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中國新聞社僑務報導選

橋:中國新聞社僑務報導選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如今,已有6000萬華僑華人生活在海外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僑”即“橋”。對中國的了解和親近是血脈使然,對所在國的擔當與融入是生存要求,融會中西的華僑華人即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橋”。這本中國新聞社僑務報導選書名為《橋》,表達了“僑”即“橋”的理念,亦彰顯著新聞報導尤其是僑務外宣報導的“橋樑”作用。著名外交家何亞非在本書的序中說,對外報導要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新聞社在這方面有其所長,作用可謂獨特。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華人通過中國新聞社的報導了解不斷發展的中國,看到故鄉的“一草一木”,引發家國情思。一篇篇報導透著親切,散發著人情味,仿若“家書”。我以為,僑務工作者也應該讀讀此報導選,看看新聞人筆下記錄的中國僑務工作發展起落:雙重國籍問題的重大決策、歸國華僑的接待安置、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的復辦招生、退還華僑房屋的阻力重重、華僑農場的改革發展、僑界權益保護的國家立法,凡此種種,皆有體現。

基本介紹

  • 書名:橋:中國新聞社僑務報導選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頁數:433頁
  • 開本:16
  • 品牌:新華出版社
  • 作者:中國新聞社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61014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海外華人的精彩人生 僑務發展濃縮的歷史 對外新聞寫作的模板與指南

作者簡介

本書由中國新聞社編著。中國新聞社簡稱“中新社”, 是對外新聞報導的國家級通訊社,世界華文媒體信息總匯,國際性通訊社。主要職能:一是傳統形式的報導,包括文字、圖片、專稿等;二是新形式的報導,主要是網路、信息、視頻、手機簡訊等;三是對海外華文報紙供版;四是社辦報刊。

主編 孫永良 現任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社網路中心主任、中國新聞網總裁。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從事對外經濟報導工作15年。1999年 受命創辦中國新聞網。

圖書目錄

序言
僑史回眸
北京歸國華僑學生歡度暑期生活
何香凝設宴歡送各地華僑回國觀光團/中新社記者
一百多名華僑回到祖國
方方就處理華僑國籍等問題向歸僑僑眷發表講話
全國僑聯舉行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座談會
方方說,今年歸國華僑接待和安置的情況很好
光華輪接送第一批印尼難僑啟航返國/何耕新
全國僑務會議預備會重申黨的僑務政策
國務院決定恢復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今年秋季招生
河口見聞/郭招金楊健能方樹勛
廖承志就中國政府派船赴越南接運難僑發表講話
祖國——難僑的親人
福建退還華僑私房有成績/敏忠
中國政府決定加快解決侵犯華僑利益的遺留問題/王士谷
華僑華人“歧視標籤”變身“自豪資本”/陸春艷
僑務動向
廖暉美加之行颳起旋風春風/謝一寧
廣西僑屬企業穩步發展/張明新
中國保護歸僑僑眷權益將有法可依/譚宏偉曾憲成
綜述:西北的僑務優勢在於向西開放/趙健
葉飛談僑說法/王永志
廖暉希望海外華人為所在國作更多貢獻/趙健
以僑搭橋黑龍江建設對獨立國協東歐的合作交流視窗/肖龍聯郭偉峰
中國僑務部門注重為經貿合作鋪路建橋/趙1建
許德立謂:無“僑”不快/陳立宇董會峰
中國僑聯人士呼籲:依法護僑必須付諸行動/趙海燕
“華僑之家”遍布浙江/蔚中
海南“僑牌”打得好/關向東
講“情”講“義”凝聚僑心中國僑政工作呈現新特點/崔煜芳
廣州涉僑部門在美國訪問受好評/麥子
郭東坡兔年伊始話僑務/劉小青
開創僑聯工作的新局面/李宗博陶社蘭
“為僑資企業服務行動年”:吸引力不全在優惠/趙海燕
“為僑資企業服務行動年”:回國去創業/趙海燕
江蘇成為新崛起的僑務大省/陳光明
……
華教縱橫
僑鄉今昔
遊子思鄉
華人掃描
唐人街掠影
人物速寫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