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效應譜

毒效應譜

化學物質對機體引起的毒性作用的性質和強度的變化成為毒效應譜。這些毒性效應包括乾、腎、肺等實質器官的損傷,內分泌系統失調、免疫抑制、神經行為改變、致癌、致突變和致畸胎等多種形式。效應的範圍從微小的生理、生化正常值的異常改變到明顯的臨床中毒表現,甚至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毒效應譜
  • 外文名: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
介紹,毒作用類型,不易感性,終點指標,

介紹

機體接觸外源化學物後,取決於外源化學物的性質和劑量,可引起多種變化,隨劑量增加可以表現為:機體對外源化學物的負荷增加;意義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變;亞臨床改變;臨床中毒;甚至死亡,毒效應還包括致癌、致突變、致畸胎作用。

毒作用類型

毒作用類型包括速發性或遲發性毒作用、局部或全身毒作用、可逆或不可逆毒作用、超敏反應和特異質反應。
速發性毒作用與遲髮型毒作用
速發性毒作用是指一次暴露於某外源化學物後短時間內出現或發生的毒作用;遲髮型毒作用是在一次或多次暴露於某外源化學物後經一定時間間隔才出現的毒作用。
局部毒作用和全身毒作用
局部毒作用是指某些外源化學物在機體最初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損害作用;全身毒作用是指外源化學物被機體吸收進入血液並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後所產生的損害作用。
可逆性毒作用和不可逆性毒作用
可逆性毒作用是指機體停止暴露外源化學物後可逐漸消失的毒作用;不可逆性毒作用是指機體在停止暴露外源化學物後其毒作用繼續存在,甚至對機體造成的損害可進一步發展。
超敏反應
超敏反應是機體對外源化學物產生的一種病理性免疫介導有害反應,引起超敏反應的外源性化學物稱為致敏源。

不易感性

根據機體對某些有害化學物質是易感的,而對另外一些是不易感的,這種不易感性包括適應、耐受和抗性等多種形式。適應是機體對一種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的化學物質顯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耐受是由於實驗前對某種化學物質或結構類似物的暴露導致對該種化學物質毒作用反應性降低。抗性用於一個群體對於應激原化學物質反應的遺傳結構改變,以至與未暴露的群體相比有更多有更多的個體對該化學物質具有不易感性。產生耐受性的主要機制包括:毒物到達毒性作用部位的數量減少,稱為分配性耐受;解毒系統誘導性活性增強,如飲酒、疫苗接種等;化學性或功能性拮抗劑攝入量增加,如接觸毒性物質前的預防性用藥。因此,耐受性通常是預先暴露的結果,而抗性產生必須有化學物質的選擇及隨後的繁殖遺傳。

終點指標

在毒理學研究中,人們常使用不同的作毒用終點來檢測外源化學物所引起的各種毒性效應,進而評估其毒性。這些反映毒作用終點的觀察質變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死亡指標;另一類是特異性指標,即特定生理、生化和毒理學指標等,這類指標的出現與特定外源化學物之間有明確的邏輯關係,常常有助於中毒機制的闡明,但這些指標需要系統的毒理學實驗來進行測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