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柳頭

樟柳頭

樟柳頭,中藥名。為姜科植物閉鞘姜Costus speciosus (Koen.)Smith的根莖。植物閉鞘姜,分布於我國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水腫臌脹,淋症,白濁,癰腫惡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樟柳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芭蕉目
  • :姜科
  • :閉鞘姜屬
  • :閉鞘姜
  • 分布區域:我國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使用注意,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白石筍《嶺南採藥錄》,廣東商陸《嶺南草藥志》,觀音姜、山冬筍、橫柯《廣西藥用植物志》,像甘庶、老媽媽拐棍、毛薑、石筍《雲南藥用植物名錄》。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性寒。

歸經

入腎經。

功效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主治

水腫臌脹,淋症,白濁,癰腫惡瘡。

相關配伍

1、治水病,樟柳根去粗皮,薄切曬乾,為末,用黃顙魚三頭,大蒜三瓣,綠豆一合,以水一大碗同煮,豆爛為度,將豆任意先吃了,卻以汁調藥末一錢匕。(《古今醫統》引《經驗方》)
2、治百子疾(臌脹),樟柳頭白色者一兩至二兩。和豬肝煎服。(《嶺南採藥錄》)
3、治水蠱症腫脹,樟柳頭之赤色者,搗爛絹包,縛臍中,病自小便出而愈。(《嶺南採藥錄》)
4、治急性腎炎水腫,閉鞘姜、白茅根、玉米須各15g,簕黨根、仙鶴草、車前草各9g。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白濁及閉口痢,樟柳頭白色者一兩至二兩。和豬精肉煎服二次。(《嶺南採藥錄》)
6、治中耳炎,鮮閉鞘姜適量。搗爛取汁,拭淨耳內污物,每日滴2-3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7、治骨折,(樟柳頭)加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廣西民族藥簡編》)
8、治陽痿,①(閉鞘姜)根莖30-60g,豬腎1個。燉熟,服湯食肉。②(閉鞘姜)30g,雞肉適量。每日1劑,水燉,分2次服。(《壯族民間用藥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或搗汁滴耳。

藥理作用

1、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舒張解痙作用。
4、降低血壓作用。
5、利尿作用。
6、鎮靜作用。

使用注意

孕婦及脾胃虛弱者禁服,不宜過量及服用鮮品;白者良,赤者不可服,誤食殺人。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採挖,去淨莖葉、鬚根,曬乾或鮮用,或切片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根莖呈指狀分枝,表面淺黃棕色,具明顯的環節,節間有鱗片樣葉柄殘基,有的有根和乾癟的鬚根。商品多為縱切、斜切或橫切片,長4-7cm,直徑2-5cm,厚2-3mm,外皮棕褐色,具縱皺,有鬚根及圓點狀的根痕和環節,切面淡灰黃色,粗糙,有深棕黃色環及點狀突起的維管束。氣微,味淡、微苦。

形態特徵

閉鞘姜,別名水蕉花《海南植物志》。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米。莖基部近木質,上部常分枝。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20厘米,寬6-10厘米,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平行羽狀脈由中央斜出,下面密被絹毛;葉鞘封閉。穗狀花序頂生,橢圓形或卵形,長5-15厘米;苞片卵形,紅色,長約2厘米,被短柔毛,具厚而銳利的短尖頭,每1苞片內有花1朵;小苞片長1.2-1.5厘米;花萼革質,紅色,長1.8-2厘米,3裂,嫩時被絨毛;花冠管長約1厘米,裂片長約5厘米,白色或紅色;唇瓣喇叭形,白色,長6.5-9厘米,先端具裂齒及皺波紋;雄蕊花瓣狀,長約4.5厘米,寬約1.3厘米,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黃色,蒴果稍木質,長約1.3厘米,紅色。種子黑色,光亮,長約3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5-1700米的疏林下、山谷陰濕地、路邊草叢、荒坡、水溝邊。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水腫,消癰腫惡瘡,落胎,殺蟲。”
2、《嶺南採藥錄》:“行水,通腸,墜胎,利二便,治十種水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