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

十月是北京最美的季節。2010年10月30-31日,“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預計將有超過200位歐中重點城市的市長將同台對話。歐洲和中國金融界、能源界、文化旅遊界、傳媒界的大鱷精英也將在論壇上展開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
  • 時間:2010年10月30-31日
  • 地點 :北京
  • 主題:歐洲和中國:世界經濟的新引擎
簡介,組織機構,日程,城市,問題:,對策:,金融,能源,經貿,歐中對話:開啟新的歷史意義,歐中合作三大基石,求同存異,未來,元首談話,關注,

簡介

歐中論壇的主題是“歐洲和中國:世界經濟的新引擎”。參加論壇的歐洲和中國精英人士,將就金融、能源、城市、文化與旅遊、傳媒等領域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展開深入探討。在全球經濟秩序重組、歐洲主權債務風險未消、中國經濟率先強勁復甦的背景下,預計上述議題將引起與會的歐中精英和國際輿論界的廣泛關注,進而引發熱烈討論。
據了解,該次論壇的主題演講嘉賓中,將包括中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政府高級官員,以及歐洲國家駐華使館要員、歐中跨國金融機構、能源企業的負責人。雖然會議的籌辦工作剛剛開始,已有眾多歐中著名金融機構、跨國公司、歐洲駐華使館和國內城市表示出濃 厚興趣,正就參會和支持事宜與組委會主動展開協商。
“世界正在加速一體化,全球經濟秩序和金融市場的監管架構也在重組。歐洲和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舉辦這次論壇,就是要推動歐中進一步攜手合作,共同推動世界經濟開啟新篇章。”論壇組委會主任、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世紅說。
據介紹,歐中論壇一年一度,在中國和歐洲輪流舉辦。此次論壇是由國際金融服務集團、歐洲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和亞洲金控(北京)投資有限公司聯袂主辦的,全球經濟景氣與環境評價中心為論壇提供顧問支持。中國金融網、世界能源金融網和國家攝影等3家網路媒體為主辦媒體

組織機構

顧問機構:全球經濟景氣與環境評價中心
主辦機構: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
歐洲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法蘭克福)
亞洲金控(北京)投資有限公司
主辦媒體:中國金融網
世界能源金融網
國家攝影
聯辦機構:國際金融家與企業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世界能源金融發展基金有限公司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
中國金融研究院
大會主題: 歐洲和中國:世界經濟的新引擎
時 間: 2010年10月30日-31日
地 點: 北京國際飯店

日程

地 點: 北京國際飯店
08:00--09:30 嘉賓簽到
09:00--12:00 開幕式
主 持 人:國際金融服務集團全球金融事務總經理
致開幕辭:大會主席、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董事局主席
主題演講:特別邀請中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俄羅斯、瑞士、奧地利、比利時、希臘等國家有關官員;金融、能源和知名品牌企業負責人代表。
30日下午14:00--17:30 平行主題會議(第1會議室)
大會主題:歐洲和中國:新的全球金融合作模式
主 持 人:大會主席、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董事局主席
</strong>演講嘉賓
歐洲央行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監會 中國證監會 中國保監會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銀行 渣打銀行 國際清算銀行 瑞士信貸集團 德意志聯邦銀行 法蘭西銀行 荷蘭中央銀行
對話嘉賓:
德意志銀行 蘇黎世銀行 滙豐銀行 法國大眾銀行 德國儲蓄銀行集團 法國巴黎銀行 法國興業銀行 農業信貸銀行 荷蘭銀行 荷蘭國際集團 荷蘭合作銀行 義大利銀行 聯合聖保羅銀行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 丹麥國家銀行 丹麥丹斯克銀行 奧地利國家銀行 奧地利中央合作銀行 瑞典國家銀行 瑞典銀行 瑞典商業銀行 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 俄羅斯外貿銀行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 芬蘭銀行 芬蘭商業銀行 挪威銀行 挪威DnBNor銀行 比利時國家銀行 富通銀行 西班牙銀行 西班牙國際銀行 盧森堡中央銀行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 葡萄牙銀行 葡萄牙通用儲蓄銀行 希臘銀行 希臘郵政儲蓄銀行 保加利亞國家銀行 羅馬尼亞國家銀行 波蘭國家銀行 華沙商業銀行 倫敦證券交易所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義大利證券交易所 香港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光大金融集團 中國平安金融集團 中信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 華夏銀行
(註:會議將特別邀請歐洲各國的金融機構、交易所、投資機構和企業財團負責人;中國金融機構、交易所、投資機構和企業財團負責人出席並交流)。
30日下午14:00--17:30 平行主題會議(第2會議室)
會議主題:歐洲和中國:新的全球能源合作模式
</strong>演講嘉賓
中國國家能源局 德國能源局 法國能源局 俄羅斯能源局 荷蘭能源局 英國能源局 義大利能源局 奧地利能源局
中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義大利、荷蘭、奧地利等國家知名品牌能源公司董事長
(註:會議將特別邀請歐洲各國的能源官員,重要能源城市的官員、知名能源公司、能源研究機構;中國國家能源局、重要能源城市市長,知名能源公司和能源研究機構負責人出席並交流)。
31日上午9:00--11:40 平行主題論壇(第1會議室)
主 題:歐洲和中國:新的全球城市合作模式
</strong>演講嘉賓: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慶市 巴黎市 羅馬市 柏林市 倫敦市 布魯塞爾市 阿姆斯特丹市 維也納市 哥本哈根市 雅典市 法蘭克福市
對話嘉賓:
廣州市 瀋陽市 成都市 杭州市 西安市 溫州市 深圳市 昆明市 三亞市 青島市 大連市 威尼斯市 鹿特丹市 漢堡市 慕尼黑市 因斯布魯克市 米蘭市 佛羅倫斯市 里昂市 巴塞隆納市 洛桑市
(註:會議將特別邀請歐洲各國有特色和投融資環境最佳城市的市長,城市投資公司,品牌企業;中國有特色和投融資環境最佳城市的市長,城市投資公司,品牌企業負責人出席並交流)。
31日上午9:00--11:40 平行主題論壇(第2會議室)
主 題:歐洲和中國:新的全球文化與旅遊合作模式
</strong>演講嘉賓:
中國國家文化部 中國國家旅遊 德國文化部 德國旅遊局 法國文化部 法國旅遊局 義大利文化部 義大利旅遊局 荷蘭旅遊局 瑞士旅遊局 西班牙旅遊局 奧地利旅遊局
對話嘉賓:
20個文化和旅遊特色突出的歐洲國家文化部、旅遊局的官員、知名旅遊公司、賓館、酒店及文化機構負責人;中國重要旅遊城市市長,知名旅行社、賓館、酒店及各類文化機構的負責人。
(註:會議將特別邀請歐洲20個國家的旅遊和文化部門官員,重要旅遊城市的官員、知名旅遊公司、賓館、酒店及文化機構;中國國家旅遊局、文化部及有關部門官員,重要旅遊城市市長,知名旅行社、賓館、酒店及各類文化機構)。
30日晚上19:00--22:30 大型晚宴——2010“中歐金融之夜”
31日晚上19:00--22:30 大型晚宴——2010“中國城市之夜”
31日下午14:00--17:30 主題會議(第2會議室)
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傳媒峰會(FMS10+1)
主 題:歐洲和中國:新視角、新航程、新未來
</strong>主持人:
中國金融網副總編輯
歐洲金融網副總編輯
對話嘉賓:
大會主席、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董事局主席
歐洲媒體:
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 德國:金融時報總編輯 德國:南德日報總編輯 法國:金融時報總編輯 荷蘭:金融時報總編輯 比利時:金融時報總編輯 義大利:金融時報總編輯 俄羅斯:金融時報總編輯 西班牙:金融時報總編輯 瑞士:金融時報總編輯 希臘:金融時報總編輯
中國媒體:
新華社總編輯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總監 21世紀經濟報導總編輯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金融時報總編輯 中國經營報總編輯經濟觀察報總編輯 中國日報總編輯 國際金融報總編輯 南方日報總編輯 香港商報總編輯 香港文匯報總編輯 華夏時報總編輯 環球時報總編輯 上海證券報總編輯 每日經濟新聞報總編輯 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 中國能源報總編輯 國際航空報總編輯 財經雜誌總編輯 中國企業家雜誌總編輯 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華網總編輯 人民網總編輯 新浪網總編輯 搜狐網總編輯 鳳凰網總編輯 騰訊網總編輯 中國金融網總編輯 網易總編輯 和訊網總編輯
參與對話嘉賓:
世界能源金融網副總編輯 德國金融投資報總編輯 法蘭克福日報總編輯新京報總編輯 南方日報總編輯 廣州日報總編輯 深圳商報總編輯 新京報總編輯 京華時報 總編輯 北京青年報總編輯 新民晚報總編輯 今晚報總編輯 重慶商報總編輯 重慶晚報總編輯 遼瀋晚報總編輯 城市晚報總編輯 深圳特區報總編輯 蘭州晚報總編輯 海峽都市報總編輯 揚子晚報 總編輯 燕趙都市報總編輯 大河報總編輯 齊魯晚報總編輯 成都商報總編輯 錢江晚報總編輯 山西晚報總編輯 華商報總編輯 楚天都市報總編輯 三湘都市報總編輯 新疆經濟日報總編輯 新財經總編輯 商界總編輯 當代經理人總編輯 浙商總編輯 商務周刊總編輯 21世紀商業評論總編輯 第一財經周刊總編輯 環球企業家總編輯 中國之翼總編輯 經理人總編輯 新華航空總編輯 中國航空總編輯 南方人物周刊總編輯 IT經理人總編輯 財務長總編輯 領袖人物總編輯

城市

問題:

問題:

一是剛性有餘,柔性不足。現有城市管理方式多是沿襲計畫經濟體制和戰爭年代的管理觀念,過於強調整齊劃一。城市管理要更富有柔性,要更有人情味,而絕非簡單的“命令與服從”、“違規與懲罰”,甚至“圍追堵截”。
二是重人治,輕法治。當前我國的城市管理過程中仍偏重領導重視和領導批示,以會議落實會議的現象普遍存在,重部署,輕落實,進而使許多法律法規流於形式。
三是重政府,輕中介。城市管理主體是政府,許多已開發國家都非常重視發揮“非政府組織”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由於非政府組織的“民間性”、“中立性”,可幫助政府解決民間政府不能解決的許多矛盾和問題。而這一點在我國城市管理過程中常常被忽視。
四是重運動,輕制度。在我國城市管理過程中,無論是針對城市衛生、食品安全、假冒偽劣、黃賭毒、還是社會治安,都喜歡搞“戰役式”的運動。
五是政出多門,缺乏協調。在我國,專司城市管理的部門可謂不少,不僅有城管部門,而且有工商、衛生防疫、質量監督、食品安全、安全生產、公共安全等眾多部門。城市管理水平不高,主要是因為部門之間職能交叉、缺乏協調。
對策:

對策:

首先要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精簡和整合城市管理機構,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
其次,要加快完善我國城市管理的制度和法規,提高管理執法水平,最大限度減少管理執法過程的隨意性。
再有,要充分發展和利用中介組織,學會用社會力量管理社會。
同時,要大力提高城市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克服城市管理人員的“本領恐慌”。

金融

美國正在導演一場新的貨幣戰爭
全球外匯市場正處於群雄逐鹿的混亂時期,“貨幣貶值”被迫成為各國貨幣當局干預匯率的非常手段。先是日本政府進場干預日元匯率,然後泰國、哥倫比亞、巴西、韓國、越南先後投入到這場匯率大戰中。
而造成這次全球利率和經濟面臨混亂局面的,正是美國。近期以來,以撇債和刺激出口為目的的美元貶值意願突出,跌跌不休的美元貶值加劇了其他貨幣的升值壓力。分析認識指出,美元貶值以保全國內經濟的如意算盤犧牲的是他國利益,爆發匯率戰以至貿易戰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加。
顯然,美國便是點燃這場貨幣戰爭的禍首。由於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獨大,美國已經把世界貿易變成了美國生產美元,其他國家生產美元購買的商品的遊戲。今年以來,美元發動全球貨幣戰爭的意圖十分明顯,先是歐債危機風聲未過,歐元卻對美元升值,隨後是日元對美元創15年新高,近期美元的矛頭又對準人民幣和其他亞洲貨幣。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稱,美國的負債率越高和美國國債海外持有者持有越多的話,美國通過通貨膨脹方式來撇債的動機越強。
而通過預設某國貨幣升值,加速熱錢湧入炒作這種貨幣快速升值,其後再在熱錢撤退過程中造成這種貨幣極度過剩,最終迫使這種貨幣嚴重貶值、喪失信譽,則是美國發動貨幣戰爭的路線圖。
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紅表示,在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貨幣戰爭從來就不是一場公平遊戲。當美元與日元發生衝突時,就會有《廣場協定》,當美元與歐元發生矛盾時,就會有歐債危機。而今,主角換成了人民幣。
在何世紅看來,在美國經濟短期內復甦無望的背景之下,美國有著發動一場貨幣戰爭從而試圖走出危機的原始衝動。
事實上,美國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兩年,包括開動印鈔機大舉向市場注資,通過美聯儲在市場購買兩房債券及國債。不過,量化寬鬆政策收效甚微,並未提振實體經濟,而失業率仍然高企,美國經濟遲遲沒有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恢復。而歐巴馬政府提出“未來5年貿易倍增計畫”,直接點燃了今年美元全球“匯率戰”的導火索。
目前,針對人民幣的匯率爭端,已有可能演變為貿易戰。同時,美國正利用人民幣匯率問題在亞洲擴大其戰略部署,在中日船長摩擦問題、東協聯合在南海對中國提出要求等事件的背後,也都可以看到“美國的影子”。美政界藉口人民幣升值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就是想讓中國陷入金融泡沫,阻撓中國崛起。
然而,由於施壓人民幣匯率問題須有美、歐、日三方共同行動,美國把人民幣設為對立主角的貨幣戰爭似乎有可能得不到歐盟和日本的積極回響。儘管歐盟、日本等一向緊隨美國,對人民幣升值實施壓力,但由於歐元和日元也在承受著美元的打壓,歐盟和亞洲諸國的經濟也正依靠中國拉動,似乎不大願意冒著經濟再次動盪的危險去馳援美國。恰恰相反的是,這些經濟體與中國的合作越來越緊密。
過去幾年,日本一直和美國、歐盟保持統一戰線,共同敦促人民幣升值。在美國催逼人民幣升值正酣之時,日本突然干預匯市,似乎有給美國“攪局”之嫌。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SanderLevin說,日本對匯率的干預非常令人困擾。
近日,中國政府持續買進日圓資產,似乎有意將手中的部分美元外匯準備轉換成日圓,日本也因此而大賣日圓。顯然,中國增持日元的行動影響了日本,而日本的行動卻正在影響美國。
美國總統經濟復甦顧問委會員成員勞拉也表示出了擔憂。勞拉認為,中國做出將改變其外匯儲備的投資組合併從美國轉移債券的威脅決不可輕視,這一行動甚至意味著會引起全球投資者對美國政府的巨大融資需求的擔憂,導致利率急劇上升,對美國主權債務的信任危機,以及美元的崩潰。
至於歐盟方面,由於歐盟各國與中國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使然,也很難達成對人民幣給予施壓的統一口徑。另外,對於美元的霸權體系,歐元應該是最強烈的不滿者。美國的最終目的還在於維護美國唯一超級大國和美元國際主導貨幣的地位,這顯然與歐元的意願不符。
10月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將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歐盟經濟暨貨幣事務委員瑞恩會面,預計將就人民幣匯率問題達成共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向松祚表示,要擺脫國際貨幣體系對人類經濟的負面影響,就必須對當代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實現國際儲備貨幣體系多元化,逐漸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為達此目的,全力推進地區貨幣金融合作,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可能是唯一選擇。
10月30日,“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預計將有超過200位來自歐洲和中國金融界、能源界、文化旅遊界、傳媒界的大鱷精英在論壇上展開交流。人民幣匯率問題和國際金融新秩序構建也將成為熱議話題。

能源

不用出產品,只需證明二氧化碳減排能力,就能獲得一筆豐厚收入,這就是基於“清潔發展機制(CDM)”產生的“碳交易”。因此,長三角越來越多的新能源企業爭相試做“賣碳翁”。據測算,今年全世界碳交易市場將達到1500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於世界石油市場的總量,而中國將占據其中三成以上的份額,最主要就是CDM項目的交易。
目前,中國政府批准的CDM項目有兩千多個,在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EB)註冊通過的有900多個,世界排名第一。儘管如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CDM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強表示,目前中國總體上還處於碳交易市場的嘗試階段,需要通過一些低碳試點項目運營來探索中國的碳交易模式。
8月上旬,中國國家發改委宣布“五省八市”作為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試點。而北京、天津、上海自2008年以來就相繼成立了交易所,進行節能減排方面的交易工作試點。
分析人士指出,發展低碳試點為國內碳交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政策信號,但中國的碳交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和解決,涉及碳交易政策、交易平台、政府和企業的參與模式、利益分配、項目核證、技術標準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由於國內碳交易企業還都處於起步階段,交易平台比較滯後,加之中國不是規則制定者,國內“碳價”被嚴重低估。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碳交易的價格每噸要比印度少2—3歐元,更不及歐洲二級市場價格的一半。
更為嚴峻的是,在中國依靠CDM機制探索碳交易路徑的時候,CDM機制本身也面臨挑戰,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遭到挫折。許多歐美國家對於開發中國家向已開發國家出售碳排放指標這種模式,有很大異議。CDM機制的未來走向問題很不明朗。
不過不管CDM機制走向如何,全球碳減排大趨勢不可改變,CDM也非唯一碳交易機制,因碳排放權而產生的交易行為還將進行。在長三角,“碳匯”已漸趨流行。
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紅對此認為,隨著低碳市場的興起和碳交易的活躍,碳排放權將衍生為具有投資價值和流動性的金融資產。碳金融將成為掌握碳交易話語權,進而搶占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關鍵。
然而目前的情形是,決策層面在談低碳經濟時更關注能源結構調整,較少考慮碳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構建。中國掌握碳交易話語權之路依舊漫長。
而已開發國家圍繞碳減排權,已經形成了碳交易貨幣,及包括直接投資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大大推動了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價值鏈分工。
對於碳交易市場才剛剛起步得中國,業內人士認為,首要問題是亟須建立一個包括碳排放在內的統一的排放權市場。因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不僅有利於減少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還能極大地增強中國在國際碳交易定價方面的話語權。
下一步應圍繞碳減排交易定價權的爭奪,應該積極推動碳交易所開展各種碳衍生品的金融創新;鼓勵各金融機構設立碳金融相關業務部門,開展相關融資業務;倡導專注於碳管理技術和碳技術開發領域投資的碳產業基金;支持節能減排和環保項目債券的發行。
何世紅認為,雖然目前全球碳交易暫時形成了歐元計價方式,但尚未構成牢固的捆綁關係,加之美元霸主地位日漸式微,謀局碳交易市場,掌握未來市場的金融話語權,無疑為其他貨幣的崛起提供了機會。中國要想奪得碳交易話語權,必須加速國內碳金融體系的建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10月30-31日,“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預計將有來自歐洲和中國的200多位政府官員和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將就低碳經濟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何世紅表示,碳交易在歐洲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其經驗對中國掌握碳交易話語權有著借鑑意義。

經貿

俄羅斯和中國,東北亞的兩個超級大國。兩國在經貿方面走過曲折道路,而今也面臨邊貿巨大的需求和繁榮。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前程亦似錦。
漁民的暢想曲
黑龍江省撫遠縣通江口,一如既往的平靜。這裡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江里盛產的大馬哈魚構成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江邊,很多漁民在悠閒地整理魚網,議論黑瞎子島的未來。他們渴望擴大目前打魚的範圍;也迫切希望建造一座港口,屆時船舶可以從這裡直通夢寐以求的大海。這一切,隨著第二天在這裡舉行的“中俄界碑揭牌儀式”變成現實。
“中俄界碑揭牌儀式”是中俄交往歷史的斷點。自此,黑瞎子島西側一半的島嶼將歸屬中國,中俄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全部確定,這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可比擬的。
綿延起伏的邊界兩側不僅是俄羅斯民居和中國氈房相望相守,是人流攢動的貨物集市火熱朝天,更是一種信任和責任的約定。界碑揭牌其實就像近年來,中俄聯手做出的其他重大改變一樣,是順應全球化經濟浪潮發展,更是中國和俄羅斯核心利益所驅動。
摩擦中的成長
回首過往,中俄建立“友好鄰邦”的過程不乏摩擦。從冷戰時期,“蘇維埃聯盟”的意識形態隔膜,到醞釀許久的中俄石油管線久拖未明;從中俄就關閉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事宜嚴重交涉,到“灰色清關”的爭議不斷。甚至表現出合作越來越多,利益衝突反而也在增多的特徵。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中俄經貿始終保持高規模的增長,特別是在邊貿領域,中俄合作堪稱東北亞邊貿依存度首位。
中俄雙方經貿關係存在一定的競爭性,但更重要的是,有極強互補性。這是保證中俄在摩擦中持續保持邊貿粘性的必要基礎。互補性的貿易關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兩國的比較優勢,將東北亞要素市場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這些利好的釋放,活躍了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為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貢獻出巨大能量。
有利於中俄兩國的生產和消費、有利於推動兩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東北亞地區社會文化交流的渴望始終在推動著中俄邊貿向前發展。
奏響“華彩樂段”
中俄在近些年來政治建設成果斐然,但面對金融危機後,恢復經濟創傷的迫切需求,雙方更需要在經濟上加強合作,共同奏響“華彩樂段”。
剛剛結束的“中俄投資合作前景”北京-上海視頻連線會,在能源、建築和電力設計等領域的合作全面展開後,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將向高科技工業生產、節能、電器、食品加工等新領域擴展,並有望就目前存在的關稅管理辦法不同等問題進行深度對話。
在“中俄界碑揭牌儀式”兩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的4300多公里已不在是一個枯燥的數字,它已轉化為各自的GDP和貿易數字。中俄雙方的貿易不再是僅僅看到“倒爺”們在中俄邊界來回穿梭的弱小身影,而是開啟了更加長遠和更加寬廣的貿易合作。
不可否認,中俄經貿未來將面臨重要轉型和提升質量的問題,利益糾葛下的分歧與摩擦不可避免。但更關鍵的,是要如何以理性、智慧去化解這些陰晴圓缺,以戰略和長久眼光推動中俄經貿持續深入。
中俄雙方還有很長的路要配合去走。

歐中對話:開啟新的歷史意義

毫無疑問,中歐關係正步入全新發展階段。據了解,僅今年中歐建立的磋商對話機制已有50多個,而中歐貿易額35年來增長了170倍,歐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間,中歐高層保持會晤,成為中歐經貿關係不斷擴大,合作不斷深入,並推動中歐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基礎。
近期,德國總理默克爾為期四天的訪華行程得到高度評價。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指出,默克爾此次訪華“具有歷史意義”。7月16日,中德發表聯合公報,將中德關係定位為“戰略夥伴關係”,設定了總理年度會晤、高層定期會晤、提升戰略對話級別的磋商機制,這也是中德建交38年來發表的第二份聯合公報。
有分析認為,溫家寶在會見默克爾時,稱默克爾這次訪華是歷史性的,預示著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開啟。此次中德公布聯合公報表明,中德已經走出政見分歧影響經貿合作、相互指責影響政治會晤的歷史階段。中德兩國之間“戰略夥伴”的政治新定位,為中德關係發展夯實了基礎,勾勒了藍圖。
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世紅表示,從全球視野來看,中歐關係迎來了新的合作機遇。後危機時代的全球經濟秩序正在重新構建,作為世界經濟新引擎的歐洲和中國,需要進一步攜手合作,共同推動世界經濟開啟新篇章。
歐洲和中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合作發展的歷史已歷經千年。
進入21世紀,許多重大改變已然發生。貿易摩擦、金融危機、能源短缺、環境污染,一系列重大問題,越來越困擾人類。未來往何處走?地球的危機,靠誰來拯救?已開發國家薈萃的歐洲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責無旁貸,必須攜手合作。平衡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解決困擾全球核心難題……歐洲和中國,一對“全面戰略夥伴”,已然並肩攜手。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正是基於這一基礎和發展需要而舉行。
歐洲和中國金融界、能源界的決策者、城市管理者、文化旅遊業者、傑出傳媒工作者,將於十月金秋,相聚北京,圍繞金融、能源、城市、旅遊、傳媒領域的焦點問題,激揚才思,指點全球。歐洲中國聯手,世界經濟將如一艘裝上全新引擎的航空母艦,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歐中合作三大基石

世界和平發展中相互依存
歐洲和中國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歐中雙方都將對方看作世界格局中“不容忽視的力量”。歐中合作,有利於世界的多極化,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持續發展。
經濟持續發展中優勢互補
歐洲擁有資本和技術的優勢,中國擁有人力和市場的優勢。這些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歐洲和中國之間流動,使歐中雙方可以取長補短、各取所需、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文化多樣性中共同發展
文化因為獨特而具有世界性。歐洲和中國文化的差異,為人民間的相互學習、共同發展提供了可能。文化合作的加深,不只增進了相互的理解,而且會促進經貿交流、推動世界和平健康持續發展。
歐洲和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文化、人民思維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同時又在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等核心事務中相互依存。差異提供了區別,區別展現了多樣性,而多樣化讓融合更豐富多彩,使得未來更值得期待——歐洲和中國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求同存異

歐盟:已開發國家聯合體歐洲聯盟主要由已開發國家組成,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額分別占全球的25%和35%,人均收入居世界前列
歐洲:強勢的文化擴張
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歐洲以一種自我認定的強勢向世界各地文化擴張,努力將他們對於社會和事務的理解帶往世界各地。
歐洲:個人本位歐洲是以個人為本位的西方式文明,崇尚個人奮鬥,強調個人權利。國家和社會是為了個人幸福的最大化而存在的。
中國:崛起的發展中大國
經歷了22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有望在2010年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
中國:復甦的東方文明作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化在近代史上曾經處於弱勢地位。現在,隨著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中國風”日益風靡世界。
中國:社會本位中國人的行為準則秉承社會本位,個人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而存在的。為了國家的利益、社會的利益,中國人崇尚自我奉獻、捨己為公。

未來

歐洲和中國,如行駛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的兩艘巨輪。而此次在北京的攜手,將使兩艘巨輪加大馬力乘風破浪駛向未來。
經過此次盛會,我們將更加真切的感受東西方文明交融的魅力,更加深刻的領悟中國和歐洲兩大經濟體的優勢,從而形成不可阻擋的強大的合力。
曾經,我們的先輩在構築了大陸和海上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和歐洲的這次合作將尋找到推動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多領域裂變式的重要力量。
曾經,中國的仁人志士們如饑似渴的向西方學習,而今,這是崛起的中國和強盛的西歐平等攜手,在東西方文明深層次融合的基礎上開創新的商業文明。
展望未來,中國和歐洲的大融合、大合作、大發展、大團結將匯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商業智慧,為人類未來開闢康莊大道。

元首談話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努力培育中歐合作新增長點
胡錦濤表示,中歐雙方要著眼共贏,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開創中歐關係合作共贏新局面
中歐關係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具有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特點。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
中國是歐盟最重要的夥伴
歐中都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雙方完全有理由成為相互合作的重要夥伴
英國首相卡梅倫
與中國保持緊密往來
中國必將在本世紀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英關係將隨之而顯得愈加重要。
法國總統薩科齊
法中合作夥伴關係躍上新台階
我們需要和中國一起應對21世紀重大挑戰,如防止氣候變暖、經濟危機等。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
中俄睦鄰友好關係將世代相傳
頻繁的會晤是發展俄中睦鄰友好和戰略夥伴關係的保證。這種關係將世代相傳。
荷蘭首相巴爾克嫩
荷蘭是中國可信賴的夥伴
多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使荷蘭受益良多,荷蘭是中國值得信賴的夥伴
葡萄牙總理若澤·蘇格拉底
中國對葡萄牙絕對重要
中國是一個政治大國和經濟大國,對葡萄牙非常重要
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
瑞典對中國的興趣非常濃厚
我們希望今後在各個方面與中國進行對話,也希望關係不斷加深加強。
愛爾蘭總統麥卡利斯
希望與中國互通有無
愛爾蘭希望加強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與快速發展的中國互通有無、互相借鑑。
德國總理默克爾
德中關係活力“難以置信”
德中關係具有“難以置信”的強大活力,兩國可以就任何話題進行坦誠溝通。
奧地利總統海因茨·菲舍爾
中國是全球和平力量
今天的中國為和平、合作做出的努力已經為世人所知。

關注

關注一:歐盟繼續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經貿是歐洲和中國交往的起點,也是歐中關係持續深化的熱點。2009年,歐洲已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未來,歐盟將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中經貿也必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
相關報導
首箇中國經貿合作區在葡設立中歐經貿混委會達成多項共識
中歐經貿合作日益深化歐債危機為中歐經貿合作提供新機遇
中歐聯合聲明:進一步促進貿易和投資650家中歐企業配對洽談
商務部:中國組織貿促團訪歐擴大中歐貿易投資合作
中歐金融官員將攜手合作促全球經濟復甦
關注二:中國與歐盟在金融領域合作日益緊密
相對於經貿交流,金融曾經是歐洲和中國交流的薄弱環節。由美國次貸風波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歐洲各國對金融市場、金融監管的深層思考,也給歐中金融合作帶來了廣闊的未來。
相關報導
中國、歐盟就金融信息服務新框架達成備忘錄6月1日起實施
中歐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達成共識人民幣匯率將增強靈活性
中歐金融服務合作取得進展雙方就支付結算領域達成共識
透析歐盟能源政策與中歐能源合作
關注三:歐中加強能源技術合作千萬歐元支持中國節能減排
經濟發展,能源先行.能源是經濟發展的保障,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大力開拓新能源的同時,提高能源利用率、發展節能經濟,中歐已經有了多層次、多角度合作,目前雙方合作還在持續深化。
相關報導
中歐開展空間技術合作提高氣候監測水平將進一步加強能源合作
中歐將簽署6項在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
中國和歐盟醞釀建設新歐亞能源大通道全長達7000公里
中歐清潔能源中心在北京啟動將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領域合作
中歐氣候合作進一步深化
關注四:中國企業家社會責任七大洲問計低碳金融
氣候趨暖,冰川消融,水域面積增大,諸多小島無影無蹤……人類真的會在50年後自咽苦果嗎?答案無人知曉。但這一切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環境與氣候的地位已得到顯著提升。
相關報導
中國官員談歐盟應對氣候變化最新檔案中歐合作提高氣候監測水平
中國歐盟宣布將建立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與合作機制評
環境與氣候成為中歐新議題歐盟有望年底兌現氣候撥款承諾
聯合國氣候峰會在爭議中結束僅達成無約束力協定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