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

殲-2

殲-2(J-2),是中國空軍對於從蘇聯引進和仿製的米格-15戰鬥機和米格-15比斯戰鬥機的稱呼,屬於世界上的第一代戰鬥機。殲-2是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主力機型。米格-15的教練型烏米格-15和中國用引進的米格-15自行改裝的教練機被稱為殲教-2(JJ-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殲-2
  • 英文名稱:J-2或F-2
  • 前型/級:米格-15(Mig-15)
  • 次型/級:米格-15比斯
  • 研製時間:1950-10
  • 服役時間:1950-10-13
  • 定型時間:1948
  • 國家:中國
殲-2,米格-15,仿製,退役,

殲-2

米格15戰鬥機是由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
殲2即中國米格15
殲-2
據統計,米格-15戰鬥機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6500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大的噴氣式飛機。
中國曾在抗美援朝時期從蘇聯引進大批米格15戰機。
米格-15的中國仿製型被稱為殲-2。

米格-15

米格-15戰鬥機(俄文:МикоянМиГ-15[1],英文:MikoyanMiG-15北約代號:Faggot,譯文:柴捆),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戰鬥機。
米格-15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8,000架,曾裝備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保加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38個國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鬥機[2]。
米格-15戰鬥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韓戰中,首次大規模投入空戰,顯示了優異的飛行和作戰性能。
我軍首次獲得米格-15,有可能是在1950年10月。當時,蘇軍在中國華東地區協助防空的巴季茨基部隊即將回國,向中國有償轉交了該部隊使用過的38架米格-15殲擊機。同時移交的還有其他一些作戰飛機。隨後,東北地區的別洛夫部隊移交給我方122架米格-15。值得指出的是,蘇聯方面從未向我方無償提供武器裝備。
米格-15(上)和米格-15“比斯”米格-15(上)和米格-15“比斯”
1951年2月,周恩來致電史達林,表示希望增購5架米格-15,加上原有的米格-15,組成4個米格-15殲擊機團參加韓戰。當時美軍已經在朝鮮投入了F-80、F-84、F-86等先進的戰鬥機或戰鬥轟炸機,其中F-86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其性能比米格-15基型明顯高出一籌,與米格-15比斯改型相當。而此前蘇方大力推銷給中國的米格-9性能落後,無法在朝鮮與美軍戰鬥機抗衡,數量雖然多卻只能用於訓練和華南東南方向防空任務,我方對此相當不滿。史達林為此兩次致歉,並立即無償援助中國372架米格-15。至1956年,米格-9全部退役。由於1952年我方提出當年為20個殲擊機團裝備殲擊機,因此到韓戰結束,蘇聯出售給中國約1000架米格-15。其中包括韓戰後,蘇軍移交給我方一個師的米格-15。
我軍獲得米格-15後,將其命名為殲-2。
以下為我軍獲得米格-15的具體列表:
1950年10月13日,駐上海幫助中國防空的蘇聯空軍部隊向解放軍空軍第四混成旅移交了38架米格-15。蘇聯政府贈送中國372架米格-15飛機,51年六七八月間分3批進口,僅收運輸費。
1950~1951年間,中國從蘇聯共進口(轉讓)米格-15飛機654架。1951~1958年,我國從蘇聯進口烏米格-15飛機357架。
1951年贈送372架米格-15飛機,包括12架烏米格-15,於7月18~31日運到。
1958年,將米格-15改裝成烏米格-15教練機。1980年最後18架米格-15退役。1952年供給348架米格-15比斯。8月23日至10月17日,從滿洲里、綏芬河陸路口岸進口,當年進口348架。
1953年5~10月,第二批進口134架。1952~1955年,共進口(轉讓)米格-15比斯飛機1460架。
1959年,將米格-15比斯改裝成雙座教練機。1986年米格-15比斯退役。
按照最初的計畫,新成立的中國航空工業局以仿製雅克-18初級教練機為起點,同時開始仿製米格-15“比斯”殲擊機。1954年,國產米格-15(殲2)開始試製,1957年年底生產出第一架飛機。後來。根據蘇聯專家的建議,改為仿製性能更好的米格-17F(殲-5),而且提前1年零5個月完成了計畫。

仿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韓戰空戰中面對美國空軍的現實威脅,中國開始了仿製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工作。
1951年4月18日重工業部設立航空工業局,統一負責飛機的維修工作。1951年7月,根據中蘇雙方簽訂的蘇聯援助中國建設航空工業的協定,蘇聯航空工業專家組來到中國。1951年8月9日,航空工業局向中央報告了《航空工業建設計畫的初步意見》,中蘇政府於1951年10月正式簽訂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組織修理飛機、發動機及組織飛機廠方面以技術援助的協定》。
1953年10月24日,航空工業管理局擬定了瀋陽國營112廠(1957年6月15日更名為國營松陵機械廠)擴建為米格-15噴氣式飛機製造廠的總體設計任務書,其中明確了要在1957年之前,建成年產1000架噴氣式飛機的製造廠,並完成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的試製任務。
中國自主仿製的米格-15被命名為殲-2。
由於蘇聯政府認為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已屬於落後機型,即便是試製成功也將落後於時代,難以滿足中國防空作戰的需要,所以在1954年10月,建議中國停止試製米格-15殲擊機,改為試製米格-17Φ殲擊機。
殲-2製造計畫正式終止。

退役

隨著殲-5殲-6殲-7等先進戰鬥機的裝備,殲-2被改裝成攻擊機,承擔對地攻擊任務。1980年,最後18架米格-15退役。1986年米格-15比斯退役。
退役殲2退役殲2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