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刻石

武定刻石

武定刻石,現存王平鎮河北村永定河道北岸。保存完整,字跡清晰,時刻原文為:大魏武定三年十月十五日,平遠將軍,海安太守築城都,使元勛又用夫。一千五百五十日,十人先刻,都督三十一人十日,志功。銘文可知此刻石為東魏武定三年可是,使東魏平遠將軍,築城使元勒征夫築城的紀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定刻石
王平武定刻石
王平鎮武定刻石,現存王平鎮河北村永定河道北岸。保存完整,字跡清晰,時刻原文為:大魏武定三年十月十五日,平遠將軍,海安太守築城都,使元勛又用夫。一千五百五十日,十人先刻,都督三十一人十日,志功。銘文可知此刻石為東魏武定三年可是,使東魏平遠將軍,築城使元勒征夫築城的紀錄。是北京地區發現最早的年代最早的刻石。該刻石雖然只有49個字,但是它真實的記錄了當時的征夫築城一事,對研究當地歷史、當時官職、歷史人物都有重要價值。是北京地區珍貴的古文化遺蹟。刻石原址的地方稱“土城”其出土的具體時間以無從考證,同時在原址發現的文物還有一個石臼,1945年前被運到大台地區,作為楊八姐石像的香爐,當時整理土地是發掘出許多舊磚瓦的殘片,還有一段長約十餘米,寬五、六米,高三米左右的土圍子。如今“土城”遺蹟已不復存在,現原址建有北方建材廠。
武定刻石,字幅高80公分,寬20公分,總計49字。由於河道堤岸塌陷,刻石被河仰臥,多年被土掩埋,不為人所注意,因此保存完好。由於石質堅硬,未受風化,字跡十分清晰。該刻石的內容是東魏武定三年平遠將軍、築誠都使在當地築城征夫活動的紀錄。是一份實用性文書。因此行文質樸,書法隨意,較客觀的反映了當時套用文體及書法風格。武定刻石的書法風格,以碑板的書體又進一步證明在東魏時期民間官府皆以行楷字型記錄文書。從書法風格看是最接近王羲之蘭亭序的東魏石刻,是當時最直接的證明。在書法上自清乾隆以來曾有南北書派之分,重南帖者首推劉庸,少習香光壯遷坡老,遑論吳興風度,於時大雅宏達復扇歐趙。阮元(文達),著南北書論,開中原碑學一宗,康有為梁啓超更為先後翕然風向,人手北碑、竟效魏體,江河日下一蹶不振。孫以弟認為立論皆有所騙。沙孟海也提出這裡有偏見。
武定刻石是一幅特殊的石刻文字,從內容看是使用文書,從形式看不拘禮數,隨意天成,率真質樸,反映了當時實用書法風格,更接近書丹,更接近紙書,更接近南貼,更接近當時的行楷,更接近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此刻石也是南北書法不分派的一個佐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