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城縣

歷城縣

歷城縣南依泰山,北靠黃河,是濟南城東部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298平方公里,人口112萬,轄13個街道6個鎮。2014年,預計(下同)全區實現生產總值740億元,比上年增長9.1%。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2億元,增長13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0億元,增長18%。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市轄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城區
  • 戰國時:為齊歷下邑
  • 西漢景帝四年:始置歷城縣,屬濟南郡
  • 民國元年:屬濟東泰武臨道
歷史變遷,近代政區沿革,新中國成立後政區沿革,縣人民政府駐地變遷,

歷史變遷

戰國為齊歷下邑,因南對歷山(今名千佛山),邑在山下故名。秦屬濟北郡。西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始置歷城縣,屬濟南郡(國|)。西晉永嘉末,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此,為郡治之始。北魏為齊州濟南郡治。北宋政和六年 (1116年)為濟南府治。元為濟南路治。明初仍為濟南府治,洪武九年(1376年)為山東省布政使司駐地,為省會之始。同年,按察司、都指揮司由青州府移此,山東省、濟南府同治於歷城。清歷城縣為山東省治、濟東泰武臨道治、濟南府治。

近代政區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屬濟東泰武臨道,1913年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8年道制廢,直隸于山東省。1929年7月析歷城縣城、商埠區及縣城四郊,置濟南市,歷城縣仍存, 唯縣治所於1937年11月遷至城東王舍人莊。1938年6月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設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歷城縣屬之。1946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 中共魯中一地委和泰山專署於1944年5月,以泰安、歷城邊區置泰歷縣, 同年9月29日正式設立歷城縣,均屬泰山專區。1945年10月泰歷縣撤銷,長城嶺以北併入歷城縣。 1945年8月置章歷縣,歷城縣東北部兩個區析入,初屬泰山專區,1946年6月轉屬清河專區。1948年9月全境解放。歷城縣仍屬泰安專區。縣政府從仲宮遷至東郊冷水溝

新中國成立後政區沿革

1949年夏, 縣機關駐地遷至王舍人莊舊縣城。1956年採石、孫村、唐王3個區自章丘縣劃入。 1958年3月濟南市郊區併入歷城縣。同年12月,泰安專區撤銷,歷城縣轉屬濟南市。縣治亦於同年4月遷今址(洪家樓鎮)。1959年10月長清縣許寺、歸德萬德、石麟、張夏等5公社劃入歷城縣,1961年6月該5公社復歸長清。1960年6月將歷城縣之東郊、 西郊、北園公社及南郊公社一部分地區,7月將平原、港溝公社一部分地區劃歸濟南市,至1961年6月上述地區復歸歷城縣。1980年4月,析歷城縣東郊、西郊、 北園、吳家堡、華山、姚家等6公社和邵而、英雄山兩公社各一部分復置濟南市郊區。 1987年5月,撤銷歷城縣和濟南市郊區,並以原該縣行政區及原濟南市郊區之洪家樓、 華山、 王舍人三鎮置濟南市歷城區。

縣人民政府駐地變遷

歷城縣人民政府駐地先後遷董家莊(1950年)、壩子村(1951年)、祝辛甸(1953年)、趙家莊(1955年)、洪家樓鎮(1958年迄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