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周官義疏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曆下詔,開四庫全書館,次年敕修“四庫全書”。自唐宋以後,歷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編纂典籍的傳統,唐代有《藝文類聚》、《北堂書抄》,宋代有《太平御覺》、《冊府元龜》,特別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堪稱鴻篇巨製。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又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到了清乾隆年間,安徽學政朱筠以為《永樂大典》收錄圖書未為盡全,因此上書建議向民間廣泛徵求佚書,同時,設立專門機構,對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進行校輯。於是,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一百六十餘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 編纂《四庫全書》首先是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從乾隆三十七年開館征書,至乾隆四十三年,歷時七年,共徵集圖書一萬二千二百三十七種;然後是整理圖書,由四庫館臣對內府藏書以及從各地徵集的圖書進行校訂,提出應抄、應刻、應存的具體意見。其中,應抄、應刻之書被認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而應存之書則不能收入四庫全書,僅僅是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存目。《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凡七萬九千零七十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六千七百五十二函。成為中國歷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欽定周官義疏
  • 年代:清朝
  • 來源:《三禮義疏》
  • 類型:四庫全書
四庫提要
乾隆十三年御定《三禮義疏》之第一部也。考《漢志》載《周官經》六篇、《傳》四篇,故杜子春鄭興鄭眾賈逵衛宏、張衡所注,皆稱《周官》。馬融鄭玄所注,猶稱《周官禮》。迨唐賈公彥作《疏》,始沿用省文,稱為《周禮》,實非本名。今仍題曰《周官》,從其朔也。首冠以御製《日知薈說》論《周官》者十則,以昭千古之權衡。其采掇群言,則分為七例:一曰正義,直詁《經》義,確然無疑者也。二曰辨正,後儒駁正,至當不易者也。三曰通論,或以本節本句參證他篇,比類以測義,或引他經與此互相發明者也。四曰餘論,雖非正解而依附《經》義,於事物之理有所推闡者也。五曰存疑,各持一說,義亦可通;又或已經駁論,而持此者多,未敢偏廢者也。六曰存異,名物象數,久遠無傳,難得其真,或創立一說,雖未即愜人心,而不得不存之以資考辨者也。七曰總論,本節之義已經訓解,又合數節而論之,合一職而論之者也。大抵《周官》六典,其源確出周公,而流傳既久,不免有所竄亂,不必以為疑,亦不必以為諱。說《周官》者以鄭氏為專門,而訓詁既繁,不免有所出入,不可護其短,亦不可沒其長。是書博徵約取,持論至平。於《考工記注》奧澀不可解者不強為之詞,尤合聖人闕疑之義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