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少舫

段少舫

段少舫(1933— 2007年9月23日),藝名段田玲。北京順義人。評書、西河大鼓藝術家。生於北京市順義區楊鎮辛莊戶村,8歲隨父親段榮華學藝,14歲拜師肖慶文學唱西河大鼓,並逐步走上創作道路。曾任唐山市曲藝團編導室主任、唐山市藝術研究所二級編劇、河北省曲協副主席、中國北方曲藝學校長書教師,系唐山市殘聯主席團委員、市路南區殘聯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少舫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3
  • 逝世日期:2007年9月23日
人物經歷,代表書目,師徒關係,

人物經歷

段少舫生於北京市順義區楊鎮辛莊戶村,祖父三代給人家扛活,生活很艱苦,段少舫的父親是石匠,後來因為生計改說了評書,因為生活的原因段少舫是沒有讀過書的,段少舫十歲那年來到了唐山幫助父親維持生活。段少舫在唐山主要是撿焦子賺錢,冬天在焦子地一坐就是一天,可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多么的不容易,為了維持生計段少舫想說評書幫助父親,但父親說什麼也不同意她學習評書,因為怕惹不起日本人。因為常年跟隨父親耳聞目染會很多段評書,段少舫就在背地練功,段少舫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每一個字,每一個環節都不馬虎,段少舫每天一邊揀焦子一邊練習評書,除了背詞有時段少舫還練動作,久而久之熟能生巧。
段少舫初進書場是伺候父親,後來段少舫在書場就當上了替補,沒彈弦的她去彈,演員不舒服了她幫墊場,有時表演評書,有時說唱西河大鼓。
解放後市文聯的一些同志給段少舫說情,她父親才讓她說了評書。段少舫從師不到兩個月就能帶著人自己去演出了,“轉戰”秦皇島,錦州等地。
最後她還是回到了唐山,她十七.八歲時已經是角兒了。在唐山更是家喻戶曉,是當時人們非常喜歡的藝人!其輝煌時期早於評書說唱名家劉蘭芳。
段少舫不僅書說的好,還能寫書。她參加的省,市,中央的匯報演出都是她自己寫的段子。她還創新評書。當時人們評價她的節目是:刀槍架好,眼神好,詞好,嘴好。
西河大鼓她造詣也很高,在唱腔上她吸收了京韻,梅花,樂亭,東北等大鼓的腔調,甚至吸收了皮影,評劇溶入到西河大鼓之中。一九五九年段少舫被吸收入中國曲藝家協會。
文化大革命對段少舫的影響很大,但在趙樹理,陶鈍,王村的鼓勵下段少舫開始創作,但珍貴資料都毀於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後來她就重新整理。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段少舫重新整理的資料又沒了,這次還砸傷了她一條腿,當時段少舫四十三歲。
後來劉蘭芳的評書廣播以後,時任中國曲協主席的陶鈍給段少舫寫信叫她錄製評書。
段少舫一邊在中央電台錄製節目一邊寫書,她寫了三十一回《明英烈》寄給陶鈍,陶鈍看後說很有前途並鼓勵她繼續寫。後來曲協調她去上海完成《明英烈》。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關懷下,段少舫又寫出了長達七十萬字的《朱元璋演義》,後來又寫了《花木蘭》、《呼延慶出世》等 。
段少舫也是桃李滿天下。因為種種原因段少舫沒有像袁闊成、劉蘭芳、單田芳等眾多評書表演藝術家那樣的家喻戶曉,但她對評書的影響是不能小視的。
段少舫是一位被許多人遺忘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她一生不圖名利,晚年熱衷福利事業。2007年9月23日段少舫病逝於唐山。

代表書目

多年來創作並演出的主要書目有《呼延慶出世》、《紅色戰士》、《明英烈》、《薛家將》、《大隋唐》、《破曉風雲》、《紅岩》、《苦菜花》、《地道戰》、《地下尖兵》等,編演了《劉英俊》、《賀相魁》等10餘部英模事跡書目。數次獲得市級一、二等獎,省級一、二等獎。因1976年唐山大地震致傷,不能上台演出,但創作並未終止,根據《明英烈》改編了74萬字的《朱元璋演義》於1985年出版,後大眾文藝出版社於1998年再版,更名為《洪武大帝》。1983年出版《呼延慶出世》。

師徒關係

段少舫(段田玲)與聶田盛、單田芳、北京的劉田利、河北趙田亮均是一輩,田字輩藝人與連字輩藝人同輩,前者屬於梅家門,後者屬於清家門,如馬連登、田連元、賈連舫(李鑫荃夫人)、趙連甲、田連章、邱連升、石連君、朱連清、金文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