櫵

櫵是漢語辭彙,解釋為木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櫵
  • 拼音:qiáo
  • 筆畫:19
  • 注音:ㄑㄧㄠˊ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相關辭彙,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部首: 木

基本字義

1.木柴。
¨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扞采~者以誘之——————《左傳。桓公十二年》
2.用柴燒,焚燒。
焚之者何,~之也—————《公羊傳。桓公七年》
3.通‘’譙‘’ , 譙樓
為塹、壘、木~,校聯不絕——————《漢書。趙充囤傳》
4.通‘’醮‘’———酌酒給人

相關辭彙

【櫵采】?:打柴。
【 櫵蘇】1.打柴割草
2.泛指日常生計
【 樵蘇不爨】打柴割草卻無食為炊,比喻貧困,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譙。《說文》散木也。《左傳·桓十二年》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
採薪曰樵。《詩·小雅》樵彼桑薪,卬烘於煁。故採薪者謂之樵夫。《史記·孟嘗君傳》樵夫牧豎。
焚也。《公羊傳·桓七年》焚之者何,樵之也。
與譙通。《前漢·趙充國傳》為壍壘木樵。《師古注》謂為高樓以望敵也。 《集韻》或作藮,又作𣟶。𣟶字原從𣛜作艸下𣛜。
𦿕,同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