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體
  • 外文名:Residues
  • 又稱:後溶酶體
  • 特點:已失去酶活性
殘體,概述,示例,相關,

殘體

又稱後溶酶體(post-lysosome)已失去酶活性,僅留未消化的殘渣故名,殘體可通過外排作用排出細胞,也可能留在細胞內逐年增多,如肝細胞中的脂褐質。
殘體

概述

後溶酶體這些小體已失掉,膜內只留未消化的殘渣,所以又叫做殘體。再經外排作用,把殘渣排出到細胞外。
在動植物細胞里都發生上述溶酶體的消化過程(細菌里沒有發現溶酶體)。另有些細胞死後溶酶體迅速破裂,整個細胞被釋放的酶消化掉,叫做細胞自溶作用。

示例

脂褐質(lipofuscin)指一種含脂和蛋白質的色素,呈黃褐色,存在老化細胞內,呈顆粒狀。次級溶酶體在完成對絕不部分作用底物消化,分解作用之後,尚有一些不能消化分解的物質殘留於其中,成為殘留體,有些殘留體可以通過細胞的排遺作用,以胞吐的方式被清除,但是有些會沉積在細胞內,常見於脊椎動物和人類的神經元、肝細胞、心肌細胞內的脂褐質。
殘體

相關

酶活性(enzyme activity)是指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條件下其所催化某一化學反應的速度表示。酶活性單位可用來表示酶活力的大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