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鼠兔

模鼠兔,化石於20世紀70年代發現於安徽潛山古新世地層,分類上屬於哺乳綱,獸亞綱,真獸次亞綱,模鼠兔目。該化石的發現的最大意義在於確定了嚙齒類爬行動物的起源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模鼠兔
  • :哺乳綱
  • 亞綱:獸亞綱
  • :模鼠兔目
簡介,發現含義,

簡介

嚙齒類的起源,一直是多年未解的問題。過去總以北美早始新世的副鼠為樣板,推測嚙齒類起源於古新世的靈長類。近年在我國發現的新材料證實,嚙齒類應當起源於中亞:安徽潛山古新世地層中的東方曉鼠是嚙齒類的祖先類型,內蒙古的磨楔齒鼠則是最原始的嚙齒類。
從20世紀20年代起,動物學界一直認為鼠和兔沒有系統關係,兔類可能起源於偶蹄類、古老的踝節類。直到70年代在安徽潛山與曉鼠一起發現了兔形類的祖先--模鼠兔,才算重新確認了鼠和兔的親緣關係。

發現含義

在模鼠兔被發現以前,兔形目常常被認為起源於偶蹄目或踝節目動物。
化石發現地,中國安徽潛山縣汪大屋 ,化石形成時代, 晚古新世(距今約5600萬年前) 屬類: 哺乳動物、兔形目、模鼠兔目、模鼠兔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