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基礎知識

模具基礎知識是講述模具的基本構成,形狀對製品的影響,模具模型介紹等知識內容。

1. 模具的基本構成
(1)前模(母模)(定模)﹑(2)後模(公模)(動模)﹑(3)嵌件(鑲件)﹑(4)行位(滑塊)、(5)斜頂﹑(6)頂針﹑(7)澆口(入水口)
2. 模具製品形狀對製品的影響
壁厚﹐幾何形狀﹐會影響成形收縮率﹐脫模斜度大小
3. 入水口對製品收縮率的影響
入水口的尺寸大則收縮率小﹐尺寸小則收縮率大﹐料流方向平行則收縮率大﹐垂直方向則收
縮小
4. 模具壁厚過大﹑壁厚過小的影響
壁厚過大﹕(1)增加成本
(2)延長成形時間﹐生產效率降低
(3)品質難管控﹐易出現氣泡﹐縮孔﹐凹陷等
壁厚過小﹕(1)塑膠在模具內流動的阻力大。如形狀較複雜的﹐成形會困難
(2)強度較差
如果塑件的壁厚不均勻﹐那么成形過程後會收縮不勻﹐不僅造成氣泡﹑凹陷﹑變形還會存在較大的內應力。
壁厚與壁薄的交界處避免有銳角﹐過度要綬和﹐厚度應沿著塑膠流動的方向逐漸減小。
5. 圓角(R位)
設定圓角(R位)增加強度﹐使塑件不致變形或裂紋
6. 加強筋
(1)為了確保製品的強度和剛性﹐又不使塑件壁厚﹐可在塑件適當的部位設定加強筋﹐防止變形﹐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改善成形中塑膠流動的問題。
(2)加強筋的厚度不可超過塑件的50%﹐通常大約在20%左右
(3)加強筋應比塑件的平面低
7. 孔
(1)孔的周邊容易產生熔接痕﹐降低了塑件的強度﹐注意﹕孔與孔﹑孔與塑件之間的距離一般應取孔的兩倍以上
(2)孔的邊緣可用凸台加強孔的強度
(3)盲孔的深度不可超過孔徑直徑的4倍
(4)螺絲孔特別應注意孔的強度﹐孔徑的尺寸大小。如果孔徑太大打入螺絲後會有打滑的現象,如果孔徑太小則會有打不入螺絲或打爆螺絲柱。
(5) 孔柱太長(高)應注意模具排氣不良
(6)孔徑的深度最好是不超過孔徑的8倍
(7)帶有台階的孔﹐型芯分別固定在定﹑動模兩側﹐很難保證同心度﹐而且在兩個型芯的接合位易產生毛邊﹐所以應將任一方的型芯(孔徑)增大0.5MM以上﹐由另一端的導向成形
8.模具的嵌件﹑行位﹑斜頂
模具的嵌件﹐行位和斜頂通常都是鑲在模具的動模上﹐如果嵌合的不嚴密就會有毛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