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街鎮(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橫街鎮)

橫街鎮(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橫街鎮)

中國竹筍之鄉。境內良田肥沃,山林茂密。物產豐饒,素有“桃源之鄉”美稱。省級生態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橫街鎮
  • 別名:橫街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州南潯
  • 電話區號:0574
  • 郵政區碼:315181
  • 地理位置:鄞州區西部
  • 方言:吳語
  • 著名景點:鳳凰谷、四明山居、浙東大竹海、紅色古道、橫街革命史跡陳列館等
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名優特產,民俗風情,大事記,

地理位置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橫街鎮位於太湖南岸水鄉平原,距上海138公里,是湖州接軌浦東的東大門。地處江、浙交界,與湖州、吳江、桐鄉三市接壤,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位置圖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位置圖

經濟發展

兔毛產業
兔毛是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兔毛出口占全國三分之二。改革開放以來,養免、收毛、銷毛成為農民經商、致富的主要門道。全鎮飼養長毛兔達30多萬隻,有50%的農業勞動力從事兔毛經營活動,當地成了全國最大的兔毛生產、收購、加工集散地,年兔毛出口量占全國的60%以上。湖州適溪畜產品加工有限公司作為鎮經營兔毛企業的代表,被列為全國500家私營企業之一,產品85%出口日本、義大利、韓國和瑞士等國。1998年,實現產值7500萬元,上交國家稅收110萬元。
皮件之鎮
全鎮上規模的皮件私營企業達60多家,集製革、拼皮、服裝於一體,產品規格齊全,花色品種繁多,產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和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拼皮業已遍及千家萬戶,全鎮40%的農戶從事拼皮行業,從而促進了當地私營經濟的迅猛發展,1998年全鎮個私總產值達到2.9億元,連續多年榮獲市級個私經濟發展先進鄉鎮。

名優特產

一方名產——輯里湖絲
湖州地區是我國最早的蠶桑絲綢產地,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絲綢文物表明,距今4700多年前,湖州地區的先民已經從事種桑、養蠶、繅絲和織綢。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的《吳興志》中已有“湖絲遍天下”的記載。“輯里湖絲”的形成始於宋代,盛於明清。輯里人選用流經村東的穿珠灣和西塘河的澄碧清水繅絲,所產絲色白、均勻、質韌,暢銷歐美。輯里絲廠擁有固定資產500多萬元,職工近200人。年產白廠絲80噸,達到細、圓、勻、堅、白、淨、柔、韌的質量。“輯里湖絲放光彩,彩綢霓裳飄海外”。
一方名村——中國第一蠶村輯里村
輯里是中國蠶桑的起源地。該村古名為俞塔七里村。因其北距南潯七華里,西距馬腰七華里,南距橫街七華里,故名七里村。明代崇禎皇帝的首輔大臣“溫相國”就出生在該村。輯里絲廠、湖州銀都鋁業有限公司、南潯區磚廠都坐落在該村。輯里村人世代相傳以種桑養蠶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輯里村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優爭先精神,積極發展村辦企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同時不斷改良桑樹品種。2006年全村優質桑覆蓋率已達95%以上,不但增加了飼養量,而且提高了繭絲質量。“輯里”作為中國第一蠶村這美譽,已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並將其列為當地的旅遊項目,向公眾開放。
中國第一蠶村輯里村中國第一蠶村輯里村

民俗風情

一方風情——立夏日野火飯
立夏日橫街人中午要準備較豐盛的菜餚,全家吃“立夏飯”。特別是下午3、4點鐘要進行“野炊”,家中的大人要為小孩在野外用磚頭搭起土灶頭,採好青蠶豆(不管誰家都可采),洗切好過年時的鹹肉,再配上糯米放在鍋中,由小孩在野外拾來野柴燒飯,燒好的飯叫“野火飯”。先小孩結夥吃,再大人吃。緣由是吃了野火飯,身體健康保平安。同時把清明節時用米粉做的十二生肖燒湯後讓小該吃,吃了不會在夏天疰夏。吃好野火飯後,大人小孩都用秤稱體重,意思是“稱人”後,人會壯實,會長重。
消逝的習俗——清明賽快船
每到清明節前數天,各村都要裝好一隻快船,每隻快船要有大櫓小櫓,槳16把,鑼鼓一副,選出身強力壯的小伙子20多名,到了清明節這一天,各村坊的快船都匯集到橫街鎮中心的湖面上賽快船,鑼鼓喧天,號子陣陣,小伙子們隨著鑼鼓和號子聲的節拍奮力划船,比出輸贏,有時會從清早賽到傍晚。由於人們忙於外出經商或辦企業,為此,原很有意義的活動,已逐漸消逝了。

大事記

1981年,鎮辦企業開始崛起,首家投資60萬元,年產量5000多萬紅磚的橫街磚廠開辦投產;原瀕臨倒閉的鎮電鍍廠,通過技術革新,已發展成湖州建築工程機械廠,其自行設計製造的液壓缸系列產品及高程泵車,遠銷東南亞地區及西歐各國,企業連續多年躋身全省最佳效益行列,是遠近聞名的重點企業;而後,又投入了300多萬元,相繼創辦了生產鋁合金型材的湖州721廠(發展更名為湖州銀都鋁業有限公司)和湖州輯里湖絲織造廠,從而使當地的建材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傳統的輯里湖絲也有了延續。1983年,集資60多萬元,建造了可容納800多座位的橫街影劇院,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1992年,境內第一條連線318國道的公路建成通車,從此結束了世代人出門靠乘船的歷史;以後的幾年間,又先後完成了橫街至花林鄉、橫街至三長鄉的公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2005年又實現了村村通公路。1993年,第一批程控電話機組引進,2006年,全鎮數字程控電話的普及率已達到60%。1996年,政府投資350萬元,新建了橫街自來水廠,使全鎮人民喝上了衛生水;同年,又開通了有線電視。1989年起,全鎮在實現村村學校新樓房,校校達到“六配套”的基礎上,1995年和1998年又分別建起了現代化的鎮中學和鎮中心國小各2000平方米的新教學樓,教育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1998年,在和睦兜村建設了第一個400多畝面積的農業現代化園區;鎮衛生院新門診大樓的建設在緊張施工;1998年以其完備的設施和基礎條件,實現了撤鄉建鎮的夙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