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粘度

比粘度首先是一個物理量,是單位體積的液體的靜態粘度。後來衍伸到醫學等領域,在靜態粘度的條件下增加了相對當量的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粘度
  • 英文名稱:ηs
  • 化驗介紹:全血粘度與水的粘度的比值。
  • 正常參考值:1.65(+-)0.09
簡介,表示方法,醫學用處,化學用處,生物學用處,

簡介

比粘度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在很多方面都能用到 。液體在外力作用下流動時,分子間的內聚力阻礙分子間的相對運動而產生一種內摩擦力,液體的這種性質叫做液體的粘性。其特點是:只有在流動時液體才表現出粘性,靜止液體(液體質點間沒有相對運動的液體)是不呈現粘性的。

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有三種:
①絕對粘度η,其單位(量綱)為帕·秒——Pa-s,1Pa-s=1N-SAIl20
②運動粘度ν,這是液體的絕對粘度與其密度的比值。
運動粘度的單位為m²/s,因該單位太大,故實際中習慣用厘斯cSt(1cSt=10-2cm²/,1m²/s=106cSt=104St(斯,1St=1cm²/s)。
③相對粘度(條件粘度)。我國、前蘇聯、德國採用的是恩氏粘度E;美國用賽氏粘度SSU;英國用雷氏粘度"R(或Re·1)。

醫學用處

全血還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值
低切男:14~20女:12~21
臨床意義
當血細胞比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與血細胞比積濃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細胞比積。其中(全血粘度-1)為增比粘度,還原粘度則實際反映單位血細胞比積產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細胞比積濃度的基礎上,以之比較。

化學用處

化驗名稱:血漿比粘度正常值:1.64~1.78
化驗結果意義:增高: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等。
化驗取材:
血液化驗方法:血液流變指標檢測化驗
類別一:血液檢查化驗
類別二:血液流變指標檢測
相關出處:《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生物學用處

中文名稱:血漿比粘度
臨床意義:血粘度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先心病、慢性肺心病、嚴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硬化)、冠心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疾患、腫瘤、血液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硬皮病、創傷、骨折、燒傷、休克等。
血粘度降低:
a.病理性:上消化道出血、鼻衄、腦出血、出血性紫癜、肝硬化腹水、尿素症、急性白血病、婦女功能性出血。
b.生理性:婦女經期、妊娠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