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物流業空間發展規劃

原則通過《武漢物流業空間發展規劃》,描繪了未來8年武漢物流業發展圖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物流業空間發展規劃
  • 通過時間:2012年11月19日
  • 倉儲量:2040萬噸
  • 設施用地:16平方公里
  • 通過單位:武漢市政府常務會
發展規劃,物流園布局,解決的問題,實現目標,

發展規劃


武漢市交通格局
制定物流業空間發展規劃在全國尚屬首次。規劃將武漢定位為國際供應鏈體系的重要節點、全國物流樞紐和物流信息中心。
預計2015年社會公共物流設施倉儲量為2040萬噸、社會公共物流設施用地為16平方公里,2020年達到4650萬噸、32平方公里。
在二環線附近,將建立專業性物流管理中心,形成物流總部區。山坡機場將改造轉用,“變身”國際航空物流港,進行全貨機運輸。除打造物流總部和物流港外,規劃還明確在漢口北、天河空港、陽邏港等物流空間節點間綜合物流園,在對外交通聯繫的節點區域,布局物流中心,還將在三環線附近布局10個物流配送中心,滿足日常生活的物流配送需求。
武漢市近期將全力推進楊泗港物流總部區、江南機場國際物流港、天河空港綜合物流園、陽邏港綜合物流園、東西湖綜合物流園、東湖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在全國搶先建設物流交易所,形成物流信息匯集的“雲平台”。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強調,規劃出台後,相關部門要把目標變成項目載體,圍繞目前的鐵水公空交通網路,做好配套規劃,讓空間規劃和配套規劃真正工程化、項目化。

物流園布局

在空間布局上,武漢將重點形成“一港、六園、八中心”的物流體系。武漢物流業將沿城市環線布局,分“物流總部基地+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4層。
第一層在二環線附近
將建立專業性物流管理中心,形成物流總部區。山坡機場將改造轉用,“變身”國際航空物流港,進行全貨機運輸。
第二層沿外環線和空港布局物流園區
包括“一港、六園”。一港,即江南機場國際物流港;六園即漢口北、天河空港、陽邏、東西湖、鄭店、花山港綜合物流園。
三層以四環線和外環線為紐帶
建設8個為工廠配套的物流中心,即陽邏、古龍、東湖、北湖化工、金口、紗帽、常福、朱家灣物流中心。

解決的問題

儘管武漢物流業各項主要指標均位於副省級城市前列,但發展仍存在5大瓶頸,本次出台的規劃有望從空間布局上解決這些問題。
物流成本較高
物流業發展尚處於傳統物流階段,物流成本較高,與上海、廣州、天津等中心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武漢市現有物流企業以傳統的貨物運輸和倉儲服務為主,占物流企業總數的94.2%。經過武漢的貨運量較高,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3,但社會物流總額排名第6。武漢物流成本較高,占GDP比重達到了16.1%,高於廣州的13.5%、北京的15.8%。
園區化發展不足
武漢市物流倉儲用地空間布局零散,園區化發展不足。目前最大的社會公共物流園區為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建成物流倉儲用地規模僅45.2公頃。現狀物流用地沿主要出口道路呈散點式布局,與工業園區、製造業板塊結合不緊密,並對城市交通暢通影響較大。
空間結構體系不完善
物流業空間結構體系不完善。面向全國的物流樞紐園區如保稅物流、空港物流、港口物流等園區尚處於培育發展階段,未形成規模化和多式聯運發展狀態。面向製造業服務的物流仍以企業自有物流為主,分布散,未形成以第三方物流為主導的集聚化、園區化發展態勢。面向城市生活服務的配送中心分布不均衡。
倉庫供不應求
製造業基地物流空間不足。根據中國倉儲協會發布的全國倉儲業發展指數,武漢市現有倉庫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交通樞紐優勢利用不足
武漢航空貨運量遠低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水運方面同樣低於南京、重慶等長江沿線節點城市。武漢擁有眾多港區和鐵路等優良交通資源,但通過鐵路到達港口的貨櫃運輸量占港口貨櫃運輸量的還不到1%。

實現目標

2020年,武漢有望成為“內陸第一大物流樞紐城市”,《武漢市物流業空間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這一目標。
規劃提出:到2015年,武漢物流業增加值實現翻番,從2010年的562億元增加到1200億元,領先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基本建成全國性的綜合物流樞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