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下區志

《歷下區志》 是歷下區第一部志書。編纂工作始於1982年,共蒐集資料800多萬字,歷經十載,於1992年交付印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下區志
  • 編纂始於:1982年
  • 本書字數:800多萬字
  • 印刷時間:1992年
內容簡介,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文化名人,

內容簡介

上限一般始於1840年,下限止於1985年,個別內容適當上溯和下延。《歷下區志》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記、編後記外,共設地理、政治、經濟、城區建設、文化、社會、人物9篇。

歷史沿革

歷下區位於濟南市市區東部, 略成方形,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4~102米。千佛山屏於南,大明湖鑲於北,泉水遍布城區,是“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古城所在地。 歷下春秋戰國屬齊國,秦代屬濟北郡稱歷下城,漢代以後屬歷城縣。1929年曆城析出,轄區屬濟南市,為市一區、市二區、市三區。1955年合併稱市一區,當年改稱歷下區。1967年改稱紅衛區,1973年復稱歷下區。

經濟發展

1985年,全區面積23.28平方千米,有街巷280條, 居民79387戶、27588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850人。轄13個街道辦事處,146個居民委員會。
歷下清末手工業興起,民國初年發展較快,後因戰亂受阻,有的關閉停業,有的合併,到1948年只剩幾家較大的官辦企業和十幾家私營企業。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區街企業實行經濟改革,工業發展的步伐加快。1985年,全區區街工業有機械加工、金屬鑄造、電子電器、化工塑膠等13個行業、88個企業,職工8713人。另外有居辦工業廠組92個。全區工業總產值7507萬元,利潤1182萬元。
歷下古城是古代商賈薈萃之地。1928年轄區商業有30多種行業,2025戶商店。商界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1.8%。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國營商業,領導管理商業市場。1956年轄區有私營33個行業、1430戶商店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成立258個公私合營商店、33個合作商店、89個合作小組。到1985年曆下區有國營、集體、聯營、合作、個體商業網點2430處,從業人員19946人,年營業額22515萬元。
新中國成立前,轄區街巷道路密集狹窄,只有瀝青路22條,長9660米。1985年,歷下區街巷道路280條, 其中瀝青路261條,占道路總數的93%。歷下區的文化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有“文化區”的俗稱。1985年,有各類學校132所,在校學生70626人,占全區總人口的25%。 另外有成人高等學校17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9所,幼稚園176所。1985年,歷下區衛生免疫提前達標,被衛生部授予先進單位。轄區有省、市衛生醫療單位18處, 企事業單位門診所、小醫院215處,有病床2899張,衛生技術人員10328人, 占總人口的1/27。1985年,歷下區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被山東省評為體育活動先進區。

文化名人

歷下區自古名人薈萃,有“名士多”之贊語。歷代客居或當地文化名人有:漢初的伏生,宋代的曾鞏、蘇轍,宋代的李清照、辛棄疾,元代的趙孟?、張養浩,明代的邊貢、李攀龍,清代的何紹基、劉鶚,近代的鞠思敏、王祝晨、於明信等。 《歷下區志》1994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