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知覺

模式知覺

模式知覺是指嬰兒在知覺一個圖形時,不僅知覺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而是能將這些部分知覺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人臉圖案)。這種知覺能力是通過“視覺偏愛程式”(范茨設計的研究)揭示的。研究表明新生兒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模式知覺
  • 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視覺偏愛實驗,嬰兒感知覺的發展,感覺的發展,知覺的發展,

視覺偏愛實驗

視覺偏愛法是由著名心理學家范茨創立的一種研究嬰兒知覺的方法技術。他運用此方法的目的在於考察嬰兒能否在視覺上區分兩種刺激。即是否具有視覺分辨能力。在研究時,嬰兒平臥於小床上,並可以注視出現在小床上方的兩種刺激。兩刺激呈現時其間具有一定的距離,使兒童的視線無法同時聚焦於兩個刺激,只有稍稍偏動頭部,某個刺激才能完整地投入視線中。研究者在實驗時,可以從這個特製裝置的上方向下觀察嬰兒眼中的刺激物映象。一旦發覺嬰兒注視某側的刺激即按動相應一側的按鈕記錄嬰兒注視該刺激的時間。本方法的假設在於,如果兒童能夠在某個刺激物上注視了更長的時間,說明他對該刺激有所“偏愛”,也就表明他區分了這兩種刺激。
視覺偏愛法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視覺刺激分辨研究中,例如,人們已運用圖案與非圖案,有色彩與黑白刺激,二維與三維刺激,新異與熟悉刺激,母親的臉圖與陌生人臉圖等研究了嬰兒的視覺辯別力,大大豐富了兒童視覺發展的研究。
該方法的使用僅僅要求嬰兒能具備把頭部偏向一邊的能力和視線聚焦於一點的能力即可。因此,它對嬰兒的反應能力要求最低,可以廣泛使用。但是,該方法也存在不少局限,如無法知道兒童作出分辨的依據是什麼;難以區分兒童的偏愛究竟是對刺激的偏愛還是對方位的偏愛;難以說明無偏愛反應究竟是的確無偏愛反應還是兒童對兩刺激均不感興趣而未表現出偏愛來。另外,該方法只能運用於視覺研究,無法運用到其他感覺通道(如聽覺)。

嬰兒感知覺的發展

感知覺是個體認知發展中最早發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過程,所以說感知覺是嬰兒認知的開端。他們通過感知覺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並以此適應周圍環境。嬰兒感知覺活動不是被動的,其突出特徵在於它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心理過程。

感覺的發展

1.視覺技能的發展
視覺技能:視覺集中、視覺追蹤運動、顏色視覺、對光的察覺、視覺敏銳度。
2.聽覺技能的發展
聽覺發展:聽覺辨別能力、語音感知、音樂感知、視聽協調能力等。

知覺的發展

嬰兒知覺的發展:各種分析器的協調活動,共同參加對複合刺激的分析和綜合。它是對來自周圍環境的信息的察覺、組織、綜合及解釋。
1.跨感覺通道的知覺
這是指嬰兒將從不同感覺通道獲得的信息整合起來的知覺的能力,它是多種感覺形式協同活動而產生的知覺。它最明顯的表現形式是手眼協調和視聽協調。
2.模式知覺
模式知覺是指嬰兒在知覺一個圖形時,不僅知覺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而是能將這些部分知覺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人臉圖案)。
3.深度知覺
吉布森運用“視覺懸崖裝置”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約從六個多月開始,嬰兒就具有深度知覺。後來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兩個月的嬰兒也對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如心率變化)。這說明嬰兒的深度知覺不太可能是後天經驗的產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