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防範與內部控制執行路線圖

欺詐防範與內部控制執行路線圖

《欺詐防範與內部控制執行路線圖》是2009年中國財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畢格曼,(美)巴特 。本書主要介紹了企業欺詐醜聞、欺詐防範理論、創建誠信企業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欺詐防範與內部控制執行路線圖
  • 作者:(美)畢格曼,(美)巴特 
  • 譯者:崔冠男 
  • ISBN:9787500599234
  • 頁數:214
  • 出版社:中國財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2-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我們的國家面臨雙重危機:職務犯罪愈演愈烈,道德水準每況愈下。這種局面不能僅靠立法機構、管理當局和法務部門解決,它還需要我們企業界全體努力營造合規的企業文化環境。馬丁·T.畢格曼與喬·T.巴特的新書為達到這一目標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肯尼斯·J.亨特,前美國郵政監察主席及商譽促進局(Better Business Bureau)主席兼執行長
“對於久經沙場的企業家,若想學習公司治理,探求日益複雜的犯罪行為,本書就是你的嚮導。初學者能從本書了解到對工作很有幫助的觀點,學校師生則能從中學到作者將理論付諸實踐的方法。”
——格雷·R.高登,尤蒂卡學院(Utica College)經濟犯罪研究中心經濟犯罪學教授
“所有管理者都需要保護他們本人及其公司免於潛在的欺詐行為所帶來的災難,不管它是經濟上的還是名譽上的。本書是你達到上述目的的實用嚮導。”
——托比·J.畢索普,註冊舞弊調查師協會(ACFE)主席兼執行長
“作者是經驗豐富的反欺詐專家,提出了獨特清晰的反公司欺詐觀點。他們閱案無數,他們的著作對高級經理人、專業管理人員、律師及其他關心誠信的人士都有價值。”
——利斯萊·R.德威爾,摩根路易斯律師事務所(Morgan Lewis-Bockius)合伙人,美國法務部安然特別工作組原主管
“好極了!後安然時代公司管理的卓越嚮導!”
——卡倫·A.龐普,盛德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 Brown&wood LLP)合伙人,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及聯邦法院的顧問助理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作者將給予讀者一個可喜的路線圖,以防範欺詐和進行內部控制。分析性的案例和技巧穿插於旨在建立適合於機構、目標和實際操作的管理建議之中,使本書成為企業家的必讀之物。他們將發現現實實務與政策法規要求之間的重要關聯。最後,書中的14項反欺詐管理將使每一個讀者了解全球經濟環境的挑戰性和複雜性。

作者簡介

馬丁·T.畢格曼(Maetin T.Biegelman),註冊舞弊調查師(CFE),微軟駐華盛頓Redmond公司負責財務誠信的主席。他創建了以微軟內部審計為基礎的世界範圍內的欺詐檢測、調查及防範程式。為進一步致力於防範財務欺詐和資產濫用,他推動了在COSO框架下的財務誠信和責任制度,以此提高商業道德水平,使內部控制更為有效和完善。 畢格曼先生是一名欺詐檢測和防範的項目專家,在欺詐檢測和防範上有30多年的經驗。他曾任BDO Seidman的欺詐調查委員會主席、聯邦法律制定專家組成員。2004年,他被推選為註冊舞弊調查師協會(ACFE)的主席。他還服務於經濟犯罪研究所建議委員會。他是經國家認可的對白領犯罪、腐敗、安全問題和欺詐防範的發言人和指導人。他寫了大量有關欺詐問題的文章,內容涉及公司犯罪、欺詐防範及《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喬·T.巴特(Joel T.Bartow),註冊舞弊調查師、特許職業保護師、ClientLogic公司欺詐防範組的主席。ClientLogic公司是一家國際外購公司,有2萬名員工分布在北美、歐洲、菲律賓及印度的50餘個分支機構中。 巴特先生已有18年在不同國家調查欺詐與腐敗問題的經驗。1987年至1997年,他擔任聯邦調查局的特別代表。在此期間,他致力於調查阿拉巴馬州銀行欺詐及公共腐敗問題,並作為俄羅斯組織的犯罪調查駐紐約分隊的初始成員之一,對複雜的洗錢活動進行調查。

目錄

第1章 對企業欺詐醜聞的回顧
1.1 欺詐的瘋狂吞食行為正在愈演愈烈
1.2 欺詐的重大變化
1.3 領導者個人的“小金庫”
1.4 騙子員工
1.5 新型的狂妄防禦
1.6 公司欺詐的案例
1.7 總統要求公司增強責任的用意
1.8 與欺詐鬥爭永遠不會失業
第2章 欺詐防範理論
2.1 欺詐
2.2 企業欺詐
2.3 註冊舞弊調查師協會對職業欺詐和瀆職的2004年全國報告
2.4 欺詐防範
2.5 作為防範欺詐形式之一的“罪犯遊行”
2.6 防範公司欺詐的英雄——艾利特·斯彼特則
2.7 艾德溫·蘇瑟蘭德定義的自領犯罪
2.8 唐納德·卡瑞塞博士和欺詐三角
2.9 史蒂夫·阿爾伯察博士的欺詐範圍理論
2.10 新欺詐理論
第3章 依法創建誠信企業
3.1 企業欺詐的典型案例
3.2 公司治理是什麼
3.3 透明度是優秀公司治理的核心詞
3.4 合規性文化
3.5 COSO不是COSTCO
3.6 對於機構犯罪的聯邦判決指南
3.7 審計準則82號
3.8 阿瑟·利維特和“數字遊戲”
3.9 2002年的《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
第4章 規範職業道德行為:從審計準則99號至《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
4.1 聚焦審計準則99號
4.2 《托馬森備忘錄》
4.3 證券交易委員會針對《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404條款發布的最終規則
4.4 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要求
4.5 上市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
4.6 史蒂芬·庫勒的“守門員演講”
4.7 強化審判指南:減少胡蘿蔔,增加更多大棒
4.8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對私人和非營利企業的影響
第5章 內部控制和反欺詐計畫
5.1 內部控制和財務職能
5.2 管理層反欺詐程式和控制:14步程式
5.3 欺詐風險評估過程
5.4 內部控制的培訓
第6章 財務報表欺詐
6.1 財務報表欺詐的再現
6.2 偽造賬目
6.3 為什麼有些公司要冒風險進行欺詐
6.4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能夠減少財務報表欺詐嗎
6.5 不合格的審計師
6.6 不稱職的股票分析師
第7章 內部欺詐
7.1 支出欺詐和資產盜用
7.2 虛假賬單
7.3 通過薪酬計畫進行欺詐
7.4 賄賂、回扣和投標
7.5 反欺詐與安全
第8章 與欺詐者交鋒
8.1 一個古老的欺詐案例和與沃特·保羅的對話
8.2 對美國企業欺詐調查員卡爾·保羅的訪問
第9章 外部欺詐
9.1 經典的欺詐欺局
9.2 信用卡欺詐
9.3 防止網路欺詐的方法
第10章 欺詐行為和信息安全
10.1 《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和信息安全
10.2 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計算機安全的調查
10.3 信息安全是誰的工作
10.4 信息安全控制與審計委員會
10.5 密碼:是否能夠防範欺詐行為
10.6 安全事件目錄
10.7 透明性/全球化悖論
10.8 信息安全策略
10.9 技術/策略缺口
第11章 反欺詐計畫的設計
11.1 建立完善健全的反欺詐計畫
11.2 欺詐反應機制和財務整合
11.3 欺詐的識別
11.4 技術方法
11.5 把反欺詐程式作為內部審計的基礎
11.6 何處發現欺詐
11.7 濫用不能被忽視
11.8 雇員與調查人員的合作
11.9 企業管理人員與審計委員會的相互作用
11.10 人力資源的作用
11.11 威懾欺詐的手段:訴訟
11.12 恢復被盜用的資產:降低欺詐利益
11.13 欺詐的國際調查
11.14 與企業管理者討論欺詐問題
11.15 與外部審計人員針對欺詐進行討論
第12章 熱線舉報
12.1 如何定義檢舉人
12.2 政府與知情者、舉報人的協作
12.3 檢舉人是公司的衛士
12.4 《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對檢舉人的規定和保護
12.5 熱線舉報:合理規劃才能發揮作用
12.6 《聯邦欺詐聲明法》
第13章 雇員背景調查
13.1 Choice Point公司泄密事件
13.2 查閱犯罪記錄沒有一站式服務
13.3 沒有必要追求萬無一失
13.4 背景調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嗎
13.5 人力資源部門應發揮的作用
第14章 雇員繼續教育
14.1 培訓養成欺詐發覺意識
14.2 欺詐監察人員在培訓中的作用
14.3 對高層管理人員和董事的培訓
14.4 新雇員對環境的熟悉
14.5 經理示範效應
14.6 新任經理培訓
14.7 財務人員反欺詐培訓
14.8 應付款項業務培訓:從發票中發現問題
14.9 審計人員資料挖掘培訓
14.10 關聯商培訓
第15章 海外欺詐風險
15.1 國別差異
15.2 境外經營
15.3 風險指數
15.4 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
15.5 經合組織及其他國際公約
15.6 國際透明組織發布的腐敗洞察指數
15.7 離岸金融業務
第16章 現在做好準備
16.1 總檢察長阿什克羅夫特發出戰鬥動員令
16.2 反公司欺詐特別派遣組
16.3 政府的“威懾”措施
16.4 律師掙脫“忠誠”的枷鎖:加入政府的戰線
16.5 聯邦調查局打擊公司犯罪的戰略部署
16.6 企業如何調查、起訴複雜的欺詐案件
16.7 最壞的事情有最好的結局:如何應對政府調查
第17章 從制度上防範欺詐
17.1 反欺詐不是為了應付《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
17.2 真正做到決不容忍欺詐
17.3 《華爾街日報》效應
17.4 反欺詐領袖:約瑟夫·威爾土談欺詐及其防範
17.5 從強制約束到自覺遵守紀律
17.6 未來的方向
附錄A 2002年《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主要內容
附錄B 會計報告欺詐的預警信號
附錄C 資產流失欺詐的預警信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