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卸

欒卸

欒卸村(又名恆利莊園),位於河北省沙河市中西部丘陵區,在沙河市區西約25公里處。改革開放後,在村黨委書記兼村長李長庚同志的帶領及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欒卸村已由一個破舊的傳統村落轉變為一個由製藥業、農副產業、旅遊業等多產業支撐的新興社會主義新農村。

現如今這座花園生態式新農村,猶如一顆鑲嵌在太行山腳下的綠色明珠。在河北省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方興未艾的今天,在中央制定“十一五”規劃綱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今天,欒卸人卻已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在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的道路上走出了嶄新的一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欒卸
  • 別名:恆利莊園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北省
  • 電話區號:0319
  •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
  • 人口:5000
  • 方言:沙河話
  • 著名景點:萬畝銀杏園、寶瓶湖、三疊泉、恆利莊園、欒卸菊園
  • 車牌代碼:冀E
欒卸村,欒卸村的過去,今天的欒卸村,欒卸人的事業觀,欒卸村人的教育觀,欒卸人的風俗觀,紅事章程,白事章程,欒卸人的安全觀,地圖信息,

欒卸村

村名由來:元憲宗時曾名長壽店,因當時各地來此地挖煤的人很多,安全無保障,事故頻繁,村設一飯店,名長壽店,取意吉祥以招攬顧客,後即以店名為村名。後因附近張窯村(故名)村民不堪地主和官府盤剝欺壓而造反,朝廷派姓欒的將軍率兵征剿。事平後,欒將軍班師回朝,路過此村,在長壽店歇兵。欒將軍在天寒地凍的季節,卸甲過急,傷風而身亡。官府為了紀念欒將軍,故而將村名改為“欒卸”,以彰其功。乾隆本《順德府志》有此記載(考自《河北省地名志 邢台分冊》)。
在河北省南部的太行山東麓、沙河市西南部,坐落著一個以“恆利莊園”命名的山村--欒卸村。一座座四層聯排式小樓錯落有致,徜徉其間,溫馨祥和的感覺油然而升。平坦的馬路,生機勃勃的銀杏樹、榆葉梅,還有家家戶戶陽台上探出的盆景花卉,都在無聲地展示著新生活的幸福。這是記者日前在河北省考察新農村建設時走訪欒卸村時所看到的情景。
走進村民李和文的家門,客廳里古香古色的紅木高檔家具、頗具審美情調的房間布置,立刻吸引了我們的目光。58歲的女主人曹大姐告訴我們,他們的一兒一女都在外地工作。170平方米的兩層別墅平時就住老兩口,非常寬敞舒適。談起住進恆利莊園的感受,她說:“原來住的房子也不小,但老村缺少規劃,一出自家門就是亂七八糟的,走在街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所以老是找不到富裕起來的感覺。現在好了,我們真的跟城裡人沒什麼區別了。”

欒卸村的過去

欒卸村歷史上曾是一個“花錢靠救濟,吃糧靠返銷”的窮村。1978年,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大幹一冬一春,引來東嶺水庫的水,使村里3500畝“望天收”的莊稼地變成了豐產田,一舉解決了民眾的溫飽問題。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為使民眾“鍋里有米,手中有錢”,1976年,剛當上村黨支部書記的李長庚便開始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了如何使欒卸村從農業村向工業村的轉變上。1979年至1985年6年間,他們依託地下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深挖地下聚寶盆”,完成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始積累。
首戰告捷,欒卸村人乘勢而上,用集體積累相繼辦起了養雞場、食品廠、選礦廠等多家企業,“培植地上搖錢樹”。到198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300萬元,人均年收入1200元。初步實現了由農業型經濟為主導向工業型經濟為主導的轉變。但他們沒有“小富即滿”、“小富即安”,而是開始了從資源型向科技型轉變,決心走農村工業化道路,實現共同富裕。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1992年,在全省率先組建了製藥、礦產、果品、運輸等多元經營的鄉鎮企業集團--河北恆利集團公司,1996年底,成為擁有11家獨資和控股企業的“國家級鄉鎮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稅收6000多萬元。1994年以來,“恆利”二字叫響了大江南北,其主打品牌“康必得”響譽長城內外。2006年1月,北京康必得製藥有限公司成立,恆利集團的事業如日中天,實現了“康必得”從一個產品到產品品牌,進而發展成為一個知名的企業品牌。

今天的欒卸村

已經逐步富裕起來的欒卸村已不滿足“居者有其屋”的傳統居住環境,開始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在李長庚帶領下,2001年春,總占地面積26公頃,總建築面積22.58萬平方米,總投資2.3億元,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新農居--“恆利莊園”全部竣工。2002年以來,“恆利莊園”先後榮獲“國家小康住宅示範小區”,成為第一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村莊。
此外,在考察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記者還相繼走訪了河北省冀州市北內漳村、邢台縣的前南峪村和小石頭村等地,發現這些地方的新農村建設也同樣熱火朝天。
北內漳村曾是冀魯豫黨校所在地,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全國小康示範村"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村"。北內漳村以農民增收為主線,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北內實業集團是北內漳村的集體企業,80%的村民擁有集團股份,主要研製和生產汽車配件,如座椅調節器、汽車硬頂等,為夏利、天津一汽等提供汽車配件。該企業實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村裡的農民工作、農活兩不誤。北內漳村人均收入達到4800元。另外,村里還實行四項免費制度:義務教育期間上學免費,訂閱《農民報》、《法制報》免費,有線電視免費,寬頻網免費。養魚池、體育場、影劇院、老年活動中心等民眾福利設施,免費向村民開放。老年人每人每月領到100元社保金。
前南峪村曾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在新農村建設中緊緊依靠集體力量建成了全國4A級農業生態觀光園、抗大紀念館、全國第一家少兒書法碑林,年接待參觀人員20多萬人。2004年,對8300畝山場進行了二次改造,對20萬株低產果樹進行了技術改造,再造了秀美山川,使前南峪成為文明全國的太行明珠。2005年以來又投資3109萬元建設了年貯藏加工板栗6000噸的板栗加工廠,以及蜂產品加工廠、保健茶廠、前南峪賓館、化山索道,加上過去興建的金屬鎂廠等,集體企業達到14家。
在河北新農村走訪你會深深地感受到,現在的農村跟以前的農村不一樣了,農民不單單靠種地才能維持生計。河北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各級政府都給予農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農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以創建文明生態村為抓手,促進鄉村文明,依靠自身優勢,因地制宜,促進鄉風文明,大力發展工業、旅遊業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的河北省新農村建設,使農民過上富裕生活的同時也使農民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

欒卸人的事業觀

在欒卸,無論是雙委班子成員還是普通百姓,提到最多的一個名字就是李長庚,作為欒卸村黨總支書記、恆利集團董事長,他常被民眾親切地稱為“領頭雁”。欒卸的成功,用李長庚書記的話說就是:領導班子第一要有一顆持之以恆的事業心。
李長庚應該屬於那種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19歲當上村支書,到今年正好30年。就是在這30年的創業史中,欒卸村從一個“花錢靠救濟、吃糧靠返銷”的小山村,一躍成為擁有“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新農村楷模。回眸欒卸的發展歷程,我們不能不為欒卸人強烈的事業心所折服。
1994年秋天,是一段讓恆利人刻骨銘心的日子,也是決定恆利集團前途命運的日子。當時“康必得”廣告投入已達800多萬元,但收效甚微,遠遠出乎他們的預料,到8月份成品藥庫爆滿,庫存量已達6000多件,並呈居高不下之勢,這時的恆利集團帳面上只剩下5.9萬元可用資金。做廣告的錢哪裡來?繼續生產的錢從哪裡來?是選擇停止廣告和生產,還是苦苦支撐?選擇前者意味著前功盡棄,多少年的資本積累將毀於一旦;選擇後者前途未卜,說不定會越陷越深,風險更大。此時他們面臨著兩難的選擇。這時,一貫敢作敢為、膽識過人的李長庚也在苦苦地思索著,他表現得異常冷靜。在一次會議上他用鏗鏹有力的聲音說:“認準了的路就要堅持走下去,如果遇到困難就退縮,那等待我們的無疑是失敗;如果堅持到底,就有成功的希望,在失敗與希望之間我們只有選擇希望,這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李長庚入情入理的分析統一了大家的思想。恆利人為了希望,又開始了拼搏。當時,國家正在實行緊縮銀根政策,各個銀行都停止了放貸,爭取資金的難度可想而知。他們內外交困,真是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他們依然沒有退卻,最後硬是憑著多年來的信譽,從鄉鎮信用社貸款20萬元,用這20萬元辦了一個可以透支的信用卡,又用信用卡先後從銀行透支了150萬元,何其艱難!廣告總算做下去了,生產也維持下去了,他們堅持到了最後時刻。3個月後,奇蹟出現了。爆滿的庫存在一個月內搶購一空,“康必得”一時供不應求,當年就贏利1600多萬元。隨後1995、1996、1997年連續三年產值利潤每年翻一番,省政府給恆利集團發來架電。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醫藥界,一般一種新藥從問世到退出市場最多超不過5年,而恆利集團從大事業著眼,繼續擴大規模,先後投資數億元,在北京收購了“可爾製藥公司”和“蕾波製藥公司”,將公司總部遷到北京,又投資2億元,在北京建立了生物製藥基地,今年又正式註冊了“北京康必得”製藥有限公司,保持了恆利集團旺盛的發展態勢。目前,“康必得”在市場上銷售額以平均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居高不下,創造了當今醫藥界的一大奇蹟。因此,“康必得”商標被評為“省著名商標”,“恆利”被評為“全國重點保護商標”,目前該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已達10億多元。
第二、要有快樂的心理,要把為黨工作,為民眾謀福利當作大事業來做,快樂地去做,這樣才能占勝一切困難,無往而不勝。欒卸村20人組成的材業隊,40人組成的環保隊,5人組成的物業管理組,20人組成的鍋爐採暖組,20人組成的治安隊以及各項工作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全村90名黨員幹部在各項工作中政治覺悟高,服務意識強,以身作則,甘當表率,造就一支特別能戰鬥的基層堡壘。由於實績突出,欒卸村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最高榮譽。
第三、對老百姓要有愛心,把民眾的事當作自家的事去做。多年來村雙委班子成員人人都有扶貧幫困尊老攜幼的小故事。村裡的所有孤寡老人、孤兒、貧困家庭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購換新樓時,所有家境困難的戶都因恆利集團資助而搬進新居。如今,在欒卸國小剛落成的恆利中學、老年公寓,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到欒卸村領導人的一片愛心和關切之情。欒卸國小在10多年前建設時,就多投資幾十萬元為教學樓設定了防風雨頂罩,使小學生一年四季,可不受任何風雨雷雪影響而進行室內文體活動;恆利中學更是別出心裁,多投資3000多萬元,將10萬平方米的教學樓,辦公室、圖書館、實驗室,藝術教室、風雨操場以及文體活動中心等建築,通過6米寬的3層廊道相連,使所有師生可以不受任何風雨到達學校建築的每個角落。

欒卸村人的教育觀

欒卸人的重教之風由來已久,上世紀八十年代,村國小成為河北省第一個面向全國招聘教師的農村學校,在當時的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983年,當欒卸村甩掉“窮帽子”,成為富甲一方的“明星村”時,首先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於是,幾經研究,他們投資60多萬元,建起了當時邢台地區唯一一座農村學校教學樓,這座3層教學樓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教師辦公樓800平方米,設6個國小班,3個國中班,可容納學生300人。教學樓建起了,教師怎么辦?依照當時欒卸村的影響力,願意來校任教的教師比比皆是。但他們卻想的更遠,一定要找最好的老師來給欒卸的孩子們授課。於是,他們在省內外的大報上相繼刊登廣告,在全國範圍內招聘教師。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教師,在沙河教育局的協助下,參加了面試和統一考試。他們擇優錄用,選聘了來自浙江、山東、天津、邯鄲等地的7名優秀教師。1986年6月,時任沙河縣委書記的連振經同志有感欒卸村的重教之風,親自為欒卸新校立了紀念碑。上書:碑益當代、造福子孫。
應聘而來的這7名教師不負眾望,有的在欒卸村4年聘任期滿後退休回家,有的在欒卸工作了七、八年。石家莊市行唐縣教師陳吉法自1983年第一批應聘來欒卸後,已在欒卸工作了23個年頭,他在這裡成了家,生了子,而且和愛人一直生活在欒卸村,成了名副其實的“欒卸人”。在這7名優秀教師和歷經10任校長的共同努力下,欒卸國小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該校在顯德汪學區統考中連續5個學期榮獲第一名,國中中考升學率名列全市農村中學第一。
欒卸村不斷加大對學校的扶持力度,每年都為教育事業投資30多萬元。1997年,他們又投資400多萬元,為村國小建起了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的高標準南教學樓。同時,村委會還建立了學生獎勵制度,中專獎勵150元,大專生獎勵200元,本科生獎勵300元,如今,欒卸國小已擁有國小班11個、國中班6個,在校生673人。高投入使欒卸村在培育人才方面結出了碩果。自1983年以來,從欒卸國小畢業的學生中,有220人正在讀大、中專,有3人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有1人在國外留學。在已經畢業的欒卸籍大中專畢業生中,有許多學生放棄外地工作的機會,回到恆利集團,擔付起藥研開發或銷售工作的重任,經驗豐富的還被集團派往東北、山東、湖南等地的銷售分公司工作。
在這裡,我們需要大書特書的還有恆利中學的建設成果。該中學位於欒卸村西,邢都公路北,背山面水,環境優美,東部與欒卸國小和恆利莊園相鄰,由恆利集團投資興建。該項目總投資2億元,占地20.86公頃,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共設有教學班72個,可容納學生3600人。校園整體布局區別於古典校園中軸對稱的方式,採用緊湊、多中心的校園布局,體現出恆利中學國際化的辦學思路以及多元化、開放性的思維模式。該中學堅持“高標準設計,高水平管理,高檔次配置,高質量追求”的四高標準,成為支持地方教育事業發展的又一力作。目前,欒卸中學的主體工程全部竣工,各個建築已進入內外裝修階段,預計今年秋季即可全部投入使用。
欒卸人不僅重視村辦教育事業投入,而且還重視對村民尤其是家庭婦女的再教育。1991年起,該村定期聘請邢台師專的教師來村講課,內容涉及心理學、家庭實用教育,以及如何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方面。原邢台師專校長邊守正和愛人朱淑玲每年都來村講授“養成教育”。他說:“在平常授課中,我發現欒卸的孩子們就和別的農村的孩子不一樣,他們住的是樓,走的是水泥路,生活環境好了,他們的追求和生活品位也提高了”。許多父母利用“家長學校”學到的知識,在家專門給孩子營造了學習環境,添置了適用的學習用具,注重孩子的用眼衛生以及勞逸結合。據欒卸國小的老師講,在每學期兩次的家長會時,除在外工作的家長外,沒有一個學生的家長不到會的,學校規定老師一周進行兩次家訪,只要一次不到,家長就會讓孩子到校問明原因,可見,欒卸人的重教之風已深入到每個家長的方方面面。

欒卸人的風俗觀

欒卸村也如其它農村一樣,過去有著典型傳統的風俗習慣。如婚喪嫁娶這樣農民生活中的大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紅白喜事互相攀比,鋪張之風漸盛。一家出風頭,全村都受累。有錢的大講排場,沒錢的借錢也要講排場,使許多農家苦不堪言。1990年臘月,欒卸村黨支部帶領村委會主要成員到河南劉莊村進行了考察,回來後,經過研究討論,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擬訂了具體的章程和條文,並召開民眾大會討論通過。

紅事章程

一、本村居民,男性青年結婚,一律實行集體婚禮。每年在5月1日元旦這兩日,舉行結婚儀式。
二、集體婚禮前,理事會免費出車接來女方賠送禮品。女方隨送賓客最多不超過八人。
三、親朋好友,可贈適當禮品,價值最多不超過五元。婚主(指男方)可備煙、酒、糖、茶隨時酬謝,不準大擺筵席,以免鋪張浪費。
四、提倡男到女方家認親時,人員從少。
五、親戚送禮,便飯酬謝,不擺酒宴。
六、生小孩,提倡不做滿月。親戚朋友贈送禮品,招待從儉,不準大擺酒宴,大吃大喝。
七、不參加集體婚禮者或參加後又自行大操大辦者,隨時隨地強行制止,並且女方戶口終身不得遷入我村,違者視情節輕重罰款500—2000元。

白事章程

一、為了節約土地,提倡火葬,土葬不立墳頭。
二、人死後,通知親戚朋友,一律用喪貼。
三、停喪一般三天,特殊情況,不超過五天。
四、不準破大孝,上大祭,不搞封建迷信。
五、穿孝一律為兩頭白,中間黑(即白帽、白鞋)。
六、親戚朋友祭奠亡靈,可敬獻花圈,隨適量禮品。
七、為悼念死者,每晚可演一場電影,有貢獻者由理事會舉行追悼會。
八、理事會供鑼鼓,免費送葬,不準唱戲、請吹鼓手等娛樂班子,送葬不準轉街,浪費時間。
此章程從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五日施行。
翻開紅白理事會會長李長全保存了十幾年的私人日記,上面記滿了一筆筆有關紅白事方面的詳細記錄。在1992年元旦舉辦的集體婚禮名單後,有他親自寫好的感想:昔日結婚爹娘忙,幾年積蓄花個光;如今小伙喜洋洋,喜糖瓜子迎新娘。自1991年起,欒卸村在每年的5月1日和元旦這兩天,全村舉辦集體婚禮,這一良好的傳統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白事方面,由於有了統一的章程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年即可使村民節約20多萬元的不必要的開支,扭轉了大操大辦講排場的不良風俗。為此,李長全曾寫過這樣一篇小結:有錢埋人講闊氣,軍樂亂吹唱大戲。無錢埋人搞貸款,不搞攀比怕丟臉。殯葬改革好典範,有錢無錢都好辦。富有之戶不浪費,貧窮之家不作難。
欒卸村紅白理事會的規範運作也是當地民俗民風的一次重大的改革,直到今天,一些好的做法還在周邊各村執行著。

欒卸人的安全觀

欒卸村地處沙河市西部礦區,由於社情複雜,流動人口多,他們自1991年開始,在當地派出所的協助下,建立了自村的治安隊伍,配備了統一的服裝、電燈、對講機等警用裝備,實行專人專管,群防群治。最早的時候有10多名治安人員,恆利莊園建好後,治安隊伍擴大到20人。他們將全村分成六個責任區,一個治安點(村口),冬季9時上崗,其它季節8 時上崗,20名治安員實行崗位責任制,每晚在7個區點值勤巡邏。
翻看負責治安工作的李長全主任的日記,裡面記載著每晚巡邏時的情況和案情記錄。1992年11月20日晚,在恆利集團加油站西側,兩個騎機車的年輕人將一輛過路的運輸車玻璃打碎,司機打傷,圖謀搶劫。欒卸治安隊同窯坡派出所聯手值勤,當晚即將犯罪嫌疑人抓獲。1994年3月4日,一年輕人騎機車在冊井村做案,在到欒卸村東衛生所治傷時,被李長全發現,他穩住嫌疑人後,馬上通知派出所將其抓獲。十幾年來,欒卸村治安隊聯合當地派出所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協助破案11起,實現了“犯罪分子進不來,進來了出不去”的莊園安全目標。
回首美麗的恆利莊園,你會發現,79棟住宅樓上,沒有一家按設防盜窗、網。60多歲的老黨員李吉祥給我們道出了這其中的秘密:“我在村里住了快一輩子了,從來沒有聽說誰家失盜過,誰人被搶過。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村的治安防範抓的好,看的緊,負責任。”

地圖信息

地址:邢台市沙河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