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大擂台

機器人大擂台

《機器人大擂台》是由英國TNN電視台發起組織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普類遊戲節目,1998年在英國電視台首次公演。截止2008年,他的搏鬥系列已經覆蓋了全球27個國家,包括英國美國瑞典、義大利、荷蘭。其中的很多國家現在也發展了自己的機器人大戰系列。

參賽的機器人選手也由最初的30多部機器人發展到每年有1700多部機器人參賽,比賽的科技含量和激烈程度逐年增加,觀眾的參與興趣與日俱增。同時,通過比賽現場的講解,該活動也豐富了世界各地青少年的相關科技知識,加深了他們對機器人技術的興趣,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在該節目中,發燒友設計並製造無線電控制的戰鬥機器以角鬥士的方式進行戰鬥,看誰的機器人更勝一籌。競爭者依賴於他們閃電般快速的反應和驅動能力,以及他們對於機器人充滿想像力和有效性的設計來擊敗對手。這些精銳的機器人不僅相互之間戰鬥,並且他們還要與可怕和聲名狼藉的主機器人周旋。這些主機器人在場上巡邏,摧毀並分解任何已無行為能力或不幸迷失在絕境中的機器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器人大擂台
  • 外文名:Robot Wars
  • 其它譯名:超暴力激鬥
  • 出品公司:TNN電視台
  • 製片地區英國
  • 首播時間:1998年2月20日
  • 每集長度:30分鐘(1998-99)45分鐘(1999-2003)60分鐘(2003-04,2016-)
  • 類型:科普類遊戲
  • 節目主持人:Craig Charles, Dara Ó Briain 
比賽方式,電視播出,歷屆主持人,《Robot Wars》機器人大擂檯曆屆男主持人,《Robot Wars》機器人大擂檯曆屆女主持人,各屆冠軍,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2016年),第九屆(2017年),第十屆(2017年),總結,著名機器人,魔盤,大塊頭,霹靂貝貝,神奇戰車,殺人魔王,伐木工,暴風2,其它著名機器人圖鑑,主場資料,機器騎士,天蠍,橡皮蟲,機器頭,火龍,消防員,卡修斯洛,勇士,咆哮,機器人的弱點,

比賽方式

其誕生在1990年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後在1997年由BBC購買了著作權,重新包裝。比賽以為單位進行。每年有1700多部機器人參賽.比賽採取類似足球聯賽的形式,由英國、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機器年度人愛好者使用自己製造的競技型機器人參賽。組織者將機器人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淘汰賽,直至決出一個總冠軍。在淘汰賽中機器人在障礙物之間穿行, 試圖擊倒目標。 挑戰越大,所能得的分越高。勝者直接進入半決賽。在半決賽中,機器人在格鬥場上相互格鬥,直到其中一個機器人被擊敗,如果出現平局,專家委員會將根據四條標準(1. 破壞程度。 2. 戰鬥風格。 3. 攻擊性。 4. 控制),決定哪個機器人取得勝利。後來又經過改進,障礙物被取消,成了純機器人格鬥比賽,與半決賽規則一樣,徹底摧毀對方或是四項評分較高的機器人將獲勝。 大量的機器人大擂台玩具和商品已經上市,之後還會陸續增加。
機器人大擂台

電視播出

1997年英國電視台進行了首次現場轉播。該節目在英國播出後連續6年獲得同類節目收視率第一,該節目已在美國、德國、義大利、瑞典、荷蘭、挪威、澳大利亞、日本、中國等27個國家播出。特別深受當地青少年及成年男性觀眾的喜愛。季後賽和總決賽的推出,使該項賽事在英國成為與英超聯賽和NBA齊名的重大賽事。
在中國的陝西7套及內蒙古衛視的文體娛樂頻道曾經播出過1~5屆機器人大擂台。
2016年,新一季機器人大擂台回歸英國BBC頻道,共放送了6集,於2016年7月至8月播出。2017年3月至4月,播出第9季。

歷屆主持人

《Robot Wars》機器人大擂檯曆屆男主持人

Dave Aizer (Nickelodeon)
Dara Ó Briain (UK 2016 - )
Craig Charles (UK 2-7, Extreme 1-2)(1998–2004年)
Jeremy Clarkson (UK 1)(1998年)
Mick Foley (US 1-2)
Rob Kamphues (Dutch 1-2)
Jürgen Törkott (German)

《Robot Wars》機器人大擂檯曆屆女主持人

Vivianne Collins (Nickelodeon)
Angela Scanlon (UK 2016 - )
Philippa Forrester (UK 1-3, 5-6,Extreme 2)(1998-2000年,2002-2003年)
Rebecca Grant (US 1)
Carol Grow (US 2)
Bridget Maasland (Dutch 1-2)
Jayne Middlemiss (UK 7)(2003-2004年)
Julia Reed (UK 4, Extreme 1)(2000-2001年)

各屆冠軍

第一屆

路障(Roadblock):以巨大的體型在第一屆機器人大擂台中碾壓群雄,此後參加了第二屆,並且獲得了第二屆比賽的季軍。它的設計有點像美國的La Mechine,能夠輕易鏟起對方而掀翻它。第三屆英國賽路障2也打進了8強,但是因為進化不利,導致實力下降。如今,它和第一屆冠軍獎盃一起放在彼得·金賽的車庫中。
武器:圓鋸,楔形鏟
生涯戰績:16勝2敗(此項均未考慮RW以外的戰績,下同)
第一屆冠軍 路障(Roadblock)第一屆冠軍 路障(Roadblock)

第二屆

黃蜘蛛(Panic Attack):速度快,衝擊力強,以出神入化的操作走位而聞名。從第一屆一直參賽到第七屆,且每次出場都有或多或少的改裝。但後來因製造者降低速度,實力大減,逐步被新來的後生小子們欺負。設計來自美國的Vlad the Impaler。它去參加美國的BattleBots(博茨大戰)時被Frenzy(地雷,他參加過RW的英美對抗賽)痛擊。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
武器:12寸長升降叉
缺點:第二,六屆:無復位裝置
第三,第四,第五,第七屆:靈活性差,速度慢。
生涯戰績:29勝12敗
第二屆冠軍 黃蜘蛛(Panic Attack)第二屆冠軍 黃蜘蛛(Panic Attack)

第三、四屆

未來戰艦2(Chaos2):RW中期最強彈射機器,強勢擊敗了許多英雄好漢。從第一屆英國賽開始參賽,前身為透明人和未來戰艦第一代。速度快,靈活性強,用全面的實力和近乎完美的表現連續奪得兩屆英國總冠軍,由此成為RW歷史上唯一一台蟬聯英國總冠軍的機器人,且RW英國正賽18連勝的記錄至今無人超越。同時未來戰艦2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將對方OotA(Out of the Araea,扔出場外)的機器人,但後來因過分注重武器威力而失去速度和復位能力,靈活性變差。未來戰艦2的動力由兩台割草機引擎驅動,彈射器離地1mm。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
此外,未來戰艦2還參加了很多格鬥機器人愛好者自組的對抗賽,代表作就是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利箭和神奇戰車。但是單挑能力強的未來戰艦2卻不善於打混戰,所以在此類比賽中戰績糟糕。
武器:彈射器
缺點:背後防禦薄弱,第五屆以後因武器威力加強而導致二氧化碳消耗過快,常發生無法復位的現象。
生涯戰績:24勝9敗
第三屆、第四屆冠軍 未來戰艦2(Chaos2)第三屆、第四屆冠軍 未來戰艦2(Chaos2)

第五屆

利箭(Razer):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液壓鑽的機器人,壓力達到3噸(輸出壓力9噸),還獲得過兩次世錦賽冠軍和兩屆全明星賽冠軍。它曾去參加美國的博茨大戰,在99年的賽事中被美國頂級升舉器機器人Tazbot(泰茨機器人)和Voltornic(注意這位,在博茨大戰還打敗過大塊頭和英美對抗賽冠軍黑金屬)壓制,被使用氣動鋼刺的Rhino打出故障,在2000年的賽事中贏了一場重量級Rumble賽。在RW贏得40場勝利,成為RW勝利最多的機器人。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
武器:液壓鑽和前鏟
缺點:機體內部較擁擠,故障率偏高,復位速度慢
生涯戰績:41勝6敗
第五屆冠軍 利箭(Razer)第五屆冠軍 利箭(Razer)

第六屆

龍捲風(Tornado):第六屆英國總冠軍得主。儘管速度只有9英里/小時,但力量堪稱恐怖,足以拉動一輛卡車,靈活性極強,出色的動力驅動造就了強大的衝擊能力,並且可使用的武器豐富多樣。比起未來戰艦2和利箭的以不變應萬變,顯然龍捲風的戰術更加多元化(第六屆英國冠軍爭奪賽中就憑專門針對利箭臨時安裝的框架戰勝了利箭,最終奪冠)。挑戰賽的冠軍和金腰帶的持有者,巔峰之作當屬擊敗未來戰艦2,成功復仇(第四屆英國正賽龍捲風被未來戰艦2淘汰)。此外,龍捲風還是歐錦賽冠軍得主(在歐錦賽半決賽中,利箭用鉤子將框架龍捲風整個吊起,但發動機出現故障使比賽一直拖到結束,裁判判定利箭勝利,但利箭團隊經過商議把決賽名額讓給了龍捲風,最終龍捲風晉級決賽並拿到冠軍)。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
武器:前鏟,鋼釘,砂輪,轉桿,框架
缺點:武器雖多,但不精湛,攻擊能力有限
生涯戰績:35勝9敗
第六屆冠軍 龍捲風(Tornado)第六屆冠軍 龍捲風(Tornado)

第七屆

颱風2(Typhoon2):自轉機器人,游擊大師(對一個自轉機器人來說是很難得的)一般可直接打爛機器人的外殼!且靈活性相當出色,駕駛員曾參加過一個操控賽,駕駛技術很好,還曾用改進版Tyohoon2GT參加過Robogame的格鬥組,取得6勝2負的好成績。
武器:旋轉的外殼
弱點:武器旋轉速度相對於美國的同類偏慢,不能復位
生涯戰績:13勝3敗
第七屆冠軍 颱風2(TyPhoon 2)第七屆冠軍 颱風2(TyPhoon 2)

第八屆(2016年)

阿波羅(Apollo):彈射類機器人,原名Chronic,由Team MAD打造,原先是為參加美國的博茨大戰(Battlebots)而建造的,這個新名字是基於NASA的阿波羅計畫而制定的,隊員認為,與其叫它的武器”彈射器(flipper)“,不如稱之為”發射器(launcher)。它的彈射器可以將100千克的重量級機器人拋到6英尺(約1.8米)高,同時它被掀翻,進行自我復位時可以利用自帶的低壓檔位減少出力,防止出現因出力過大導致空翻一周仍然底部朝上落地的尷尬。它在2016年的機器人大擂台中曾先後掀翻過主場機器人天蠍、象鼻蟲和機器頭,表現搶眼。
武器:彈射器
弱點:防禦力不足(比賽前幾場輪軸受到嚴重破壞,萬幸對手不穩定)。
機器人大擂台

第九屆(2017年)

碳化物(Carbide):水平轉刀機器人,其刀片重量為25kg,上屆亞軍。它在本屆比賽中未嘗敗績。相比上一屆,本屆中的Carbide進行了大幅升級,最大速度從12mph上升到15mph(英里/小時),刀片線速度也從200mph上升到250mph。小組決賽中,它成功KO上屆冠軍Apollo,完成復仇。在決賽集中,Carbide曾將Aftershock的護甲擊破,一塊高速飛出的碎片插在了聚碳酸酯護牆上!本屆比賽中的Carbide的殺傷力和穩定性都十分出眾,最終一舉奪魁。
武器:水平轉刀(Bar Spinner)
弱點:轉刀的傳動鏈條暴露在外,易受攻擊(後來才進行了保護);連續作戰後轉刀的轉速會下降
機器人大擂台

第十屆(2017年)

火山爆發(Eruption),彈射類機器人,上屆亞軍。機身材料為4mm耐磨鋼,頂部外加10mm高密度聚乙烯吸能護甲,前部還有額外的耐磨鋼護甲。在第九屆機器人大擂台總決賽中被碳化物(Carbide)擊敗,因此19歲的麥可奧茨(Michael Oates)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放棄了大學的年底考試,和他的父親阿德里安(Adrian)對他們的機器人Eruption進行了強化改造。終於在本屆機器人大擂台的總決賽中,Eruption在承受對手Carbide大量攻擊後仍保持運動和彈射能力,迫使對手武器出現故障並在不得不比賽最後選擇逃跑戰術。從而擊敗了對手Carbide,成功復仇。
武器:彈射器
弱點:防禦力過弱。但在增加了耐磨鋼護甲後有所增強。
機器人大擂台

總結

第一屆冠軍:路障決賽圈其它選手:Bodyhammer, Robot The Bruce, Recyclopse, Cunning Plan, T.R.A.C.I.E.
第二屆冠軍:黃蜘蛛 亞軍:神奇戰車 季軍:路障 殿軍:紅劍魚
第三屆冠軍:未來戰艦2 亞軍:魔盤 季軍:霹靂貝貝/劍龍
第四屆冠軍:未來戰艦2 亞軍:伐木工 季軍:刺激者 殿軍:魔盤
第五屆冠軍:利箭 亞軍:大塊頭 季軍:霹靂貝貝3 殿軍:魔盤
第六屆冠軍:龍捲風 亞軍:利箭 季軍:霹靂貝貝4 殿軍:殺人魔王
第七屆冠軍:颱風2 亞軍:暴風2 季軍:龍捲風 殿軍:壁壘戰車
第八屆(2016年)冠軍:Apollo 亞軍:Carbide 決賽圈其它選手:TR2, Thor, Shockwave, Pulsar
第九屆(2017年)冠軍:Carbide 亞軍:Eruption 決賽圈其它選手:Ironside-3, Aftershock, Apollo,Concussion
第十屆(2017年)冠軍:Eruption 亞軍:Carbide 決賽圈其它選手:behemoth,nuts2,rapid,magnetar

著名機器人

魔盤

魔盤(Hypno-Disc):無冕之王,機器人大擂台史上唯一一台連續3屆打入總決賽(機器人大擂台中Grand Final指的是最後的四強戰)的機器人,第三屆亞軍,第四、五屆均為殿軍。機器人大擂台中最具破壞力的機器人之一,和未來戰艦2以及利箭是節目組中期主推的三位明星機器人。第六屆為了追求靈活性而降低轉盤轉速導致威力嚴重下降。除第六屆每次都達到半決賽的機器人,進入決賽最多的機器人(3次),連續進入決賽最多的機器人(3次)。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
魔盤(Hypno-Disc)魔盤(Hypno-Disc)
武器:轉盤、刀片
缺點:第三屆不能復位;第四、五、六屆推力小
生涯戰績:22勝12敗

大塊頭

大塊頭(Bigger Brother)是第五屆亞軍,未來戰艦2正賽連勝的終結者,後期很有競爭力的彈射機器人。曾打敗未來戰艦2、魔盤、龍捲風等明星機器人,獲得巨人殺手稱號。隨後又參加了RR但戰績不很優秀。它還曾換了塗裝並改名為Little Sister參加了博茨大戰3.0,成績是32強。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榮譽獎。
大塊頭(Bigger Brother)大塊頭(Bigger Brother)
武器:彈射臂
缺點:第四屆:不能復位(主要是氣閥出現故障)
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武器易損壞,前段的楔形部分較小,不能像用彈射板的那些彈射器一樣輕易抓到機會掀翻對手(在後來的Roaming Robots時這個缺點暴露得很明顯)。
生涯戰績:21勝12敗

霹靂貝貝

霹靂貝貝(Firestorm),機器人大擂台的季軍王,分別為第三、五、六屆季軍,RW後期最強彈射機器人之一。從第三屆英國賽出道便效仿神奇戰車的反彈射裝置,中後期實力增強明顯,和Chaos2並稱RW最強彈射。唯一一個掀翻勇士的機器人,英國錦標賽勝利(25次),半決賽進入(5次),決賽進入(3次)。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榮譽獎。
武器:倒翻彈射板
缺點:彈射板連線處脆弱,貼地時需附加的鐵條但因其堅硬程度太差只能在對付非破壞型機器人時使用。
生涯戰績:34勝11敗

神奇戰車

神奇戰車(Cassius)是第二屆的亞軍,其前身獨眼龍是英國機器人大擂台中反彈射器類機器人的鼻祖。神奇戰車也是英國機器人大擂台里第一個使用復位系統的機器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霹靂貝貝、盜墓者等反彈射器類機器人均為它的效仿者,也正是因為神奇戰車在第二屆機器人大擂台的出色表現,開創了機器人大擂台的彈射器熱潮。2007年入選為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
神奇戰車(Cassives)神奇戰車(Cassives)
武器:倒翻彈射板
缺點:武器威力偏小,製造工藝較粗糙。
生涯戰績:5勝3敗

殺人魔王

殺人魔王可以算是機器人大擂台里運氣最差的機器人了,其實它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機器人。採用此中文名的機器人一共有兩個,都是一個戰隊的。
殺人魔王(Killerhurtz)殺人魔王(Killerhurtz)
Killerhurtz:第二屆開始參賽,最早參與博茨大戰即得到一個亞軍,博茨大戰1.0四強,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在英國本土卻戰績較差。很少小組賽出線。
武器:第二屆以及博茨大戰99年長灘測試賽:近似梯形的戰斧;第三屆機器人大擂台至以後:冰錐式斧頭。
缺陷:由於採用了類似汽車的前輪轉向,轉彎半徑太大,很不靈活。
生涯戰績:美國:12勝7敗
英國:4勝6敗 
殺人魔王(Terrorhurtz)殺人魔王(Terrorhurtz)
Terrorhurtz:第六屆決賽第四名。它獨特的氣動裝置為斧子提供900千克壓力,採取了非穿透路線用武器直接把對手打出故障,因改進了靈活性更加適應英國的打法,貼地性有所改進。
武器:氣動獵人式雙頭斧
缺點:防禦力有所降低,速度稍遜於Killerhurtz。
生涯戰績:9勝5敗
Terrorhurtz二改:Team Hurtz在2003年對Terrorhurtz進行了改造。主要內容有:加厚裝甲,整體結構的重新設計,以及重新設計的斧頭。採用新的裝甲連線方式,本來是為了機器人大擂台第七屆準備的,但是由於故障未參加。在Roaming Robots戰績很好,2004和2009年獲得Roaming Robots總冠軍,在2009年半退役。在2011年被Kronic和Envy抓住破綻,兩場比賽都在10秒內被丟出場。09年入選成為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成員。
Terrorhurtz二改Terrorhurtz二改
武器:氣動獵人式雙頭斧(09年的新斧子是單頭斧)
缺點:在使用武器的時候不穩定,彈射器高手往往能抓住這個破綻。
生涯戰績:29勝12敗

伐木工

在所有機器人都在追求貼地的時候,伐木工(Pussycat)沒有跟風,它走上以點穴術為主的進攻方式,其轉盤能很容易攻擊對方暴露在外的輪子。英國唯一一個完全戰勝利箭(就是說利箭的6次輸2次都是它做到的)的機器人。唯一一個參加了全部賽事的機器人(因駕駛員因車禍去世錯過第六屆正賽)。
武器:第三屆:鋼鋸;第四屆,第五屆:旋轉切盤;第七屆:雙重旋轉切盤(即將兩個切盤疊起來)
缺點:武器威力偏小(但對於輪子來說足夠了),輪子裸露易被打壞。
生涯戰績:34勝8敗
伐木工(Pussycat)伐木工(Pussycat)
伐木工在極端季2伐木工在極端季2

暴風2

暴風2(Storm2)是繼龍捲風后又一衝撞型機器人力作,速度高達22英里/小時!曾獲得新人賽冠軍,第七屆又安裝了一個舉升臂,加上極好的貼地性和堅硬外殼,可直接把選手撞出場外!
但工作人員並不喜歡它的樸素外形,認為它的武器作用太小,在它還無舉升器時,前幾屆工作人員就千方百計地為難它,例如以“不夠有趣”的原因不讓隊員參賽。在第七屆半決賽時,後台人員更是蠻橫地把暴風2先前觸發的陷阱關上,讓本來就能輸的龍捲風得救!雖然後來暴風2依舊闖入決賽,但在比賽時因颱風2撞壞場地而暫停比賽時,後台人員卻偷偷叫颱風2的隊員把已經不能轉動的外殼再次修理好!經過和颱風2的幾次撞擊,暴風2的外殼脫落了一部分,颱風2因此被裁判判勝。
暴風2(Storm 2)暴風2(Storm 2)
時至今日,暴風2依舊在參賽,在08年也參加了Robogame的格鬥組。雖然實力不錯,但還是敗在了曾經打敗過颱風2的美國頂級舉升機器人Sewer Snake(陰溝蛇)手裡。暴風2在2006年後Roaming Robots戰績嚴重退化,已不能小組賽出線。2007年獲格鬥機器人名人堂榮譽獎。
武器:4桿升舉臂
弱點:復位較困難,升舉臂過短,側面貼地性較差。
生涯戰績:16勝2敗
PS:有關它的遭遇,維基百科和它的官網均有提及。

其它著名機器人圖鑑

主場資料

機器騎士

孤膽英雄 — 機器騎士
機器騎士機器騎士
體重:280千克(第八屆開始為750千克)
身高:180厘米
旋轉半徑:0厘米
動能:4台電動式發動機(履帶)
武器:長矛(普通旋轉鑽頭)、綱鉗(5.0pa液壓氣動閥)
出生地:英國倫敦
個性:騎士中的孤膽英雄

天蠍

傲骨獨行俠——天蠍
體重:112千克(第八屆開始為343千克)
天蠍天蠍
身高:100厘米
動能:2台電動式發動機旋轉半徑:可變
武器:綱鉗(1.0pa氣壓閥)、圓鋸(綱制順時針鋸齒40厘米圓鋸)
出生地:英國倫敦
個性:將武器與自身結合的最完美的一位主場機器人

橡皮蟲

殺氣騰騰——橡皮蟲
橡皮蟲橡皮蟲
體重:116千克(第八屆開始為350千克)
身高:66厘米
旋轉半徑:可變
動能:1台電動式發動機
武器:獠牙(電動提升器)、鏈鋸(600/每小時)後改為更高轉速的轉盤,威力顯著提升,成為破壞力最強的主場機器人。
出生地:英國倫敦
個性:一身正氣,傲視群雄 ,崩人第一

機器頭

傳奇戰士——機器頭
體重:105千克(第八屆開始為327千克)
身高:120厘米
旋轉半徑:可變
動能:1台電動式發動機
武器:鎬斧(二氧化碳氣壓閥)、推土鏟(電動提升器)
出生地:英國倫敦
個性:永不服輸的傳奇戰士,因為高馬力和 強勁的鎬斧而強大。
機器頭機器頭

火龍

天堂戰士——火龍
體重:120千克
火龍火龍
身高:90厘米
旋轉半徑:可變
動能:1台電動式發動機
武器:噴火器(氧氣、助燃器)、綱鉗(2.0pa液壓氣動閥)
出生地:英國倫敦
個性:用烈火檢驗與他戰鬥的每一個敵人,是“玩火者大賽”的“特邀”嘉賓,曾經誤傷燒著過機器騎士的發動機

消防員

黑衣法官——消防員
消防員消防員
體重:120千克
身高:130厘米
旋轉半徑:0厘米動能:1台電動式發動機
武器:消防栓(乾粉滅火器)、倒記時牌(2位數液晶顯示器
出生地:英國倫敦
個性:一位公正不阿的裁判者

卡修斯洛

第七屆出場
重量:250千克
速度:20英里每小時
高度:85厘米
電源:雙磁24V驅動電機。
武器:兩個轉缸式發動機驅動的“拳頭”、前鏟。
速度最快的主場機器人,名字“Cassius Chrome”來自穆罕默德·阿里(Cassius Clay)。
卡修斯洛卡修斯洛

勇士

第六屆出場
重量:750千克
速度:8英里每小時
身高:150厘米
電源:12個電池驅動的電動馬達
武器:30公斤電驅動鐵錘、5噸抓力的爪子
勇士勇士

咆哮

第六屆出場,勇士的狗狗。
重量: 375千克
速度: 17英里每小時
電源:6個電池和2個電動馬達
武器:3000PSI(磅/平方英寸)力的前頜鉗

機器人的弱點

機器騎士:電視台稱沒弱點,但因裝甲不能全方面覆蓋機體,被火龍燒著過;且履帶太裸露,曾被超新星切斷掉;還曾被第七屆的壁壘戰車的鋸齒鋸斷過右臂上方的鎧甲。
天蠍:翻倒後無法復位
橡皮蟲:經常被攻擊而遭到嚴重破壞且無法復位
機器頭:鎬斧會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導致二氧化碳氣體減少,影響攻擊效果 無法復位
咆哮咆哮
火龍:戰鬥中無法補充燃料(氧氣),導致不能攻擊,同樣 無法復位。
消防員:戰鬥中無法補充乾粉,翻倒後無法復位。
卡修斯洛:武器揮動慢。
勇士:龐大的身體會非常迅速地耗盡電池電量,翻到無法復位。
咆哮:容易損壞比賽場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