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漢語詞語)

樟(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樟,讀作:zhāng。漢字基本詞義是指一種常綠喬木,木質堅硬細緻,有香氣,做成箱櫃可防蠹蟲:香~(樟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
  • 外文名:a camphor tree
  • 拼音:zhāng
  • 注音:ㄓㄤ
部首筆畫,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常用詞組,

部首筆畫

部首:木
部外筆畫:11
總筆畫:15
五筆86:SUJH
五筆98:SUJH
倉頡:DYTJ
筆順編號:112
四角號碼:4094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A1F

詳細解釋

樟 zhāng 形聲。 字從木從章,章亦聲。“章”意為“遮擋”。“木”與“章”聯合起來表示“木有香氣,可以阻擋蠹蟲”。本義:一種樹木,其香氣可以阻擋蠹蟲,避免蟲害。
常綠喬木 [camphor tree],葉卵形,夏季開黃白色小花,果實黑色,大如豌豆,木質堅固細緻,有香氣,做成箱櫃,可以防蠹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𠀤音章。《廣韻》豫樟。木也。通作章。《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樹楩楠豫章。《師古注》豫、章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別。《禮·斗威儀》君政訟平,豫章常為生。
郡名。《應劭·漢官儀》豫章郡,樹生庭中,故以名郡。
《本草》釣樟,樟之小者。

常用詞組

1. 樟蠶 zhāngcán
[wild silkworm] 野蠶之一,色綠,有長白毛,繭呈黃褐色,蛾子的翅為灰褐雜以綠色。廣東、江西等省多見。
2. 樟腦 zhāngnǎo
[camphor]由樟樹的根、莖、枝、葉蒸餾而製成的白色結晶體,可入藥。亦是工業原料。亦稱“潮腦”)。有清涼香味,用於防蛀蟲;也用於醫藥和化學工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