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觀

正一觀

道教宮觀。在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據《龍虎山志》記載:第四代天師張盛漢中遷還龍虎山之後,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時在此建天師廟;北宋崇寧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奉敕修葺,徽宗時改天師廟為演法觀。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賜帑重修,並改演法觀為正一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正一觀
  • 地理位置:鷹潭市
  • 著名景點:七星池
    正門
    儀門
    鐘鼓樓
    元壇殿
    從祀殿
    祖師殿
    玉皇樓
  • 始建時間:漢末
建築結構,歷史沿革,歷代修繕,建築布局,建築評價,

建築結構

該觀建置為正殿五間,祀奉張道陵、王長和趙升三人,俱銅像俗金,左右兩廡各三間,正門三間,正殿後玉皇殿五間,東西建鐘鼓樓。原是龍虎山是道教著名宮觀之一。
正一觀正一觀

歷史沿革

正一觀是正一道祖庭的象徵。
漢和帝時,張道陵攜弟子王長游淮入鄱陽後,溯信江來到這裡,建草堂,煉“九天神丹”,初創道教,成為中國道教的鼻祖。第四代天師張盛自蜀回龍虎山祖師正一元壇,遵父命“永宣祖教,以傳於世”,立祠祀祖。從此,歷代天師在此開壇授彔,龍虎山也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首教傳播中心,各種宮觀道院林立,規模宏大,龍虎山正一觀成了“晝夜長明羽人國”。
正一觀最早的名稱為“祖天師廟”,是第四代天師張盛自四川回龍虎山“永宣祖教”,為祭祀祖天師而建的廟宇。同時,天天師張盛還在這裡修復祖天師玄壇及丹灶舊址,並在此居住下來,每年三元節時,登壇傳彔,各地學道者千餘人湧向這裡。從此,這裡宮觀林立,道士雲集。
正一觀正一觀
唐天寶年間(724—755年),道士吳筠曾以一首《龍虎山》對這裡的景象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道士身披魚鬣衣,向日忽向青天飛。龍虎山中好明月,玉殿珠樓空翠微。”

歷代修繕

正一觀自漢末張盛建廟開始,直到1949年前後,經過了多次的修葺重建,名稱也多次更改。
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敕建天師廟翰林學士陳橋撰碑紀念。
宋元祐元年(1086年),二十八代天師張敦復重建。賜額“演法觀”。
宋鹹淳七年(1271年),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又新其殿宇。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敕修改額為“正一觀”。
明萬曆七年(1579年),朝廷太監楊輝督修,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復修,一如舊制。也就是正殿五間,中祀老祖天師及王長、越升二位真人,都是浴金銅像;殿後為玉皇殿和丹房及廚房、浴室。
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年)修復,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又撥款重修,改玉皇殿為玉皇樓。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遣官重建,命五十六代天師張紹麟協同辦理,經歷數月而建成。這次修建的正一觀,正殿五間,重檐丹楹,彤壁琉璃瓦,東西周廡各十間,環以朱欄,元壇殿三間在東廡中,從祀殿三間在西廡中,儀門三間。階下是鐘樓鼓樓。而且,所有的殿、樓、門、廡、梁、棟都飾以彩繪,富麗堂皇。正門中額為“正一觀”,闕門皆朱漆銅沓冒,門外有兩根高大的幡旗桿,而從闕門至樓前的甬道、台階,都是以巨石砌成。
嘉慶二十年(1815年),五十九代天師張鈺又借公款修復,建制如舊。整個建築傑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觀外綠樹蔥蘢,龍虎待侍衛;觀內仙氣氤氳,香菸繚繞。
正一觀歷經1900餘年,自古就有“晝夜長明羽人國,春秋不老藥仙宮”的美譽。今天的正一觀既是中外道教信徒尋仙訪祖、朝聖溯源的祖庭,又是廣大遊客休閒觀光、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好去處。

建築布局

鷹潭龍虎山正一觀  正一觀最早的名稱叫“祖天師廟”,是第四代天師張盛自四川回龍虎山“永宣祖教”,為祭祀祖天師而建的廟宇。宋代時改稱演法觀。明嘉靖年間稱正一觀。現在的正一觀是2000年在被毀正一觀原地上按宋代建築風格新建的,占地60餘畝,座東朝西,南北對稱,主要包括七星池、正門、儀門、鐘鼓樓、元壇殿、從祀殿、祖師殿、玉皇樓、丹房、紅門、廊廡以及生活用房等。整個建築群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正一神觀”是龍虎山陸路八大景觀之一。
正一觀正一觀
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率弟子入雲錦山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雲錦山便由此而改名為“龍虎山”。第四代天師張盛回龍虎山,為祭祀祖天師而興建起“祖天師廟”,每逢三元節,登壇傳錄,各地學道者紛至沓來,形成了“晝夜長明羽人國”的繁華景象。桑海滄田,“天師廟”也幾經修葺,名稱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時改為“正一觀”至今。現在的“正一觀”,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築風格重建,並吸收了明、清時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藝術特點,整個建築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

建築評價

魯迅先生說得好: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而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就在龍虎山麓的正一觀原址。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率弟子入雲錦山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雲錦山便由此而改名為“龍虎山”。第四代天師張盛龍虎山,為祭祀祖天師而興建起“祖天師廟”,每逢三元節,登壇傳錄,各地學道者紛至沓來,形成了“晝夜長明羽人國”的繁華景象。桑海滄田,“天師廟”也幾經修葺,名稱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時改為“正一觀”至今。現在的“正一觀”,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築風格重建,並吸收了明、清時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藝術特點,整個建築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
正一觀正一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