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潛堂

渾源縣漢置崞縣、繁峙縣,俱屬雁門郡。(崞縣故治在今渾源縣西二十里麻莊,繁峙縣故治在今渾源縣北二十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潛堂
  • 概述:漢置崞縣、繁峙縣,俱屬雁門郡
  • 簡介:永嘉五年(311)皆入於代
  • 相關:《歸潛志》
)東漢末二縣俱廢,晉復置二縣,永嘉五年(311)皆入於代。北魏改崞縣為崞山縣,東魏天平二年(535)改屬繁峙郡。同年繁峙縣移往今繁峙縣東。後周廢崞山縣。隋為雲內縣地,唐為雲中縣地,後分置渾源縣。屬應州。以渾源河發源於縣境之唐峪,故名渾源。五代晉,縣隨州入遼仍為渾源縣。金貞佑二年(1214)於縣置渾源州,元初改渾源縣為恆陰縣。至元四年(1267)併入渾源州,屬大同路。明清時俱為渾源州,均屬大同府。民國元年五月改為渾源縣,後屬雁門道。抗日戰爭時期縣境南北山區均為我根據地,屬晉察冀邊區。1945年全縣解放。後屬察哈爾省,1952年重歸山西省。
歸潛堂歸潛堂
歸潛堂在渾源縣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東,元代劉祁隱居於此。劉祁,渾源人,字景叔,劉從益之子,金時為太學生,入元複試為進士。
邀麻革北游龍山的渾源劉祁,原是金太學生。金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距離金亡國還有兩年多時間時,劉祁可能就已看到金必亡的結局,所以他毅然歸隱鄉里耕於龍山腳下的山野阡陌之間,並結廬草居,將所築住室命名曰“歸潛堂”。在歸潛堂劉祁寫下了著名的《歸潛志》一書,其中許多記述後來被《金史》所引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