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門行艷

步出夏門行艷

《步出夏門行 艷》 作者曹操 ,是魏晉時期的一部詩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步出夏門行艷
  • 創作年代:魏晉
  • 作者曹操
  • 語言:中文
詩詞正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注釋

雲行雨步:雲里行走雨里步行。
九江:尋陽,"《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為大江。"這是說九江在漢尋陽境內,即今湖北廣濟,黃梅一帶。九條江水合入長江之地。又,江西九江市。簡稱“潯”,古稱柴桑、江州、潯陽,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皋:水邊的高地,沼澤,湖泊。
臨觀:面臨景觀。面臨觀點。
異同:不同;不一致。引申為反對。不同和相同之處。
心意:意思;心情。思慮;想法。
游豫:一說‘猶豫’。遲疑不決。我意,指帝王出巡。春巡為“游”,秋巡為“豫”。
當復:又應當。
何從:聽從什麼。
我碣石:我的碣石。
碣(jié)石:原渤海邊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大約在6世紀中葉以後,碣石山前的近岸成為陸地而離渤海較遠,使碣石山不再成為觀海的勝地。
惆悵:驚嘆。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我東海:我的東海。這段是詩歌的‘艷’,序曲也。

白話譯文

初意打算南征荊州,施澤惠給江南人民。面對北伐和南征兩種不同意見,便猶豫起來,不知如何為好。到達碣石後,看到百姓所受的壓迫,心情更加傷感。

作品賞析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伴隨著滾滾黑雲,大雨瓢潑而下,江水上漲,漫過了九江的堤岸。九江:水名,在洛陽夏門附近。皋:岸,水邊高地。
臨觀異同,心意懷游豫,不知當復何從——臨行時觀察形勢,部下對北征看法不一。心裡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作出決定。臨觀:臨行時觀察形勢。異同:指部下對北征烏桓還是南征劉表意見不一,事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游豫:同猶豫,拿不定主意。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行軍至碣石山,心中憂鬱難解。於是,登山觀海以慰愁情。碣石:山名,一說為《漢書·地理志》所載右北平郡驪成縣(今河北樂亭西南)西南的大碣石山,一說在河北省昌黎西北。東海:指渤海。
首二句寫景,以“雲行雨步”領起,以“超越九江之皋”補足,縱寫大雨滂沱洶湧澎湃之勢。從章法上講,首二句具有為“臨觀異同”三句蓄勢的品質,以惡劣的 環境烘托渲染內心的不暢。末二句順勢而下,表達詩人希望能借登山望海一解愁懷的願望。這首詩將寫景、敘事、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風格古樸,韻味悠長。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後,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跡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