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資鑒水風箏文叢:打開天窗說靚話

欣資鑒水風箏文叢:打開天窗說靚話

《欣資鑒水風箏文叢:打開天窗說靚話》一一把那些體驗寫出來。人生不外是一堆各式各樣的體驗,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梅哲先生的生活飽經風霜,各種各樣的生活蠻多,到中俄邊界跑買賣經商,掛靠在別的公司名下與人合夥乾工程,倒騰古舊木器和瓷器,推銷化妝品,做廣告業務員,乾編輯、記者……。《欣資鑒水風箏文叢:打開天窗說靚話》可以說是梅哲先生用筆找到了一種真切表達內心感觸的方式。

基本介紹

  • 書名:欣資鑒水風箏文叢:打開天窗說靚話
  •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 頁數:247頁
  • 開本:16
  • 作者:梅哲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108989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欣資鑒水風箏文叢:打開天窗說靚話》告訴我們在我們不斷抱怨的瑣碎與平庸中,總有一些人以卓越爾不群的膽識理解白水般的日子,無所顧忌地展示其對生活與色彩的認識。人們對過去總抱著一種惋惜的心態,好像有很多的事都留給了將要開始的歲月流行作為一首精神境界的主打節目,不會在人們惋惜和遺憾的態度中消失生活還要繼續,新的一天還要開始,大可不必為逝去的唱輓歌。

作者簡介

梅哲,本名曹振強,男,北京人,1955年出生。當過知青,做過工人,下過商海,拉過廣告,乾過編輯記者,搞過電視節目策劃,現為職業作家。1982年開始業餘創作,發表小說。1997年後專事寫作。近年,先後在全國各地幾百家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評論、隨筆、紀實作品400多萬字,多次獲獎。主要著作有《別拿隱私當回事》等多部。

圖書目錄

自序:“梅哲”不是“沒轍”
第一輯流動歲月
世紀之交的新年日記
胡同情結
北京人沒有故鄉
背後家和舊家
有朋自遠方來
男人逛街
地安門奇遇
還想搬家
喝茶
陪母親看病
又是一個本命年
書房與古董
保存過去
外地人與本地人
吸菸的故事
我下崗的那天晚上
十八歲的痛苦記憶
父親的生日
走進金秋
“吧”花盛開
窘境留下的傷痕
母親的淚水
喝“蛤蟆骨朵兒”
生命如歌
收廢品
第二輯人在商海
給自己打工
真的乾不過假的
六二多歲的香港打工仔兒
都市新行業
耐人尋味的自願失業
努力掙錢
遭遇“碰瓷高手”
初出茅廬
邊學邊乾
倒騰木器
從頭再來
認錢不認人
收藏是陷阱
熱眼旁觀話上當
該出手時就出手
小心按揭
提防朋友“殺熟”
感覺拍賣會
電腦駕駛員
理清自己
減輕壓力靠自己
注意“克隆高手”
一哄而起的背後
第三輯有話要說
新好女人
戲說男人
辦不辦卡無所謂
孩子最好隨父姓
俠義女子男兒愛
內衣是女人的第二張臉
女孩子要嫁好
學會善待自己
各有所愛
關於男人化妝
不一定非要女人回家
好好喝酒
紅粉知已
女孩的挑剔口味
說不清楚的流行
為了時尚的永存
心中的玫瑰
白領沒勁
關注細節
漫話住房
嫩不是裝出來的
閒話舊情
按規矩出牌
誰也別信
買方便實用的房子
面對麻煩
解析風格
青春之花為誰開放
第四輯情感傳遞
不是不想是不敢
永遠的日子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夫妻要住在一起
溫柔“殺手”
夫妻同步的婚姻幸福
婚姻與激情無關
結婚照
笑對“狡猾”
父親·女兒·小雞
婚姻是一宗生意
順其自然
放手的成長
壓抑的黃昏戀
簡訊幫廚
十元錢的故事
找顆好心放置情感
情意的“虛幻”
輕易示愛是個錯
人心能夠換人心嗎?
教孩子“說謊”

序言

專事寫作之後,我一直用“梅哲”這個名字發表文章,無論是編輯來電話約稿,還是文友們相聚,都是“梅哲梅哲”地叫。幾年下來,弄假成真,真名實姓反倒被人遺忘了。
詞典中關於“沒轍”的解釋是“沒有辦法”。當初,我之所以用這筆名,一個是取“沒轍”的諧音,口語化,不僅顯得幽默,也比真名實姓好記;另外一層意思是我從農村返城後被分配到一家集體所有制的小單位上班,心裡非常不樂意可又沒有一丁點兒辦法,這種情緒一直淤積到十幾年後才找到一個比較適宜的方式宣洩出來;還有就是表示自己在經歷了各種人生體驗之後覺得真是“沒有辦法”了,只有寫作這條路才對心思。
把一個筆名弄得這么複雜,是不是有點自戀或故弄玄虛?非也!
我不是宿命論者,但走上以寫作這樣一條路卻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對文學的熱愛源於少年時代,走進文學青年行列則在“撥亂反正”之初。後來的那些年一直在寫,但成果並不明顯,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覺得既然搞文學無法改變自己,為了吃飽穿暖,就選擇乾別的了。
掐指數來,我辭職把檔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已12年有餘,對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激進行為,當時有一個時髦的名稱叫做“下海”。不客氣地說,當初的“下海人”絕大多數淪為現在的“自由職業者。”最初的無怨無悔在殘酷的生存現實面前變成了消沉的無奈和一眼望不到邊的茫然,值得慶幸的是,我不但沒有因為到處碰壁而陷入茫然的困境,想改變自己的念頭反而在碰壁中得到進一步加強。
人生不外是一堆各式各樣的體驗,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我雖不敢妄稱飽經風霜,但各種各樣的生活蠻多,到中俄邊界跑買賣經商,掛靠在別的公司名下與人合夥乾工程,倒騰古舊木器和瓷器,推銷化妝品,做廣告業務員,乾編輯、記者,折騰來折騰去的目的就是想改變自己。
那些年,我雖然一個字都沒有寫,可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的認識水平清楚地告訴自己一個人的經歷就是財富,獨特的經歷是更大的財富。慢慢地,我覺得既然那幾條路自己都無法走順暢,不如回過頭利用自己的文字特長把那些體驗寫出來。
為了做到既要掙錢,又能滿足內心需求,我把寫作分成三塊:
第一塊寫散文、隨筆、評論之類的文章,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流行刊物的那種文體對自己造成過深的消極影響。全國各地社會生活類的報刊雜誌多達上千種,市場極其廣闊。
第二塊是小說,當初吸引我對文學產生興趣的正是小說。精力充沛、求知慾強烈的我被小說中那些曲折的情節和各樣人物所吸引,不僅萌發了自己也要寫小說,甚至有過想成為小說家的願望。但小說的命運在市場經濟到來的今天卻值得深思和注意。我在《北京文學》上發表一萬字小說所得的稿酬,在《家庭》只要區區幾百字,前者所付m的辛苦卻遠遠高過後者。雖然,我清楚地感受到了虛構文字的無力和衰落,但我還是喜歡寫小說,並且希望能在純文學和通俗小說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我在《通俗小說報》上以“北京當代社會風情”為主旨開辦過專欄,其用意就是想在純文學與商業寫作中間找到一條路。另外一個寫作理由是小說可以轉換成影視作品,影視產品可以促成作家及其作品。
第三塊為情感類的紀實文章。種種跡象表明,關注情感就是關注現代人在當今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
現在的我不是傳統觀念中的“作家”。撥開計畫經濟體制下籠罩在“作家”這個職業上的光環,一個不勤奮寫作的人怎么可以稱為“作家”呢?雖說勤奮與激情必不可少,但敬業卻是第一的,只要想一想寫作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沒理由不好好乾。寫作對我來說好比司機開車,工人做工,肯定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麻煩和不順心的事情,可我不抱怨,想方設法克服。從企事業單位分離或下崗的人還有政府的“最低生活保證”;自己寫出的文章若是沒處發表,可就真的連碗飯都吃不上了。
我相信自由是以自律作為保證的。
市場經濟的到來打破了傳統格局,公平性在於不認身份認實力,改革開放政策和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很多限制,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是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
當初,我以“梅哲”之名,將自己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位置上,目的在於激勵自己奮發向上。如今,我已不大用“梅哲”,一個是心態較之從前發生了很大變化;二是有人盜用這個名字,給我添了一些麻煩。
我從內心深處感激這個時代——給予個人充分的選擇與放棄的自由,讓我這個在公開場合總是連說話都顯得羞澀的人,用筆找到了一種真切表達內心感觸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最初我把這個集子叫“閉嘴說話”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