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朝陽洞

武都朝陽洞

朝陽洞又名仙人洞,位於隴南市武都區角弓鎮陳家壩境內,其所在之地仙人崖,是一座林木蔭翳,奇石遍布,雲霧繞繞,宛若仙境的山峰。朝陽洞坐西向東,每當朝陽初升,有陽光射入洞內,故名,又因傳說明代,有一老禪“臥化”於洞中,成仙而去,稱為“朝陽仙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都朝陽洞
  • 外文名:WuDu Chaoyang  Karst Cave
  • 地理位置:隴南市武都區角弓鎮陳家壩
  • 氣候類型:亞熱帶半濕潤
  • 占地面積:1688畝
  • 門票價格:20元
  • 著名景點:仙人崖、風景林、睡佛
  • 海 拔:1173米
  • 景點級別:AAA級
簡介,地理位置,來源,旅遊特點,歷史特點,朝陽洞三寶:,主要景點,鐵索橋,坐佛,立佛,睡佛,古木蒼鷺,觀鶴亭,

簡介

地理位置

武都朝陽洞位於隴南市武都區角弓鎮陳家壩境內,其所在之地仙人崖,是一座林木蔭翳,奇石遍布,雲霧繞繞,宛若仙境的山峰。朝陽洞坐西向東,每當朝陽初升,有陽光射入洞內,故名,又因傳說明代,有一老禪“臥化”於洞中,成仙而去,稱為“朝陽仙洞”。

來源

明成化十六年所刻的“明故大禪知端竹大士省告脫化碑記”記載:“蓋大士乃陝西西安府鹹陽縣白良村人氏,蘇敬次男。天順七年正月內,本縣石佛寺出家,受禮大恩師喇嘛金敦領占為師。成化元年四月內削髮為僧。番數十五年雲遊階州……時十六年正月十五人禪,三月十五出禪。本月二十五日早辭別眾增登仙洞崖,日正良時無病脫化。二十六日門徒皆知,眾赴仙境,而僧俗來吊者千餘人。”大善士端竹在洞中坐化,遺體保留至今,俗稱“睡仙”,故洞所在崖稱仙人崖,洞又稱“朝陽仙洞”。相傳,洞窟始鑿於唐代。有大小洞窟26窟,塑像百餘尊。窟壁有大量壁畫和遊人題留,洞前有樓閣,涼亭等建築。近年來“睡仙”和百餘尊塑像及崖前建築大部分修復,面貌煥然一新。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出武都城,沿甘川公路西行40公里,過白龍江鐵索橋,穿村莊,越田野,即到洞前的白楊林。一顆顆粗壯的楊樹挺拔直立。沿林中小徑拾階而上,可見兩株巨大的青楊,像老人一樣,端坐路旁。這是植於明代的兩株古樹,已有500多年,高40多米, 6方可合抱。繁茂的枝杈上有4鳥巢,常年棲息著4對稀有珍禽哇烏鳥,每日晨暮嬉戲枝頭。此鳥形若灰鶴,世界僅存200多隻,因此,遊人無不以一睹此鳥為快。小徑曲折盤旋,轉折數次,即到一大洞前。洞口高3米,寬2米,前有斗拱飛檐的崖前建築,這便是“朝陽洞”。進洞後蜿蜒上行10餘步便出頭。右傍兩窟,泥塑彩畫,細膩生動。雕花門旁,是集句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書法文意與洞前幽雅的環境渾然融為一體,給人以獨特的幽靜之感和無限的愜意。再過一洞,便入“臥仙宮”,即端竹善士坐化之處。打開門,供桌後是兩對精緻的雕花門,門上龍鳳飛舞。推開這第二道門,只見龍床之上臥仙頭北腳南,一手托面,一腿微收,神態自若,安然酣睡。內洞正面是丹鳳朝陽壁畫。每當朝陽升起, 3米多深的洞內灑滿陽光,金碧輝煌。洞內左側石崖上嵌有幾通石碑,其中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所刻《明故大禪知端竹大士省告脫化碑記》,高0.8米,寬0.5米,記述了善士家世及其出家、入禪和坐化經過及徒眾憑弔紀念情狀。出“臥仙宮”向前數米,是“觀鶴樓”。樓有上下兩層,飛檐下懸掛著幾隻風鈴,江風吹動,鈴聲不絕於耳。樓後有一窟,稱為“聖母殿”,內有9尊塑像,有正襟危坐者,有執筆聆聽者,有懷抱嬰兒者等等,情態各異,栩栩如生。出“觀鶴樓”,上行30餘階,向右拐,依崖而建的亭內,又各有一窟,分別為“玉皇殿”和“藥王殿”。向右進洞,過一窟,又是一洞,這樣洞洞相連,走來轉去,接連過數洞,直至最高洞窟。從崖壁視窗下看,稻田碧綠,村舍交錯,藹藹煙樹間,飛鳥點點上下飛翔。
近年,朝陽洞經過綠化、修整,現已闢為武都的旅遊勝地,每年都要接待數萬名外地遊客和附近村莊的善男信女到此遊覽。
明成化十六年所刻的“明故大禪知端竹大士省告脫化碑記”記載:“蓋大士乃陝西西安府鹹陽縣白良村人氏,蘇敬次男。天順七年正月內,本縣石佛寺出家,受禮大恩師喇嘛金敦領占為師。成化元年四月內削髮為僧。番數十五年雲遊階州……時十六年正月十五人禪,三月十五出禪。本月二十五日早辭別眾增登仙洞崖,日正良時無病脫化。二十六日門徒皆知,眾赴仙境,而僧俗來吊者千餘人。”大善士端竹在洞中坐化,遺體保留至今,俗稱“睡仙”,故洞所在崖稱仙人崖,洞又稱“朝陽仙洞”。相傳,洞窟始鑿於唐代。有大小洞窟26窟,塑像百餘尊。窟壁有大量壁畫和遊人題留,洞前有樓閣,涼亭等建築。近年來“睡仙”和百餘尊塑像及崖前建築大部分修復,面貌煥然一新。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2A級旅遊景區 。
武都朝陽洞
武都朝陽洞
該處自然風光險秀,飛檐斗拱藝巧精雕的古建築群,龕在懸崖峭壁的半山腰,很是驚險獨特。洞前風景林中兩株前年古青楊樹,棲息著珍禽仙鶴,更使洞窟顯得神秘幽靜。
 武都城出發,沿甘川公路西行40公里,即到達角弓鄉陳家壩鐵索橋,過橋約一華里,便是古階州八景之一的武都名勝朝陽洞。
武都朝陽洞

旅遊特點

歷史特點

朝陽洞原名仙佛洞,為唐代鑿建石窟,鑲嵌在第四紀礫石層懸崖之中。在《階州直隸州續志》中有記載:“朝陽山,在州西八十里,明初有老禪臥化於石洞中。”記者一行拾級而上,到達洞窟山門前。從這兒可仰觀崖前全景,俯瞰白龍江水。仙人崖籠罩在神秘莫測的虛幻中,高聳千仞,險如刀劈。懸崖上的亭台樓閣,古洞明剎,影影綽綽,時隱時現。位於仙人崖半山腰的朝陽洞,洞口高3米,寬2米,前有斗拱飛檐的崖前建築。進入洞內,蜿蜒上行十餘步,便有兩窟。窟內泥塑彩畫,細膩生動,令人玩味。蜿蜒上行,時寬時窄,寬處高10米左右,石窟塑像分布其間。據說原有26穴,塑89尊像,造型奇特,並有壁畫多幅,現多已無存。其中一窟,便是睡佛端竹善士坐化之處。
以前當地人由於對僧道和仙佛概念不清,把僧人和道士通稱道人,直到明代以來,把睡佛還叫睡仙,所以就有仙人崖、仙人洞、臥仙宮之稱。洞門左側石崖上嵌有明成化十六年所刻的《明故大善知識端竹大士省告脫化碑記》,記載了該僧家世及其出家、人禪、脫化、徒眾憑弔始末。
後來的說法是,因為該洞坐西向東,又稱“朝陽洞”。但據考證,其實是清康熙年間,洮岷道道台馬朝陽到此,施資紋銀,整修洞殿,使之維修一新,洞殿規模又有了新的發展。從此,才以馬道台之名,將仙佛洞更名為朝陽洞。

朝陽洞三寶:

坐佛、立佛、睡佛。其他洞窟中遺存的和重修的塑像與壁畫,仍可稱民間藝術精品紛呈,為洞窟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從唐貞觀年間到明成化年間,在仙佛洞修成正果者有三,即坐佛、立佛、睡佛,從而使朝陽洞聞名遐邇,僧侶爭相朝拜,遊人紛至沓來。

主要景點

鐵索橋

通向朝陽洞的第一道景觀。白龍江從角弓鄉流來,三面環水的陳家壩村像一個葫蘆島橫臥江心,把江道擠成一個喇叭口。喇叭口以上,形成一個巨大的港灣。如果遇江洪暴漲時,這兒的港灣就是一個巨大的海子,汪洋恣肆,十分壯觀。朝陽洞就在港灣南岸的仙人崖上。

坐佛

相傳坐佛姓朱名青,法名覺空,益州江油牗今四川江油牘人,隋末唐初雲遊武都,一日來到陳家壩,齋後信步到此,觀其地其境,山峰秀麗,叢林茂密,且遍山野果,山下潺潺流水,半崖奇峰後有一天然洞窟可居,真乃一仙境也,於是擇其地而修行。並在灌木叢中植青楊樹,營造林木,養仙鶴,乘其出遊。當地人不知其姓名,稱為仙家。村東南龍興寺內僧侶尊朱為師傅,常請去寺內講經說法,有時到村子裡給村民醫病。他和僧俗相處很好,村民們對他也非常敬重。有一年冬,數日不見下山,一日清早幾個徒弟上山去看望,走至洞前,見師傅打坐不吱聲,連叫幾聲亦不應,近前細看,已安詳坐化。

立佛

系角弓鄉下候子人,姓董,名維君,法名普靜,宋代舉人,上京應試落第,回家途中購得佛經數卷,隱姓埋名,過家門而不入,直上肖山水仙坪的黑崖洞居住下來,在此處獨自修行。黑崖洞洞口正好面對朝陽洞。相隔七八年後,父母拿著衣服、食物,上山找到兒子,勸其回家,子不從。董後到陳家壩村龍興寺,不久去峨眉山拜佛受戒,法名普靜。三年余返回,在龍興寺做住持,年八十餘移居仙佛洞。一日太陽初升,走至洞口,面朝太陽,背靠大石,直立圓寂。眾士尊為立佛,並為其整修洞殿,名曰“侍佛宮”。

睡佛

姓蘇,名敬,法號端竹,陝西省西安府鹹寧縣白良村人。明朝天順七年牗公元1463年牘於本縣石佛寺出家。跟隨師傅喇嘛金敦領占離西安,越秦嶺,沿嘉陵江而下,到廣元,遊歷了千佛崖,經成都到峨眉山朝山拜佛。數月後下山,又從成都返回,沿嘉陵江、白龍江而上,歷經數月,來到陳家壩龍興寺,往來龍興寺和仙佛洞拜佛誦經。後來龍興寺端竹大士做住持應教。成化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早登仙洞崖即日圓寂於洞中。後人尊為睡佛。據說,朝陽洞是在南北朝之後,受絲綢之路麥積山等石窟文化的影響,從唐代起逐漸鑿建而成。到了宋代洞窟發展已初具規模。後因地震坍塌,明代以前史料無存。
武都朝陽洞

古木蒼鷺

這裡有兩株古青楊樹,樹高16米,樹圍6.6米,據說已有1200年以上的樹齡。雖為千年古樹,但枝葉繁茂,參霄蔽地,濃陰蔽日數里,充滿生機。二株古樹上棲居著一群“仙鶴”。據介紹:這種形若灰鶴的稀有珍禽,它的本名叫蒼鷺。蒼鷺在此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在古老的青楊樹巔築巢,繁衍生息。據說蒼鷺的獨特之處就是只在百年以上的老樹上築巢。當地的老人們認為,這兒的蒼鷺最早系朱道從外地帶來餵養,因此老百姓都叫它“仙鶴”。因其羽毛為灰色,老百姓也稱“灰鶴”。同時它又是一種氣候鳥,飛起來叫聲“哇牎哇牎”,白龍江沿岸的人給它取了小名為“哇烏鳥”。當地老百姓經過觀察其習性,總結出一個“察鶴觀天”的規律:如果一隻鶴飛叫,表示天晴,兩隻鶴先後飛叫表示有雨,三隻鶴先後飛行鳴叫表示有大雨或大暴雨,因此當地有“一哇晴,二哇下,三哇淌個天河壩”的說法。

觀鶴亭

臨朝陽洞窟崖畔的一座觀鶴亭,觀看崖下樹林中的古樹與仙鶴。這是朝陽洞景區的又一奇觀。據說1956年5月朝陽洞遭破壞,秋後“仙鶴”飛翔他去,15年無聲息。1981年正月朝陽洞動工維修,二月飛回″仙鶴″8隻,在樹巔築四個鳥巢。十幾年來“仙鶴”發展很快,鳥巢從古老的青楊樹巔已向新樹巔發展,至今夏季鳥巢已增至40多個,“仙鶴”總數已發展到120多隻。從觀鶴樓向下看去,可看到仙鶴晴空翩翩起舞、早晚覓食遠近的白龍江和村寨邊的田野。為朝陽洞平添了幾分古色古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