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後勤生產力,對後勤服務生產關係進行調整和變革,對後勤資源和各方面利益進行最佳化組合和統籌兼顧,目的是為了儘快提高機關後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的職工從改革中獲益,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分類管理,向專業化、社會化管理過渡;2.完善內部核算,向商品化、產業化過渡 ;3.轉換機制,向市場化、社會化過渡;4.發展、萎縮、穩定是後勤社會化的基本戰略;5.先分後離,由社區到社會是後勤社會化的主要方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
  •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後勤生產力
  • :後勤服務生產關係進行調整和變革
  • 提高:機關後勤的保障能力
簡介,詳細內容,

簡介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後勤生產力,對後勤服務生產關係進行調整和變革,對後勤資源和各方面利益進行最佳化組合和統籌兼顧,目的是為了儘快提高機關後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的職工從改革中獲益,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

詳細內容

分類管理,向專業化、社會化管理過渡
一類是工作保障型,以內部服務為主。這種類型,其主要任務是為機關工作和職工生活提供保障,以內部服務為主。二類是經營服務型。如車隊、物資採購和為職工提供保障的後勤服務行業。這種類型,通過轉換機制,對內模擬市場運行,對外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是可以面向社會逐步發展成為“四自”的企業法人。三類是社會公益型。如公房的管理、維修和職工醫院、療養院。這種類型,主要服務對象是本單位職工、家屬和周邊地區,運行機制企業化、社會化。對於一類單位或有條件的二類單位,可以採取停撥行政事業費的辦法,通過全額成本核算與市場價格接軌,逐步實現自收自支,向企業化過渡;對於第三類單位,模擬市場運行,實行收支兩條線,由定額或差額補貼向自收自支的企業管理過渡,向商品化、產業化過渡。
完善內部核算,向商品化、產業化過渡
後勤服務商品化,既是後勤單位轉換運行機制向社會化過渡的必備條件,也是後勤實體開展對內有償服務,對外經營服務,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無論屬於那種類型,都必須實行全額核算。這種核算,既包括勞動消耗,也包括物化勞動消耗,並將這種消耗以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後勤服務商品化、市場化;這種生產關係,既有利於保障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職工生活,也有利於克服現行管理的弊端。
轉換機制,向市場化、社會化過渡
一是組建後勤集團公司,走產業化道路。由於多實體管理模式既不便於管理,也不便於規模經營,缺少經濟實力的抗風險能力,所以首先必須打破單位、地區、行業所有制界線,以經濟為紐帶聯繫第三產業,組建後勤集團公司;其次,按行業組建各分公司、子公司,並以產權為紐帶,做到互利互惠;再次,本單位是集團公司的主要出資者,依法享有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者的權利,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本單位行政管理體制脫鉤,實行內部分離。
二是按行業的聯繫效應,組建若干專業化公司。把行政機關後勤改組成集團公司,固然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合理配置,發揮規模綜合效應,但同時也加大了管理的難度,特別是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轉換機制中要根據各單位後勤的實際情況,在組建後勤集團公司條件不成熟時,可以先按待業再就業的方式組建若干專業化公司,逐步由社區走向社會。
發展、萎縮、穩定是後勤社會化的基本戰略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最終要將機關後勤單位推向市場、融入社會,從總體上把握好“發展、萎縮、穩定”的基本戰略。
一是對那些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行業優勢與發展前途的後勤單位,要實行“發展”的戰略。在政策上對他們要給予重點扶持、優先發展,鼓勵他們把後勤服務項目推向社會,進行資本擴張,以吸納和接收更多的後勤單位和分流人員,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二是對那些缺乏競爭力、難以生存和發展的後勤服務行業,要實行“萎縮”的戰略。引入市場機制,讓社會去承擔這部分後勤服務工作、去發展這些行業。而機關後勤單位的職工既可承包、租賃或購買後勤資產參與市場競爭,也可以參加培訓、下崗再就業。在競爭中實行優勝劣汰,在策略上實行“萎縮”戰略,這也是機關後勤社會化的一種方式。
三是對那些與政務工作和職工生活緊密配套、聯繫密切的機關後勤服務單位,要實行“穩定”戰略。如大多數單位的動力系統、供暖系統、通信系統、物資供應系統,為了給單位中心工作和職工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從基礎建設到設備安裝,都是圍繞本單位自成體系,要保持相對“穩定”,在改革中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實行內部模擬市場運行,在保證對內服務的基礎上,有條件、有步驟地向社區、社會開放。
先分後離,由社區到社會是後勤社會化的主要方向
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是一場調整生產關係、解放社會生產力的變革,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但是,機關後勤社會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對機關後勤服務單位、人員和服務項目的調整,必須考慮本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哪些後勤部門要保留、要發展,哪些後勤部門要分流、要分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採取“先分後離,由社區到社會”的漸進方式。就機關後勤而言,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按以下方式分步實施。
第一,結構調整中確立上層管理框架,採取政務、公務、事務三種不同類型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有條件的單位可在管理職能與經營服務職能分離的基礎上,把機關後勤從本單位主體中先分離出來。
第二,為了實現後勤服務由單位面向社會的轉變,根據後勤經濟的發展方向和地區服務功能的要求,在後勤資源配置上,建立以單位所在地為中心、逐步向外輻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使機關後勤的經營與服務既適合本單位、本地區的需求,也適合後勤經濟自身的發展和後勤生產力的提高。
第三,為了實現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的最終目標,組建適應市場機制的專業化、產業化公司是必經之路。在後勤實體從機關主體分離出來的基礎上,可實行跨單位、跨地區的專業化、產業化分工協作。以經濟為紐帶,聯合後勤經營服務實體,組建產業公司或產業集團,在內外兩個市場的競爭中增強自己的實力,使機關實體通過轉制,擺脫計畫經濟的束縛和行政管理的羈絆,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後勤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去開拓市場,使其成為“四自”的獨立企業法人而最終走向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