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型鑄造

殼型鑄造

殼型鑄造(shell mold casting ),用薄殼鑄型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殼型鑄造是德國人J.克羅寧於1943年發明的,1944年在德國首次套用,1947年後其他國家開始採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殼型鑄造
  • 外文名:shell mold casting 
  • 發明人:德國人J.克羅寧
  • 工藝過程:用一種遇熱硬化的型砂
工藝過程,特點,

工藝過程

用一種遇熱硬化的型砂(酚醛樹脂覆膜砂)覆蓋在加熱到180~280℃的金屬模板上,使其硬化為薄殼(薄殼厚度一般為6~12毫米),再加溫固化薄殼,使達到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因此將上下兩片型殼用夾具卡緊或用樹脂粘牢後,不用砂箱即可構成鑄型,澆注鑄件金屬模板的加熱溫度一般為300℃左右,使用的型砂樹脂砂,即以酚醛樹脂為粘結劑的樹脂砂。同樣也可用上述方法將型芯製成薄殼芯製造薄殼鑄型常用翻鬥法。製造薄殼芯常用吹製法。
殼型鑄造澆注殼型鑄造澆注

特點

樹脂砂製造薄殼鑄型或殼芯可顯著減少使用的型砂數量,獲得的鑄件輪廓清晰,表面光潔,尺寸精確,可以不用機械加工或僅少量加工。因此殼型鑄造特別適用於生產批量較大、尺寸精度要求高、壁薄而形狀複雜的各種合金的鑄件。但殼型鑄造使用的樹脂價格昂貴,模板必須精密加工,成本較高,在澆注時還會產生有刺激性的氣味,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這種方法的廣泛套用。樹脂砂薄殼芯可與普通砂型或金屬型相互配合製造各種鑄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