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冠鳳頭鸚鵡

橘冠鳳頭鸚鵡

橘冠鳳頭鸚鵡(學名:Cacatua citrinocristata):是鸚形目、鳳頭鸚鵡科的鳥類。體長33厘米,體羽主要為白色,雪白漂亮,頭頂有黃色冠羽,憤怒時會豎起頭冠呈扇狀豎立起來,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

喜棲息於各種森林、開闊的林地、農地、森林邊緣地區、半乾燥的林地等,食物包括種子、殼類、漿果、堅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蟲等。一次產2-3枚卵,雌雄鳥輪流孵卵,叫聲嘈雜。野外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境內,是印尼松巴島的特有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主要威脅,

動物學史

橘冠鳳頭鸚鵡以前被認為是小葵花鳳頭鸚鵡的一個亞種。2014年,證據表明松巴鳥和其他的鳳頭鸚鵡鳥類之間存在區別,決定,將橘冠鳳頭鸚鵡當作一個單型、完整的物種。

形態特徵

橘冠鳳頭鸚鵡體長33厘米,體重308-380克,壽命50年。兩性相似。該鳳頭鸚鵡是一個全身羽毛以白色羽毛為主的中型鸚鵡,羽冠和耳覆羽呈金橙色,頭頂有可以伸縮的桔紅色冠,眼周有裸露的白色皮膚和淡藍色環。耳羽,喉部的羽毛,耳羽金橙色,臉頰浸潤桔紅色。腳灰色,鳥喙板岩灰色。雄鳥的虹膜棕色,雌性銅色。
幼鳥與雄鳥一樣有著深黑褐色的虹膜,在一歲內的幼鳥較難辨別性別,雌鳥的虹膜則明顯的呈紅棕色。

棲息環境

喜棲息於各種森林、開闊的林地、農地、森林邊緣地區、半乾燥的林地等,主要是林地和農耕地。自然生長在印度尼西亞的松巴島,生活在熱帶森林或這些森林的邊緣。

生活習性

對陌生人也非常友好.可以長時間安靜的呆在一個地方不動,性格較內向沉穩。通常成對或小群聚集,大部分都成對或3-9隻左右一起覓食與活動,但有時被發現會有較多的數量群集於有果實的樹上覓食,也會與折衷鸚鵡一起聚集覓食,聚集時相當吵雜,橘冠鳳頭鸚鵡會發出刺耳的尖叫聲,比葵花鳳頭鸚鵡的聲音更小。還有更甜美的吱吱聲和口哨聲。休息時通常棲息在森林地區,之後會成群地到低海拔的地區與農作物區內覓食,有時會遭農民捕殺。
天然食物包括了種子、水果、穀物、漿果、堅果、嫩芽、花苞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松巴包括小蓀達島。是印尼松巴島的特有種,歷史上分布在整個島上,被認為是一種農業害鳥。該物種占據了印尼松巴島上33個剩餘森林碎片中的17個(1997年),但其中只有5個的面積超過2,500公頃(2006年)。Manupeu-Tanadaru國家公園是其最大的森林區。
橘冠鳳頭鸚鵡
橘冠鳳頭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是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5月,在有特定要求的樹洞中築巢,傾向於使用樹幹或樹枝上的縫隙,或其他物種預先存在的巢穴,通常在死樹或腐爛的樹木中。可能與松巴皺盔犀鳥巨嘴鸚鵡競爭可用的空洞。一次產2-3枚卵,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約28天,10周后幼鳥羽毛長成,但仍會依賴親鳥一起生活約2個月。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ver3.1——極危(CR)。

種群現狀

橘冠鳳頭鸚鵡被認為與小葵花鸚鵡不同,並在此首次進行評估。儘管這個長壽物種的種群最近明顯穩定下來,但它仍然沒有從1980年代的種群規模中恢復過來,當時該物種每年從松巴島出口數千個用於寵物貿易。過去三代人(43年)的總體數量減少被懷疑已經超過80%。即使自1992年以來物種數量明顯平均穩定性繼續下去,減少的規模也足以使減少的速度在未來幾年內繼續達到列為極度瀕危的閾值。有信息表明,誘捕仍在繼續,自2017年以來,誘捕強度再次增加,每隻橘冠鳳頭鸚鵡的價格也隨之上漲。儘管懷疑未來的減少率會更低,但在不久的將來,以高強度(從低得多的總種群規模)恢復誘捕將可能對該物種產生嚴重影響。

主要威脅

該物種急劇下降的原因幾乎完全歸因於對國內和國際貿易的不可持續開發。非法誘捕仍在繼續,但與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分布的水平相比已顯著降低(D. Mulyawati in litt.2012,A.Reuleaux in litt. 2021)。自2017年以來,誘捕活動再次增加,同時誘捕者可以就價格增加而獲得更大的利益(A.Reuleaux in litt.2021)。
其生存範圍內的大規模伐木和森林轉農加劇了這一下降,該範圍內的森林覆蓋損失似乎正在加速:如果將過去五年的平均年損失率向前推算,損失將在34%的區域在三代期間(數據來自 Global Forest Watch 2021)。過去的三代森林覆蓋率損失約為18%(數據來自 Global Forest Watch 2021)。該物種依賴於大樹作為築巢地點,與一般森林覆蓋喪失相比,這些樹木以不成比例的速度消失,因為樹種用於建築或造船(Bashari 2013)。這些築巢樹的枯竭加劇了與其他巢穴築巢物種的競爭,特別是巨嘴鸚鵡和松巴皺盔犀鳥(A. Reuleaux in litt. 2021)。
至少在以前,該物種被視為農作物害鳥,因此受到迫害。它也可能被獵殺(H. Bashari in litt. 2016)。松巴島從種植玉米、木瓜和其他食品轉向種植稻米也可能減少了該物種的食物供應量(Nandika & Agustina 2012)。與大樹上的其他鸚鵡、犀鳥和貓頭鷹(伐木活動的目標)爭奪巢穴位置可能會導致繁殖力下降(A. Reuleaux in litt. 20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