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翼核果(原變種)

毛果翼核果(原變種)

藤狀灌木,當年生枝無毛或被疏短柔毛,後脫落,老枝褐色,有棱。產廣西西部(那坡)、貴州西南部(冊亨)和雲南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果翼核果(原變種)
  • 外文名:Ventilago calyculata Tulasne var. calyculata
  • 形狀:藤狀灌木
  • 產地:西西部、貴州西南部、和雲南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葉常綠,革質,矩圓形或卵圓形,稀倒卵狀矩圓形,長6-13厘米,寬3-6厘米,頂端短漸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部邊緣具不規則疏鋸齒,下部全緣,兩面無毛,或僅初時兩面或沿脈有疏毛,後脫落,側脈每邊5-8條,上面稍明顯,下面凸起具明顯網脈,葉柄長5-8毫米,無毛或上面被疏短柔毛。花多數,由聚傘花序組成頂生或兼腋生的聚傘圓錐花傘,長14-30厘米,花序軸、花萼、花梗被黃褐色短柔毛,花兩性,5基數,花梗極短;萼片卵狀三角形,內面中肋中部以上凸起;花瓣匙形,與雄蕊等長;花盤厚,肉質,近五邊形,5淺裂;子房球形,被密短柔毛,除頂部外全藏於花盤中,2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2深裂,核果黃綠色,長4.5-6厘米,核直徑5-6毫米,被短細毛,基部1/3-2/5為宿存的萼筒所包圍,翅矩圓形,寬1-1.4厘米,兩面有條紋,多少被短細毛,頂端鈍圓,1室具1種子。花期10-12月,果期12至翌年4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海拔的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爾、不丹、越南、泰國。

主要價值

據記載,果翅炒熟後可代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