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白石故廬

《歸白石故廬》是由南宋末期愛國詩人林景熙所做的詩,從詩的“瘦策”“華發”二詞看,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不年輕了。把“歸來”放在詩人第二次出遊紹興歸來,應該有道理。但從蒼涼的語力來看,詩句中自有一種勁道,這勁道又不似老邁之語,頗有中年底氣,應是第一次出遊浙北歸來為妥。但沒有佐證材料。若是第一次出遊歸來,則距宋亡不久,那么,“井灶出荒虛”完全可以當作元滅南宋的農村社會實況錄像來看了。那么,在當時,這首詩,想要不引發社會共鳴也難。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歸白石故廬
四鄰井灶出荒墟,獨鶴歸來認舊廬。
一徑蒼苔供瘦策,半簪華發伴殘書。
斜陽巷陌語初燕,新水池塘生細魚。
小立春風憐寂寞,忽吹花片入襟裾。

作品鑑賞

詩人出遊紹興,一去數載,回家時家中人氣全無,雖有四鄰,但都是“井灶出荒虛”,比斷壁殘垣更不堪。詩人再現情境的語言力度太強了。
四鄰都空了。一地蒼苔任瘦策,一個形容蒼老的老人,拄著拐杖,半卷殘書,獨自一人,承受著平陽白石巷人去宇壞的無盡淒涼。燕是初燕,水是新水,人煙落盡之後,哪裡還會有舊燕來銜新泥。
詩人小立於春風,也只有春風憐其寂寞,把花片吹入其襟裾,而他,眼見著花片入其襟裾,不是更加悽苦乎。
杜甫回家時,還能聽到小兒餓死的家人的哭聲,可是林景熙呢,多年在外此刻回來,迎接他的,連一點人的生氣也沒有,只有初燕還可以告語。
所以,完全有理由據此推測,林景熙對於國難,不是一般的打擊,而是令其心死,夫妻之情,兒女之愛也都放棄了,他孤獨得很徹底,孤獨得最為淒徹。

作者簡介

林景熙(1242~1310),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公元1271年(鹹淳七年)由上捨生釋褐成進士,歷泉州教授,禮部架閣,轉從政郎。宋亡不仕,曾冒死撿拾帝骨葬於蘭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樹作為標誌,又作《冬青花》以抒忠憤。後隱居於平陽縣城白石巷,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遊江浙,名重一時,學者稱“霽山先生”。著作編為《霽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