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實施監督

標準實施監督是貫徹執行標準的手段,是提高產品質量與取得經濟效益的措施,是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標準實施情況如何,可以通過監督機制進行檢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準實施監督
  • 含義:貫徹執行標準的手段
  • 目的:提高質量與取得經濟效益的措施
  • 類型:實施監督
簡介,形式,企業自我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行業監督,意義,

簡介

標準實施監督:是國家行政機關對標準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處理的活動。它是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領導和管理標準化活動的重要手段,也是標準化工作任務之一,其目的是促進標準的貫徹,監督標準貫徹執行的效果,考核標準的先進性和合理性,通過標準實施的監督,隨時發現標準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修訂標準提供依據。

形式

企業自我監督 這種監督是生產企業的一種內部監督,也可以說是第一方或供方的監督。從原材料進廠到產品加工、裝配、包裝入庫,直至產品出廠為止,在各個生產階段和工序之間都必須依據標準進行監督和檢驗。這種監督和檢驗是生產工序之一,是把好質量的第一關,是社會監督、行業監督和國家監督的基礎。

企業自我監督

社會監督 這是一種社會性的民眾監督,也可說是第二方或用戶和顧客的監督。這類監督由新聞媒介、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及產品經銷者、消費者和用戶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一般是對出廠後的產品或者企業在所從事的直接影響人民生活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中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所進行的監督。例如,商業部門、物資部門、使用部門的監督和檢驗,以及廣大消費者的反映意見等。民眾對各種違反標準的現象,可以利用社會輿論、新聞報導、民眾投訴、舉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揭露和批評。

社會監督

國家監督 這種監督是指國家授權,指定第三方具有公正立場的專門機構進行監督和檢驗。這是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產品競爭力,保障國家經濟權益和消費者利益的有效措施。

國家監督

縣級以上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我國《標準化法》的規定,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驗,並設立有專門的檢驗機構。國家級檢驗機構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劃審查;地方級檢驗機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規劃審查。這些檢驗機構的設定,為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執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
行業監督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稱行業監督。根據《標準化法》第五條規定,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因此,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本部門、本行業內標準實施情況有進行監督檢查的責任。這種監督是行政管理需要的監督。

行業監督

上述4種監督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企業監督是一切監督的基礎,也是企業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加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國家監督和行業監督是為提高全社會的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的權利,從國家的角度進行的監督;社會監督是對國家監督的補充,它雖不具備法律特性,但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各種監督對保證產品質量的目的是一致的。
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時,主要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進行檢查。其中,強制性標準(包括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是標準實施監督的重點內容,凡不執行強制性標準要求的行為,都將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其行為人將受到法律制裁;對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的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願採用,推薦性標準企業一經採用,作為組織生產依據的,也將屬於監督檢查的對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無論是強制性標準還是推薦性標準,只要被指定為產品質量認證所使用的標準,也屬於實施監督檢查的對象;企業已經申報備案的產品標準,也應作為監督檢查對象,從而保證企業產品標準的先進性和適用性,杜絕企業產品的無標生產現象;對於企業在研製新產品、改進產品和進行技術改造活動中所採用的其他一些標準,也應當列入監督檢查的對象,以促使企業技術改造的合理化和發展新品種,達到提高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意義

標準的實施是整個標準化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標準制定結束後,實施成為標準化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標準能否取得成效、實現其預定目的的關鍵。
標準的實施,就是要將標準規定的各項要求,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貫徹到生產、建設和流通中去。只有通過實施,才能實現制定標準的各項目的,充分發揮出標準化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