忘記了自己的內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價值。內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補充,我們必須去發現它,完善它。倘若我們不能經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這種價值,那我們就真正迷失路徑了。" 米切爾・恩德的作品,如同一隻飛翔在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心路"上的巨鳥,理性的思考是這隻巨鳥的腦袋,緊張曲折的情節是它的筋肉,幽默風趣是它的骨骼,奇思妙想則是它的雙翼。每個沉浸於他的作品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飛,飛進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
這位偉大的幻想文學巨匠1995年在斯圖加特逝世。今天,在慕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館設有"米切爾・恩德紀念館",全世界的讀者永遠不會忘記這不朽的心路開拓者和不倦尋夢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