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李古窯遺址

毛李古窯遺址,位於湖北荊門沙洋縣毛李鎮窯場村長湖邊上,這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因在古代就生產牆磚和生活陶器而形成街道,在當地名氣較大。本地現保存南北兩處大型古窯遺址。當地人介紹說,北窯燒陶,南窯燒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毛李古窯遺址
  • 地理位置湖北荊門沙洋縣毛李鎮窯場村長湖邊上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北窯遺址 南窯遺址
概述:,兩處遺址,北窯遺址,南窯遺址,遺址發展歷程:,

概述:

毛李古窯遺址,位於湖北荊門沙洋縣毛李鎮窯場村長湖邊上,這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因在古代就生產牆磚和生活陶器而形成街道,在當地名氣較大。本地現保存南北兩處大型古窯遺址。當地人介紹說,北窯燒陶,南窯燒磚。

兩處遺址

北窯遺址

北窯遺址,這是一座位於長湖邊的老窯,形狀像一座小山包,高約10餘米,底部周長各百米左右,頂部周長約50米。
山包上種植著棉花和芝麻。據說,此窯從解放前到“文革”後期,一直在燒制缸、盆、壺等陶器。改革開放後,由於陶製品滯銷停產,窯口塌陷,後來當地農民就開墾種了莊稼。
在北窯四周,發現有許多陶片,有上釉和不上釉的,有老的也有新的。
證明這裡從古到今確實是一處生產生活陶器的大型窯場。

南窯遺址

南窯遺址,距北窯500米。是一處緊靠長湖岸邊的特大型古窯址,呈品字型,窯口坐北朝南,高約15米,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窯口雖然塌陷並已改種莊稼,但殘磚、斷瓦、陶片、瓷片等布滿四周。站在窯頂看東南方向,那裡的地形高高低低,是過去取土留下的痕跡。
在長約200米的湖邊,布滿了殘磚、陶片和部分瓷片,水中堆積著廢磚、廢陶及窯場的其它廢棄物,約有50-100公分厚。
它們大都在湖水長年的沖刷下形成了砂礫和瓦礫,這是一處窯場專用的碼頭遺址。在長湖邊和水中還遺存有大量的瓷片,還發現了一塊與荊州古城牆磚一樣大的廢磚。
古老的地名、大型窯場、湖邊碼頭、大量的殘磚廢瓷……
這些都展示出一處古代大型窯場遺址的輪廓。

遺址發展歷程:

據考證,初開國皇帝朱元璋採用謀士朱升的“高築牆”的建議,對全國的重點軍事重鎮新修或加修城牆。
荊州當時是湖廣分省的省會,因地處長江中游咽喉,東連吳越,西控巴蜀,南達湘粵,北通中原,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而被列入國家“重點工程”。修城所需的磚,主要由湖北、湖南生產和調運。荊門州因與荊州城毗鄰,又是荊州府下轄的一個州,自然向荊州貢獻的城牆磚最多。
據資料介紹,接到朝廷聖旨後,荊門州官經過多方考察和慎重考慮,決定在毛李的長湖邊建立州府窯場,專門為荊州城燒制和運送青磚。原因是:
第一,這裡的土壤呈粘性,適合於制磚和燒制其它陶器;
第二,這裡水運發達,不僅到荊州城下只有五六十里,而且運輸柴火等也方便;
第三,這裡過去已有民窯生產磚瓦和陶器,有一批技術好的工匠。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州窯,可以節省大量成本。
於是,荊門州在此設立了造辦處,由一名副州長掛帥,調集全州力量,在此日夜趕製朝廷用磚。可以想像,當時這裡窯火通明,人聲鼎沸,船隻如梭,一派忙碌景象。
隨著國家任務的完成,原來燒制的城磚不適用、也不允許老百姓使用,因而改燒民用磚,後又燒造陶器和陶瓦,到新中國成立後,這裡一直都在生產。後來,由於生產的陶器已銷售不暢,於是停止了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