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底稿

歷史的底稿

作者張鳴寫“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繼《歷史的壞脾氣》之後,推出了第二本《歷史的底稿》。兩本書的觀察怎樣另類,有何特別,用張鳴的話概括,可以是四個字“不合時宜”。《歷史的底稿》的序言裡,他說出了“不合時宜”的原因:在社會生活里,一個稍有個性的人,常常會感到窒息。打破這種窒息,對我來說,就是時不時地發一點不合時宜的怪論。其實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識的理性判斷出來的常識而已。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的底稿
  • 作者張鳴
  • ISBN:9787801666666
  • 頁數:283
  • 定價:¥25.00
  •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5-1
  • 裝幀:平裝
  • 字數:199000
  • 紙張:膠版紙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圖書推薦,

編輯推薦

只要領袖的感覺存在一日,汪精衛就必須做一日的不粘鍋。而陳公博儘管地位不低,但畢竟在“領袖”的下面,是“臣子”,主要的任務是給領袖奉獻才智,所以就無所謂了,得風流,就風流一下。
歷史的底稿歷史的底稿
——兩隻老虎跑得快
趙秉鈞安排刺殺這活雖然幹得不怎么樣,但辦警察辦得還是蠻有成效,連中央首長做的案,地方警察居然都能查出來。
——失了手的警察頭子
革命從來都跟浪漫的詩人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只是,浪漫的詩人往往不知道革命完了之後做什麼。
——革命·詩·酒·佛·女人
這是《歷史的壞脾氣》續篇,這是“一個大教授的小文章”、“一個歷史學者的不合時宜的思考”,作者張鳴說史,總是能化繁為簡,睿智,明白,讓人眼前一亮。本書分為六大部分,卿本佳人、革命的意外經驗、歷史的進化課、朝堂上的變戲法、好歹都是讀書種、書余。

內容簡介

張鳴寫晚近中國的兩本書,引述的不是什麼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歷史的底稿》里,牙刷、辮子、人頭像章文人的舌頭以及義和團的藥方都被作者拿來當題目,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歷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簡單的命題來。

作者簡介

張鳴,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長在北大荒,做過農工、獸醫。後混跡於學界,在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做個教書匠。教書之餘喜歡寫點東西,其中不少變成鉛字出版,有論文數十,學術隨筆上百。有所謂的學術專著《武夫治同夢》《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1903—1953)》《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等,均遺憾多多。另有隨筆集數種。
歷史的底稿
張鳴少年時曾從事農工、獸醫等工作。初學農業機械,後涉歷史,政治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導師。 著述頗多,既有《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底稿》、《直截了當的獨白》、《關於兩腳羊的故事》這樣的歷史另類解讀,也有《武夫治國夢》、《鄉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農民意識的變遷》、《夢醒與嬗變——戊戌百年沉思》、《拳民與教民》、《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1903-1953)》等學術論著。

圖書目錄

寫在前面
卿本佳人
兩隻老虎跑得快
失了手的警察頭子
辮帥的人緣和地緣
前頭捉了張輝攢
盧作孿之死
杜月簽的“維權”生涯
“佛見喜”李蓮英
偏不說自己是俘虜
傻人有傻福
唐八先生
革命的意外經驗
穿長衫的軍人
露胳膊的女人與武人的風化
合法化的黑社會
有兵便是草頭王
雙槍兵與雙槍將
瞄準射擊
不可不讀的檄文
來了假冒的孫天生
一出掉包戲的台前幕後
上了梁山的《蘇報》
神經過敏的“經濟特科”考試
歷史的進化課
藝人的立場
糞業、糞捐與糞政
當上之所好具有正面價值的時候
姓名之禍福
有關八國聯軍與中國妓女的一點亂彈
“吃大菜”及其他
看殺名人
茶壺茶杯和牙刷
關公、漢室與火羊陣
有關人頭像章的一點考據
有關名人和辮子的故事
臥轍代表
……
朝堂上的變戲法
好歹都是讀書種
書余
……

圖書推薦

在汗牛充棟的文獻與小說面前,歷史,為什麼還會留下諸多空白?
答案只有兩個字——利益,而且是控制歷史的統治階層的利益。
歷史的真與偽,不取決於我們對歷史是如何認識的,而決定於歷史是誰寫的,歷史為什麼要那樣寫,因為寫歷史的人需要那樣寫,他們為什麼需要那樣寫,是因為他們只有那樣寫,我們才那樣去認識,我們之所以那樣認識,是因為寫歷史的人需要我們那樣認識,這正是隱藏在歷史背後的“潛規則”,因為,它揭示出了隱藏在歷史真實背後的利益取捨。如果覺得我的說法拗口,請看張鳴《歷史的空白處》是如何剖析歷史空白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深層真相。
義和團運動,是愚昧的暴動,還是愛國的義舉?記得歷史教科書里對義和團?動的評價,
是“偉大的、愛國的農民運動”,其缺點是“盲目排外”,其結局是“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但義和團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正面的實在太少。從“反清復明”到“扶清滅洋”,義和團仗著“天授神功”、“金剛不壞之身”等“技藝”,一路燒殺破壞,特別是對信教者,不問青紅皂白,不管膚色種族,見人就砍,後來,義和團所以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確是因為其行為危及到清王朝的統治,但我認為此處危害的方式不是義和團實力大到可推翻清朝,而是義和團“滅洋”的方式近乎匪夷所思。就義和團的組織管理水平和思想覺悟,其實清王朝如果想“招撫”,雖不敢說易如反掌,但也不是難事,之所以下決心剿滅他們,我估計慈禧擔心的主要是他們日後不但不能給朝廷帶來好處,反而會招惹事端。事實上,義和團的組織性、紀律性、鬥爭水平和政治覺悟等和以往歷史上的農民運動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義和團只不過是清末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一個尚未成熟的組織而已,但歷史為什麼避重就輕,我想還是因為義和團是“反清”而又被清所滅,而清王朝是腐朽、反動的,反清而又被清所滅的,那一定是民主革命者的朋友。《歷史的空白處》引用王大點親眼所見的歷史事實,揭示了義和團的愚昧、殘暴和無原則性等,但這些鮮為人知的真相,卻被淹沒,取而代之的是“偉大”“愛國”,這不是因為義和團的“義”,而是利益博弈的結果。
張氏父子,除去籠罩在頭頂的光環,還剩下些什麼?張學良先因宣布“東北易幟”而成
為支持北伐,擁護統一的豪傑,後因發動“西安事變”而成為扭轉乾坤,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但真實的張學良未必如此偉大。張學良和同時期的其它軍閥 並無太多不同。所謂“民國四公子”,不過身世顯赫、風流不羈而已。而張學良本人,盤踞一方,參與混戰,丟棄國土,無一不少。首先,東北易幟在客觀上是起到了促進統一,避免戰爭的作用,但如果結合張學良當時的處境,和平易幟最多只能說明張學良識時務,其歷史意義實在不易撥高。其次,以“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的實力和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中央權威微弱的事實,即使蔣介石下令不抵抗,張學良是完全有能力、有責任抵抗日軍入侵,拒敵於國門之外的。但最終東北丟了,責任卻是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投降路線。如果蔣介石是親美派,為什麼對日本的入侵不予抵抗,而且,即使蔣介石以“剿共”為中心,但對於遠在東北,近乎獨立國的東北軍,受“剿共”影回響該不是很大。最後,關於“西安事變”。當然,無法否認張學良這一歷史舉動的偉大意義,但換一種角度,如果沒有“西安事變”,蔣介石會不會抗日,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蔣介石不是汪精衛,拋開他的歷史功過不談,至少他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同樣是抗日,“九一八事變”後不抵抗,導致東北丟失,張學良無絲毫責任,而發動兵諫,促成抗日,卻能流芳百世。同樣的不抗日,同樣都是蔣介石的不抗日,其中奧妙,耐人尋味。
近現代史,百年屈辱,是非成敗,已成雲煙。歷史,之所以讓人神往,首先不在於其科學系,?在於其真偽性。後人所能看到的,永遠只是歷史的痕跡,甚至是歷史的陰影,而非歷史的真實,要求真、求實,首先從擺脫階級意識束縛,從認識歷史空白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深層真相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