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葉胡頹子

樟葉胡頹子

樟葉胡頹子,拉丁文名:Elaeagnus cinnamomifolia W. K. HuetH. F. Chow. 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常綠攀援灌木,無刺;幼枝黃褐色,有稜角,被粗糠狀鱗片,老枝圓柱形;髓大,淡褐色。葉羊皮紙質,長倒卵形至寬倒披針形,稀矩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全緣,略反卷,上面綠色,幼時疏生淡黃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下面銀白色,密被白色和散生少數淡黃褐色鱗片,花柱細圓柱形,無毛,上部彎曲,頂端不超過雄蕊,柱頭微反曲。果實未見。花期11月至次年1月。

圖片取自百度圖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樟葉胡頹子
  • 拉丁學名:Elaeagnus cinnamomifoli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桃金孃目
  • :胡頹子科
  • :胡頹子屬
  • 常綠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常綠攀援灌木,無刺;幼枝黃褐色,有稜角,被粗糠狀鱗片,老枝圓柱形;髓大,淡褐色。葉羊皮紙質,長倒卵形至寬倒披針形,稀矩圓形,長6-15厘米,寬3.5-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全緣,略反卷,上面綠色,幼時疏生淡黃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下面銀白色,密被白色和散生少數淡黃褐色鱗片,側脈5-6對,與中脈開展成35-45度的角,近邊緣分叉而互相連線,上面不明顯凸起,下面顯著,網狀脈在上面顯著,下面不清晰;葉柄淡黃褐色,長8-16毫米。花銀白色,質厚,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黃褐色鱗片,近直立或下垂,常1-3花簇生葉腋短小枝上成總狀花序,花枝淡黃褐色,長4-5毫米;花梗長7毫米;萼筒圓筒狀漏斗形,略具4肋,長8-9毫米,喉部寬3.5-4毫米,向基部窄狹,基部寬1.4毫米,裂片長三角形,長5.5-6毫米,頂端漸尖,內面密被銀白色鱗毛和星狀柔毛;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葯矩圓形,長1.6毫米;花柱細圓柱形,無毛,上部彎曲,長9.5毫米,頂端不超過雄蕊,柱頭微反曲。果實未見。花期11月至次年1月。
樟葉胡頹子樟葉胡頹子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600米的山地溝邊。

分布範圍

產自廣西東部;模式標本采自廣西荔浦、金秀的老山。

本種提示

本種與宜昌胡頹子E. henryi Warb.相近,但本種的葉片長倒卵形至寬倒披針形,上面暗綠色,具稀疏鱗片;花大,白色,質厚,裂片長達6毫米,花柱不超過雄蕊而相區別。
樟葉胡頹子樟葉胡頹子

栽培技術

胡頹子耐乾旱瘠薄, 具根瘤, 可作為荒山造林、改良土壤的重要樹種,並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育苗 可用播種、壓條、扦插及嫁接等方法繁殖。種子育苗 選地勢平坦, 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做苗床,5月份果實成熟時採下,加工果實時取出種子後立即播種,胡頹子休眠期短, 發芽對溫度要求不高,對濕度要求高,接種後,要保持苗圃地土壤濕潤, 半月左右可出苗,第2年春可將幼苗帶土定植。
扦插繁殖 可用綠枝、硬枝和根段進行扦插育苗。插條剪成長15cm, 每個插條留芽3~ 4個, 用3000ppm吲哚丁酸浸漬5秒後埋入沙床中,露出先端1~ 2個芽進行催根,經常淋水保濕, 10~ 20天后檢查, 根部長出白色愈傷組織時便可進行扦插。株距9cm,行距24cm,斜插於苗床上,保持濕潤; 綠枝扦插宜在秋季進行,硬枝及根插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扦插一個月後可長出生根小苗,可施腐熟的稀薄糞水。
造林 胡頹子對環境適應性強, 屬灌木類, 樹冠小,適宜密植, 一般1× 1. 5m,每公頃6000~ 7500株,定植前挖直徑及深為60~ 80cm的定植坑,以農家肥為底肥,栽苗後澆透水。
撫育管理 栽植當年要適時中耕除草和追施肥料促進幼苗生長, 以後每年中耕除草1~ 2次,成林後每年秋季剪去過密枝條, 可按叢枝樹形管理,剪去下垂枝和櫱條,保持通風透光, 3年後進入結果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