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

殉,中國漢字,用於組詞如:殉難、殉職、殉國等。

基本介紹

  • 字目:殉
  • 拼音: xùn
  • 注音:ㄒㄩㄣˋ
  • 部首:歹 部
  • 外筆畫: 6
  • 總筆畫:10
  • 五筆:GQQJ
  • 鄭碼:ARRK
  • 倉頡:MNPA
  • 四角號碼:17220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6B89
釋義,詳細解釋,古籍解釋,

釋義

①為了某種目的而犧牲生命:殉難|殉職|殉國。
②古代用人或物陪葬:殉葬。
【殉難】 #xùnnàn為國家或正義事業遇難犧牲生命。
〖例句〗偉大無私的戰士們在解放戰爭中不幸壯烈殉難。
【殉職】 #xùnzhí在職人員為公務而犧牲生命。
〖例句〗身為村支書,為給家鄉父老開山引水,他不幸殉職。

詳細解釋

殉 <動>
(形聲。從歹(本作歺),從旬,旬亦聲。歺,剔過肉剩下的骨頭,與“死亡”義有關,意為“割肉裂骨”;“旬”意為“十年”。“歹”與“旬”聯合起來表示“死者壽數”。本義:根據死者壽數(旬數)決定陪葬人數的陪葬制度。案:實際殉葬人數可能因情況不同而有所變化。但該字的造字本義是按照死者年齡整數決定陪葬人數,即若死者壽50歲,即應陪葬5人;若死者壽49歲,應陪葬4人)
(本字《說文》所無。)
同本義。
殉,用人送死也。――《玉篇》
王縊於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左傳》
死者用生者之器也,不殆於用殉乎哉。――《禮記·檀弓下》
與城為殉。――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又如:殉死;殉葬
獻身或喪生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莊子·讓王
又如:殉義(為道義而死);殉財(為財而死);殉物(為追求物質利益而死);殉身(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獻身)
貪,追求
殉xùn
⒈為了某種目的而死:以身~職。~國(為國犧牲)。
⒉〈古〉一種野蠻暴行。逼迫活著的妻妾、奴隸等陪同死人埋葬,也指用偶人或器物等隨葬:~葬。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辭閏切《集韻》徐閏切《韻會》《正韻》松閏切,𠀤音徇。《玉篇》用人送死也。《禮·檀弓》子亢曰:以殉葬,非禮也。《左傳·文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為殉。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營也,求也。《書·伊訓》殉於貨色。《傳》殉,求也。正義曰:殉者,心循其事,是貪求之意,故為求。《前漢·李陵傳》殉國家之急。《注》師古曰:殉,營也。一曰從也。
《班固·幽通賦》豈余身之足殉兮,違世業之可懷。《項岱注》亦訓營。
凡以身從物皆曰殉。《莊子·騈拇篇》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天下盡殉也。彼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
《集韻》松倫切,音旬。義同。《書·伊訓》殉於貨色。徐邈讀。
《集韻》余絹切,音蝝。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