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像寺(山西省忻州市佛教寺廟)

殊像寺(山西省忻州市佛教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殊像寺,坐于山西省鳳林谷口,面對梵仙山,風景優雅。該寺創建於元代,於明代弘治年間和萬曆年間重修,與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山五大禪處,又為青廟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氣的寺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殊像寺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地點:山西、河北
  • 竣工時間:明、清
  • 開放時間:7:00-18:00
  • 館藏精品:蕎面頭文殊菩薩
  • 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住持:釋聖忠
  • 占地面積:27000平方米
簡介,建築,特色,般若泉,善靜室,旅遊攻略,

簡介

殊像寺,在山西五台山懷鎮西南1公里處,殊像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禪林之一,因寺內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它 創建於東晉(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後毀於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萬曆年間(1573-1620)又予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1983年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廟。 
寺內最著名的建築是文殊閣(大殿),現存殿宇為明弘治二年(1489)由鐵林果禪師主持修建的。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檐九脊歇山頂,是五台山台懷中心區最大的殿宇。殿內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騎獅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文殊殿內的殿壁上還塑造了五百羅漢渡江的故事。這一長48米,高6.8米,面積為326.4
平方米的彩色懸塑,反映了羅漢在峻岭間的千姿百態,有降龍伏虎、撼山探海、聆聽講經、端坐習定、腳踩水獸、坐船渡海、飛行空中等各種形像。描繪出了羅漢們的苦行,表現了他們的法力神通。這一巨型彩色懸塑,規模宏大,內容豐富,人物眾多,場景多變,給人一種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的博大深遠之感,是一幅有動有靜,色彩絢麗,刻劃逼真的彩色懸塑畫。
殊像寺·羅漢塑像殊像寺·羅漢塑像

建築

殊像寺為典型漢式寺廟,東西l15米,南北約200米,占地面積2.7公頃。採用庭園布局手法,大規模疊砌假山,散植松樹,創造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山門面南,面闊三楹,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內供護法神哼、哈二將。山門前左右置石獅一對,兩側設腰門。過門殿兩側擺鐘、鼓樓,均為面闊三楹,進深一間,單檐歇山。山門正北為天王殿,面闊五楹,進深兩間,單檐歇山。前後格封木壁板,中三間設歡門,稍間開歡窗,殿兩側置腰牆,界以一進院落,腰牆辟腰門與二進相通。天王殿北兩側為東、西配殿,東殿名饌香室,西殿名演梵堂。天王殿正北地勢增高,上多級大石階可登達月台,月台北起主殿會乘殿,面闊七楹,進深五間,重檐黃琉璃歇山頂,下檐施五踩單翹單昂斗拱,上檐施七踩單翹重昂斗拱。前後明、次間設菱花隔扇門,前檐梢盡問設檻窗,後封實牆。殿內奉主尊文殊菩薩(騎獅),兩側有觀音普賢(騎象)。供桌前東西各置萬壽塔,八角三層楠木,今壽塔猶存,鎦金銅佛在薑桂題任熱河都統時期被盜。兩側牆壁置經櫥,藏滿文大藏經三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劫運一部,現存東京;一部流落西歐,現存巴黎圖書館;一部下落不明。殿內橫匾“會通三際”,條幅“發心為眾生緣深入善權菩薩果,現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會乘殿前東、西兩側有配殿,東為指峰,西為面月。會乘殿北,順勢置假山,壘石穿洞,潛岩渡橋,溝壑縱橫,曲徑幽深,是五台山的縮影。假山如朵朵祥雲,載運一座高閣,名寶相閣,又名淨名普現,重檐八角,黃琉璃瓦頂綠剪邊,正東、西、南、北四面設門,四斜面設檻窗。閣內石制須彌座上有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薩騎獅像,傳說是按乾隆容貌塑造。兩側有兩個力士像,各高3米。閣內橫額“淨名普現”。條幅“佛說是本師宏宣象教,天開此初地示現獅峰”。寶相閣前東、西有配殿各三間,東為雲來,西為淨雪。登上第二層假山,正北有樓名清涼樓,又名相合台懷,兩層,每層九間,樓內供文殊。一樓門額“妙五福德”。樓內條幅“地分台麓示居國,座挹錘峰供養雲”。清涼樓前兩側有配殿,面闊五楹,東曰吉輝,西曰慧喜,慧喜殿西有六角亭。淨雪殿西有一小院,正室三間,名香林室,室後設月門。室前東有方亭一座,西有小樓名倚雲樓,兩層。皇帝到殊像寺上香時,皇后在此梳妝,故又名梳妝樓。殊像寺內原有一口大鍋,直徑2.41米,高2米,壁厚6厘米,由88塊銅塊鑄接而成,重約5噸,用18根鐵柱支撐。平時儲水防火,每逢臘月初八,該廟喇嘛就用此鍋煮“臘八粥”,承德各廟的喇嘛都到這裡吃粥承恩。
殊像寺門樓殊像寺門樓
殊像寺是皇帝和太后經常臨幸之所,建築布局高低錯落,內部擺設考究,環境幽雅,園林氣息濃厚,猶其疊石更為馳名。今存會乘殿、山門、鐘鼓樓,余皆毀。

特色

在內蒙、青海、西藏少數民族中,很多人都知道的五台山“蕎面頭文殊菩薩”,指的就是殊像寺書的這尊塑像。神話傳說是文殊菩薩顯了真容,才把這神像塑成。那是盛夏的一天,綠毛獅子已塑完,文殊菩薩就差塑造頭部了。工匠們犯難了,菩薩的面容、神態究竟是什麼樣子,誰也沒見過。你說要塑成這樣,他說要塑成那樣,七嘴八舌,眾說不一。做飯的伙夫正在伙房裡和蕎麥麵,聽見院裡吵鬧,以為是發生了什麼事,忙出來擠在人們中間打聽。弄清吵鬧的根由後,伙夫大聲說:“文殊菩薩的相貌可不是隨便捏弄的,你們再吵也無用!”一句話,說得大夥不張口了。伙夫返回房裡,正準備做蕎麵食,突然,院內金光照耀,伙夫朝打開的視窗望去,原來是文殊菩薩顯了真容!尋彩畫匠描摹已經來不及了,他急中生智,就把籠屜里的蕎面搬出來,照著菩薩真容的樣子捏了起來。頭部捏好了,文殊菩薩也在空中隱沒了。匠人們來了以後,忙把蕎面頭安了上去,又在外面貼了金。人們就把所塑的菩薩成為“蕎面頭菩薩”。這個故事流傳得相當廣泛。看來,殊像寺的“殊”字,就是指這尊菩薩的塑像。在文殊大殿內的三面牆壁上,有懸塑五百羅漢圖。懸塑的形狀,如山洞裡倒垂下來的冰岩冰棱,支離參差,又象鏤空的大浮雕倒嵌於殿頂和牆壁,加上藍、綠、紅對比鮮明的色調,把整個大殿裝飾得更加姿彩斑斕。
文殊菩薩騎獅子像文殊菩薩騎獅子像
殊像寺殊像寺
據傳,釋迦牟尼為了宣傳佛教教義,不僅派弟子們四處遊說,還親自在古印度進行傳教活動,獲得很多信徒。出名的大弟子阿難,長於記憶,以“多聞第一”著稱。有迦葉,以足智多謀名馳遐邇。頻毗娑羅國王也虔誠信佛,成了羅漢。舍厘地方美麗的妓女阿米羅也接受了佛法,過上貞潔生活,好善樂施,修成羅漢。還有釋迦牟尼出家前的妻子耶輸陀羅,兒子羅目侯羅,也都獲得了羅漢果位。這座大殿的懸塑五百羅漢圖,濃縮了古印度的佛國世界。在殿內柱子上還蹲有一尊羅漢,傳說是中國的濟公和尚。羅漢們要升天國的羅漢堂了,入堂那天,是按貢獻排位次。濟公本應坐在一個好的位置上,但由於他來得晚了一步,所有的坐位都被印度來的羅漢占據了,他只好蹲在柱子上。
殊像寺建築分前後兩大部分:會乘殿前氣勢宏敞,肅穆莊嚴;會乘殿後假山雄峙,真山上又置假山曲徑,樓閣殿堂都建於假山。這裡的假山在外八廟中規模最大,園林氣氛最濃郁。
殊像寺山門前列石獅子一對,山門中哼哈二將塑像,為外八廟中僅存。入內左右為鐘鼓樓,北為天王殿,再北於35級高壇正中是會乘殿。會乘殿後為岩庭部分。沿疊石蹬道上去,有八寶重檐寶相閣,閣內石台基上原有立於蓮台的木雕騎獅文殊像,高3丈5尺,左右有身披甲冑的侍者,高丈許。閣北為上下各9間的清涼樓,左右配置殿、室、亭、所,高低錯落,玲嚨別致,富於變化。清涼樓:前後有東西配殿各5間,東為“吉暈”,西為“慧喜“。寶相閣前方岩石上原有東西配殿各3間,東為“雲來”,西為“雪淨”。雪淨殿西原是一處小型園林,正中為香林室,東有方亭,西有倚雲樓,是乾隆皇帝休息之所。建築布局精巧,松雲掩映,是園林和殿宇結合的良好範例,現已僅存基址。會乘殿:殊像寺的大殿,面闊7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上層屋頂平面向里收縮,置巨型斗拱,殿宇氣勢十分宏偉。該殿是喇嘛念經、供佛的地方。殿內正面供高大的金漆木製三大士:觀音文殊普賢。還有若干金、玉、翠質小佛像。殿內兩側各置一座三層重檐高兩丈餘八角形楠木萬壽塔佛龕。佛龕內,原置鑾金銅佛像,全部被軍閥盜賣。左右壁面原有經棚,內置滿文藏經。殿頂復以黃色琉璃瓦。殿前有兩組配殿,一組名“饌香堂”、“演梵堂”,一組名“指峰”、“面月”。
文殊像文殊像

般若泉

在殊像寺外牌樓的前下方,有一股清澈見底、汩汩而流的泉水,冬天不結冰,水中冒熱氣,夏天卻十分清涼,喝上幾口,頓覺周身爽快,甘甜沁入心脾。據清涼山志上說, 這泉叫“般若泉”。般若,是梵語增加智慧的意思。明朝五台山高僧覺玄曾寫詩讚道:“般若池邊止渴時,山瓢一吸樂何支。塵塵煩惱俱消歇,無限清涼說向誰!”歷史上的般若泉水多做入朝貢品。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住在菩薩頂,非般若泉水而不飲,至今還留有茶廳痕跡。許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們,常將泉水裝進瓶里,帶到遠方。送給親人。當地人也叫“萬水泉”,極言水源充足,長流不息。經科學家初步考證,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之效,確係稀有的珍貴礦泉水,為飲用及醫藥用水難得佳品,學者名流曾賦予“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稱。為開發五台山特產資源,根據有關方面的建議,現已開始修復般若泉水亭,配製各種冷熱飲料、保健食品,以滿足廣大遊客、朝聖者的需要。關於“般若泉”,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唐朝時候,有個僧人叫慧潛,在大白塔蓋了幾間草房,念經修行。那時候,僧俗人吃水,都得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挑。冬天,滴水成冰,路上白花花一片,象鋪了一層玻璃,挑水的人經常跌倒在地,積德行善是出家人的本分。為解除人們的苦難,慧潛每天夜以繼日在山坡上打坐念金剛經。他相信,總有一天,會感動,送來神水。原來,在慧潛以前,已經有兩個僧人念過經,求過水。第一個念經的,熬過了風吹日曬,度過了霜打雨淋,念到九千九百九十八天晚上,忽然有兩隻老虎撲來。他嚇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念經了,當然也就沒有念出水來。第二個念經的,熬過了霜打雨淋,經住了猛虎恐嚇,念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天晚上,天上突然下來一尊凶神,披髮執劍,用劍尖指著僧人的鼻尖說:“你要再念一句,我把你成八瓣!”僧人不敢再念,只好作罷,當然也沒有念出水來。這慧潛是第三個念以求水的。現九千九百九十九天已經過去,風吹日曬,熬過了;霜打雨淋,度過了;猛虎恐嚇,經住了;凶神威脅,頂住了……
龍泉寺·般若泉龍泉寺·般若泉
這天晚上,是第一萬天的晚上,夕陽早已落下,晚霞也收回去了,明月從東方升起,放射出寧靜的光輝。就在這時,一個皓白須老人向慧潛走了過來。慧潛仍端坐在那裡,一字一句念著金剛經。老翁問:“法師念經幾天了?”
慧潛正在念經,不能答話,只微笑著向老翁點了點頭。
不管慧潛答話不答話,老翁決心把自己的話說完。他又走前一步,擺出誠懇的樣子說:“法師大概知曉,泉水涌流之日,正是你圓寂之時。再有半個時辰,《金剛經》就誦完了,您也就圓寂了。法師修煉多年、無果而寂您要掂掂輕重啊!”說完,老翁拄著拐杖怏怏離去。
慧潛正處在生死關頭,他只要停誦金剛經,九千九百九十九天的工夫就會全部廢棄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天,二十七、八年呀!他沒有再想什麼,繼續念下去。不多時,隨著“嗡嗡嗡”的聲音,一股清香的泉水湧出來,慧潛高興得“哈哈”大笑。可是,就在他笑出聲來的時候,卻坐化在那裡不能動了,給人們留下一個“哈哈”的笑臉。
清香的泉水流了很多很多年,後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般若泉

善靜室

明天啟六年,在寺後西北角一個僻靜的地方修建了一間客堂。相傳清順治年間,三公主出家來到五台山,就住在殊像寺的這間客堂,並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後來與一年輕和尚一起研討禪理,引起了一場禍事,但最終證明他們是真正的佛家之徒。原來此客堂被後來的清庭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三公主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相傳,清室定鼎後,為羈縻有力的漢大臣,便將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當地人講是吳應龍)。因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熊及其子世霖絞死,那時候,由於受“婦女要守節”的封建道德信條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於是來五台山殊象寺。當時殊象寺被譽為“瑞象天然”,是五台山很有名氣的寺院。當時寺內有一青年和尚,因遭失戀的打擊,心靈受到重創,懷著一顆灰冷的心,來到這裡削髮為僧。由於這位青年和尚儀容非凡,精通內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以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愛戀”。這話傳到京師康熙的耳朵里,認為有損皇族聲譽,於是派專人來到五台山殊象寺放火焚寺,策謀將她倆和寺院同歸於燼。但出人意料,大火燃燒三天,全寺片瓦無存,唯三公主和那位年青和尚“坐靜”的“善靜室”卻巍然獨存。“善靜室”之所以獨存,康熙認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無“愛戀”一說,甚為歡喜,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
殊像寺近觀殊像寺近觀

旅遊攻略

旅遊路線圖:鎮海寺普化寺—靈峰寺—萬佛閣塔院寺顯通寺—殊像寺—菩薩頂碧山寺集福寺黛螺頂廣化寺
詳細行程
午餐後:鎮海寺—普化寺—靈峰寺
早餐後:萬佛閣—塔院寺—顯通寺—殊像寺
殊像寺近景殊像寺近景
午餐後:菩薩頂—碧山寺—集福寺早餐後:黛螺頂—廣化寺
步行:
從長途汽車站到殊像寺需要15分鐘,從五爺廟到殊像寺5分鐘。
自駕:
停車,在殊像寺停車場,或者在五爺廟停車場,停車費:10元/車
住宿:
最新裝修的周邊酒店按照距離遠近(到達時間、步行、駕車)依次為:通達賓館(3,0),曙光賓館(1,0),鑫隆賓館(5,0),郵電賓館(12,3),人民銀行賓館(20,5)法官培訓中心(20,5),五峰賓館(50,7)
就餐:
一盞明燈全素齋,五台食府民俗風情園紫府貴賓樓
殊像寺殊像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