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廉

段思廉

段思廉(約1007-1089)段思平後裔,段智思之曾孫,大理國第十一位皇帝。1045-1075年在位。1045年相國高智升發動政變,廢黜天明皇帝段素興(又稱為煬皇帝),擁立段思平的子孫段思廉為皇帝。段思廉後禪位為僧,其子段廉義繼位。廟號興宗,諡號孝德皇帝,史稱段思廉為大理孝德帝。

基本介紹

  • 本名:段思廉
  • 別稱:大理孝德帝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白族
  • 出生時間:1007
  • 去世時間:1089
  • 主要成就:大理國王
  • 廟號:興宗
  • 年號:保全、正安、正德、保德
生平,

生平

重熙十三年(1045年)相國高智升發動政變,廢黜了時任的大理皇帝段素興,擁立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為皇帝,大理國的皇位經歷9代後終於又回到太祖段思平一系。段思廉即位後國勢混亂,高智升以擁戴之功大權在握,權傾朝野。1063年貴族楊允賢發動叛亂,段思廉無力平叛,只得請求高智升出兵,高智升乘機擴大地盤,並逼迫皇帝封他為鄯闡侯,大有取代段氏之勢。在位期間曾斬殺兵敗逃入大理的儂峒起義軍首領儂智高並將首級獻給北宋。
熙寧八年(1075年)段思廉迫於高家權勢,禪位出家於無為寺,建雲棲禪堂於寺西北雪蘭坪,時有中原高僧普明雲遊南中,與段思廉相識,普明善知識精佛理,段思廉拜普明為師,佛號廣德,隨師遍游中原名山古剎,六十四歲返回大理,於浪穹觀音山建大蘭若寺於觀音箐(即新登村澗)以禪修身,有弟子百人,皆以“止觀之道”,又建禪台於恭羅崖,崖有仙猿數十,亦學廣德坐禪,於僧善處而不驚,寺僧多舍食餵猿,猿亦常為寺僧採藥、尋薪,廣德每年必返朝,為諸臣講經,國人稱段思廉為老活佛。段思廉出家後還曾“入白崖水目山(今祥雲縣水目山),建水目山八寺,號本源大法師”,81歲時無疾而終,建舍利塔於玉案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