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硯叢談

歙硯叢談

《歙硯叢談 》是 1991年黃山書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明銘 。

基本介紹

  • 作者:程明銘
  • ISBN:9787805353449
  • 頁數:220
  • 定價:10.0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出版時間:1991
  • 裝幀:平膜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歙硯【shè yàn】,別名龍尾硯,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龍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硯之中,羅紋硯最易發墨,最 宜筆鋒。羅紋硯中,以紋理細密的古犀羅紋、魚子羅紋和暗細羅紋為最佳。歙硯因其石紋各異而擁有不少雅稱,如金星硯,硯石中灑布金黃色點,黑地黃星,宛若夜幕繁星;羅紋硯,藍黑細線似羅紋,細的如盤發,粗的似卷帶,起波的靈動,像卵石見扁見圓;蛾眉硯,臥蠶、柳葉都似眉,長的長,短的短,有的還成雙成對,恰似臉上掛雙眉。另外還有魚子紋、瓜子紋、棗心紋、運算元紋、松紋、豆斑紋、角浪紋等,雕硯名家們一般都會因材琢硯,讓紋彩儘量展現出自然純樸的姿色,使得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輝映。
儘管羅紋歇硯實用價值很高,但名氣並不是最大,歙硯中名氣最大的是金星硯。從唐代開採歇石以來,金星硯的名氣一直高居首位,被人們認為是歙硯的代表。金星硯硬度高,堅潤耐磨,且越磨越亮,沖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硯中之上等佳品。[2]
歙硯[1]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產於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縣、黟縣、休寧、等地)其中以歙硯,潛龍在淵婺源的龍尾硯為優。尤以龍尾山西麓武溪鄉產高檔的硯石料為精絕。龍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幽谷謀潭,草木蔥貧,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硯山”之譽。從《婺源縣誌》上看,產石之佳者,不盡在龍尾山,尚有驢濟,洗泥坑、洞靈岩等處。統稱歙石,或婺源石。歙硯名稱的由來,是由於唐代開元間歙硯已成為貢品,名聞於世,因產於歙州故名歙硯,當時婺源歸歙州管轄,宋代徽宗年間改歙州為徽州,歙硯出名在徽州之前,故有徽墨之稱沒有徽硯之名。歙硯石質堅韌、潤密,紋理美麗,敲擊時有清越金屬聲,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可研,發墨如油,不傷毫,雕刻精細,渾樸大方。歙硯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歙硯雕刻經過歷代硯雕名家的辛勤耕耘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湧現出許多名家高手,並形成了多種流派。雕刻技法和設計繼承傳統之精華,又棄其俗氣、匠氣,使這項傳統工藝更具收藏價值。在國事交往中,歙硯多次被選作國禮,贈送給國外友人。目前,歙硯硯石原料奇缺,傳統工藝後繼乏人,急需加大保護力度。

作者介紹

程明銘 高級工程師。男,1936年11月出生,安徽歙縣。大學文化。曾任職於安徽省地質礦產局332地質隊。現任中國地質學會會員,中國寶玉石協會會員,中國地質作家、畫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黃山市作家、美術家協會會員。兼安徽地質文聯美術會長,黃山市書畫聯誼會理事,黃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及東方書畫函授學院教授,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和中國廬山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員。主要貢獻:從事地質工作43年,編制各類地質報告、科研報告及設計21份。有硯石專著《中國歙硯研究》、《歙硯叢談》、《歙硯與名人》、《中華石硯大觀》、《歙硯千年天下冠》、《歙硯與地質》等,有關硯石論文10餘篇。有400餘幅美術作品在省內外及國際展出和報刊上發表。1982年在安徽省第二屆科普美展中《歙硯與地質》16幅組畫獲一等獎。1984年及1988年《芙蓉》和《牡丹》分別獲地礦部第一屆和第二屆"山野激情"書畫展三等獎。《牡丹》、《紅梅》分別獲安徽省首屆及二屆藝術節二等獎。1992年帕牡丹》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五月的風》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中,榮獲中宣部頒發的優秀獎。1994《牡丹》榮獲"1994年全國知名書畫家作品邀請展"優秀獎,1996年又獲台灣"第一屆江兆申書畫獎"。1998年《紅梅》參加第三屆中華逸吟神墨詩書畫國際展,榮獲國際文化交流優秀獎(菲律賓馬尼拉)。連續6年獲安徽省地質礦產局文藝創作一等獎。牡丹、葡萄、梅花、山水等多幅作品被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及台灣、香港等友人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