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學堂

正蒙學堂

在餘姚梁弄正蒙街上,有一所百年老學校,舊稱為“正蒙學堂”創始人黃守齋。它是當時四明山上的最高學府,也是餘姚三座老校之一。同時也是浙東敵後各界臨時代表大會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蒙學堂
  • 創辦時間:1906年
  • 所屬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 學校類型:國小
  • 學校屬性:私塾
  • 創始人:黃守齋
  • 文保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創辦人,學堂介紹,歷史沿革,學堂景點,地圖信息,

創辦人

說到正蒙學堂,首先要提到這所學校的創始人黃守齋。
黃守齋(1854—1926),字廷范,因其書房叫“守約齋”,故稱守齋先生。清鹹豐四年,黃守齋出生於梁弄橫街三房裡。年少時就讀於五桂樓私塾,聰明好學,每次作文,總受到師長的讚賞。每當空暇,黃守齋即登五桂樓翻閱書籍,讀了不少經史方面的書,更精熟於詩詞古文,號稱“四明才子”。16歲,經過歲科兩試,成為廩膳生;不久,捐納太學生;後來屢次參加鄉試,雖未能考中舉人,但作文名聲傳揚四方,向他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後來黃守齋出任餘姚“鳳山書院”和“培蘭書院”主講,培養出許多學生。
正蒙學堂

學堂介紹

在餘姚梁弄正蒙街上,有一所百年老學校,舊稱為“正蒙學堂”。它是當時四明山上的最高學府,也是餘姚三座老校之一。正蒙學堂由余姚市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300多萬元投資修繕,位於梁弄鎮正蒙街,建築面積688平方米,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鄉紳黃守齋先生創辦,正蒙學堂同時也是浙東敵後各界臨時代表大會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確定近代新式學制。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政府廢止科舉。當時地處偏僻山區的梁弄,一方面傳統私塾日漸衰落,另一方面新式學堂尚未創辦。於是,銳意革新的黃守齋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毅然回到家鄉梁弄,興辦學堂。他邀集鎮內有聲望人士,四處奔波,募捐籌集資金。其中一位同住在橫街的寡婦經褚氏得悉此情,毅然決定把30餘畝良田和3間平房捐獻給學堂。餘姚龍山書院也為梁弄辦學捐助學田數十畝。下塢邵氏也撥出一定數量的田產租谷、租金作為學校基金。經過多方努力,共得學田80餘畝,暫借黃氏真門祠堂做臨時校舍,招生開學,定名“正蒙學堂”。守齋先生自任堂長,有學生10餘人,開設國文、算學、經訓等課。這一來,要求讀書的人越來越多。當時首屆畢業生僅有3人,而第二屆畢業生則達20來人,從中可見初創之艱難和發展之迅速。
光緒三十三年(1907),守齋先生選定鎮北首的清同治年間的知署衙門遺址蓋建新校舍。次年,30餘間校舍全部落成。新校舍呈長方形,有大小操場、教室、圖書室、體育器械房、辦公室、會議室、宿舍、膳室等。正蒙學堂遷入新校址,定初小4年,高小3年,7年學制,學校還譜寫校歌。至民國元年(1912),依據教育部《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報縣立案,改名為“正蒙兩等國小”,堂長改稱校長;民國五年(1916),再改校名為“正蒙完全國小”。
正蒙學堂
後來學校根據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年齡參差、基礎不一的情況,決定學制為6年(初小4年,高小2年)。在師資配備上,初期既有受過舊式教育的秀才,又有畢業於新式學堂的中學生。入民國後,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學校大量招收受過新式教育的教師。在招生上,除保證學堂捐助者子孫免費入學外,不管貧富,無論男女,只要誠心求學,繳納學費,都可入學。
至20世紀20年代中期,學校有學生120餘人,遍及姚南諸鄉和上虞東片鄉鎮。在課程設定上,除國文、算術、代數、歷史、地理等科,還有一般學堂尚未開設的英語、經訓科。另外,學校也注重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特別是組織師生進行“文明戲”(話劇)演出。內容多為反對封建思想,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到牌軒祠堂演出,獲得較好的社會反響。在教學組織和方法上,採用班級授課制,一、二年級進行複式教學,其他年級進行單式教學,住宿的高小學生還有晚自修。在學業管理上,從嚴要求,考試不合格者不得升級和畢業。所以,正蒙國小畢業的學生,成績相當出色,可以直接報考杭州甲種工業學校、省乙類師範學校。餘姚縣督學認為:“正蒙國小畢業生擔任一般國小課程教學的能力綽綽有餘。”故在社會上贏得“正蒙師範”的美譽。由於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經濟困難,往往以識字、數算為求學目的。所以大部分畢業生除從事國小教學外,或務農,或經商等。學校教學質量高,屢受省教育廳嘉獎,並把正蒙學堂載入全國的《教育年鑑》中。
1926年秋,黃守齋先生逝世,學校由原教務處主任邵之炳擔任校長。在他任期內修築了圍牆,建起“西式”校門,擴辟操場。受辛亥革命影響,學校禮堂懸掛孫中山先生像,上懸“天下為公”匾額,學科增設語、體、文,刪去經訓。音樂課教唱“打倒列強軍閥”之類歌曲。
1930年,因附近各村也辦起了保校(村校),學校改名為“正蒙中心國小”。聘請許多外地教師,有大學畢業的,也有來自藝術學校的畢業生。教學質量在餘姚縣國小會考中,歷年名列前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梁弄屢遭敵機轟炸,正蒙師生被迫在野外上課。日軍的侵略行為,激起了師生抗日義憤,學校組建抗日宣傳隊伍,常在課餘時間走上街頭遊行、宣傳,不時向民眾演出活報劇、話劇、歌劇,激發民眾抗日救國熱情;音樂課大唱《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等。
1941年,餘姚城淪陷,國民黨政府南遷山區,散兵、游勇常流竄梁弄,日寇又常來掃蕩,弄得雞犬不寧。在此期間,學校處境非常困難,經費、課本概無著落,正蒙學校靠師生的努力,仍堅持上課。
1945年1月21日至30日,具有歷史意義的“浙東敵後各界臨時代表大會”在正蒙學校禮堂召開,會上宣布成立浙東行政公署,建立了“行政、財務、新聞、教育”等政府機構,通過了《加強文教統一工作的提案》。這次會議的召開,大大激發了全體師生的革命鬥志。
解放後,正蒙學校曾幾度易名,一路揚帆,上下求索,繼往開來,走過許多坎坷,獲過眾多榮譽……

學堂景點

歲月悠悠,如今的正蒙學堂已108歲了,校舍仍在,但已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了(新校舍建於距老校200米處)。這裡成為餘姚的一個旅遊景點和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百餘年來,正蒙學校不但為姚南四明山地區培養了數萬名知識人才,還傳播了浙東紅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革命英才。
2014年3月4日,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又增加了一個紅色景點——餘姚梁弄“正蒙學堂”正式對外開館。在開館現場舉行了餘姚全市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問三觀”現場學習會,餘姚市領導毛宏芳、諸曉蓓、奚明等副市級以上領導幹部和省委赴餘姚市督導組全體成員參觀了“正蒙學堂”,並聽取了寧波市委黨校胡國忠老師關於《山河呼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的現場授課。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正蒙街47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