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關於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是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同意山西、江蘇、山東、廣東省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復函》而制定的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13號)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同意山西、江蘇、山東、廣東省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復函》(國辦函〔2018〕25號)要求,現就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優勢,聚焦發揮標準化在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作用,依法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創新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最佳化標準供給結構,完善標準化政策措施,夯實標準的技術基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標準支撐工程、海洋強省標準創新工程、新舊動能轉換標準領航工程、公共服務標準保障工程,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強保障,為全國標準化工作改革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二)基本原則。
——堅持走在前列,打造齊魯樣板。圍繞走在前列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衡量改革成效,努力建成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先行區、新型標準體系建設試驗區,打造標準化改革發展的齊魯樣板,為全國標準化改革發展貢獻山東力量。
——堅持世界眼光,創新先進標準。突出關鍵產業、關鍵技術,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培育對標一流、接軌國際的先進標準,推動我省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服務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努力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
——堅持山東優勢,突出山東特色。充分發揮山東農業大省、海洋大省、製造業大省、文化大省優勢,突出鄉村振興、海洋強省、新舊動能轉換,高標準規劃、高水平推進新型標準體系建設,顯著增強經濟質量優勢,推動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
——堅持改革引領,健全體制機制。改革標準化管理體制,完善標準化領導機制、創新機制、實施機制、監督機制、考核機制,建立政府與市場共同發揮作用的標準供給結構,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協調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
——堅持法治保障,完善制度體系。認真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加快修訂我省實施辦法,制定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等,形成支撐標準創新、套用實施的人才、政策、服務和法治保障體系,為標準化改革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三)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面完成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建立起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標準化綜合協調推進機制;健全完善有利於標準化創新發展的制度政策;初步形成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國際標準為引領、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基礎、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補充的新型山東標準體系;打造一批在全國具有引領和示範效應的標準化創新基地、創新平台、推廣套用平台和示範項目;培育一批體現山東優勢和特色的先進標準,研製更多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創造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做法。
1.鄉村振興領域。建成國家蔬菜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和優勢產業領域標準創新平台、推廣服務平台,率先建立起符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的農業農村標準體系,培育形成一批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標準化在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中的支撐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到2020年,力爭在小麥、玉米、蔥、姜、蒜、果品、水產、畜牧等優勢領域和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循環型等農業“新六產”領域制定國家標準80項,培育技術指標先進的團體標準90項;在優勢農產品、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農村電商、基層黨建、鄉村文明等領域率先制定地方標準120項。
2.海洋強省領域。建成國家海洋裝備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覆蓋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綜合管理等多領域的海洋強省建設標準體系。在海洋經濟、海洋生態領域培育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有力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科學高效的海洋綜合管理體系建設。到2020年,力爭在海洋裝備、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智慧海洋”“海洋牧場”等領域制定國際標準20項、國家標準30項;在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綜合管理、海洋港口建設等領域率先制定地方標準80項。
3.新舊動能轉換領域。建成國家新舊動能轉換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率先建立起倒逼落後產能加快化解淘汰、促進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支撐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引領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壯大的新舊動能轉換標準體系,在“十強”產業領域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領先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充分釋放標準化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門檻效應、催化效應、引領效應、倍增效應。到2020年,力爭在新興產業領域制定國際標準3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0項;在傳統產業領域培育先進適用的團體標準110項;在能耗限額、污染物排放等領域制修訂嚴於國家標準的強制性地方標準30項;在安全生產領域制定通用地方標準100項。
4.公共服務領域。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領域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率先建立起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社會治理標準體系、新型城鎮化建設標準體系,創新制定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基礎通用標準,建設一批在全國具有典型引領作用的示範樣板和服務品牌,標準化的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公共服務標準化、規範化水平顯著提高。到2020年,力爭在政務公開、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特色小鎮等領域制定國家標準30項;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制定地方標準100項。
二、主要任務
(一)改革標準化管理體制。
1.完善標準化管理體系。依法實施標準化管理,形成統一管理、分工負責、高效運行、協同推進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省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統一管理全省標準化工作,貫徹標準化法律法規,指導省直有關部門的標準化工作,在全省範圍內組織標準制定和實施,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省直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法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的標準化工作,承擔省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草擬地方標準的任務,組織本部門、本行業實施標準,依據法定職責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省直有關部門、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最佳化標準供給結構。依法深化標準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政府與市場共同發揮作用的標準供給體系。嚴格地方標準制定,加快推動地方標準向政府職責範圍內或黨建規範化需要的公益類標準過渡,為培育壯大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預留空間。鼓勵具有相應能力的社團組織制定先進適用的團體標準,支持企業自行制定高水平的企業標準,擴大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有效供給,服務“四新”“四化”發展。全面推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省質監局牽頭,省民政廳、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和各市配合)
(二)創新標準化工作機制。
1.建立先進標準培育機制。建立技術、專利、標準協同機制,將技術標準納入省科技進步獎獎勵範圍,儘快啟動評選工作,引導企業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高端化的創新路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建立領先標準培育機制,加快建設國際標準創新項目培育庫、企業標準“領跑者”培育庫、團體標準“一品一標”培育庫,培育一批國際、國內領先標準,推動質量品牌高端化。支持各級各類重大創新平台、創新型企業,在優勢領域建設國家和省級標準創新基地、標準創新平台,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先進標準。(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質監局、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配合)
2.創新標準實施機制。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制度,由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開展重要標準實施情況評估。探索建立標準化統計指標體系,納入企業統計制度,為全國建立標準化統計制度提供山東經驗。推廣“標準+認證”模式,推動先進標準實施。加大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力度,培育一批標準化實施精品項目。支持全省重點製造業集群和農業主產市、縣(市、區)及有關企業,建設國家級標準化推廣套用平台、示範推廣平台和省級標準化培訓實訓基地,加強標準的發布解讀、宣貫培訓和示範推廣。搭建與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有效銜接的省級標準化公共服務雲平台,推動標準化信息公開共享和分析使用。(省質監局、省統計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環保廳、省安監局、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和各市配合)
3.完善標準監督機制。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模式,依法對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制定進行監督,保障標準內容符合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要求。探索建立行政執法與信用約束相結合的監督檢查方式,加強對強制性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將強制性標準執行情況納入對企業的執法監督和質量信用評價,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保證強制性標準嚴格執行。支持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和消費者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地方標準監督,確保地方標準實施效果。(省質監局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和各市配合)
(三)構建新型標準體系。
1.加快國際標準創新步伐。搭建國際標準化研究平台,積極對接和承擔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任務,加強對日韓、歐美、中亞等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標準化戰略、標準體系和重要標準的研究,推進標準互認、國際標準合作和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機制建設,營造互通、互惠、互利的國際貿易環境。支持青島中德生態園標準化建設,探索建立可複製推廣的中外合作標準化模式。支持青島建設上海合作組織標準化(青島)研究中心,設立常設性的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加強國際標準化交流與合作。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工作,重點打造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濟南)、國際標準化組織監管鏈項目委員會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國際電工委員會智慧城市系統委員會國內技術對口單位等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支持我省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重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鑄造機械、高速動車、海洋裝備、船舶製造、家用電器、智慧型製造、智慧城市、物聯網、醫療器械、體育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精細陶瓷、家紡紡織、糧油加工、食品和農產品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標準,以標準“走出去”帶動裝備、技術、服務、品牌“走出去”。到2020年,力爭引導企業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0項。(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等部門及濟南、青島等市按職責分工負責)
2.制定更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濟南、青島、煙臺)、國家蔬菜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壽光、蘭陵)、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家用電器、醫療器械),爭取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雲計算與大數據、海洋裝備、動力系統、高端化工),為在優勢領域創新先進標準,制定更多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提供平台支撐。籌建山東省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建立起以山東為主、輻射華東華北地區、匯聚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人才的標準化工作平台,進一步提升山東在國家標準化建設中的貢獻力和優勢地位。支持濟南建設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鞏固和提升量子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實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攻堅行動,重點在“十強”產業領域,瞄準國際標準培育先進標準,積極制定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服務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到2020年,力爭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600項左右。(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廳、省文化廳、省旅遊發展委、省質監局、省金融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配合)
3.培育壯大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發揮山東省社會組織發展資金作用,引導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推動全省重點產業集群和優勢農產品發展。健全完善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在裝備製造、高端化工、消費品、環保等重點行業或領域廣泛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行動,分行業領域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培育庫,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指導,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瞄準國際標準、體現山東優勢、代表先進水平的領先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和品牌高端化。到2020年,在62個重點製造業集群和71個優勢農產品領域培育團體標準200項;企業自我聲明公開的標準中自主制定的標準比例達到85%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環保廳、省質監局、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配合)
4.提升地方標準質量水平。按照控制總量、提升存量、最佳化增量的原則,依法推進地方標準管理改革,強化地方標準的公益性、基礎性定位,嚴格將地方標準控制在履行巨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安全防範等公共職能需要和基層黨建規範化需要的範圍之內。建立實施重要地方標準立項和審查聽證制度,提高地方標準質量水平。加快建立地方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推行地方標準全文免費公開,實現地方標準即時可查可用。依法規範市級地方標準管理,形成省、市兩級協調配套的地方標準體系。到2020年,制定省級地方標準430項,基本滿足鄉村振興、海洋強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服務領域基礎通用標準的需求。(省質監局牽頭,各市配合)
(四)強化標準化基礎支撐。
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將標準化理論、政策納入全省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的教學內容,提升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標準化意識和管理標準化工作的能力。把標準化列為企業家培訓項目的重要內容,推動建立企業家標準化聯盟。積極推動高等院校開展標準化人才培養工作,支持濟南大學、青島大學、聊城大學等高校加強標準化學科或標準化專業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的標準化學院;支持校企聯合、軍民融合,加快建立一批標準化培訓基地、實訓基地。加強對企業技術人員的標準化培訓,著力培養複合型人才。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等的合作與對接,推薦我省技術專家和科技人才到國際標準化技術機構交流任職,培育一批國際標準化專家。支持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青島),培育壯大國際標準化人才隊伍。(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質監局、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濟南、青島、聊城等市配合)
2.加大投入力度。省級統籌標準化建設和相關領域資金,積極支持實施標準化戰略和各項標準化扶持、資助、獎勵政策。省財政對每個區域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領域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扶持資金200萬元、100萬元;對每個國家級標準化推廣套用平台(示範推廣平台)給予一次性扶持資金100萬元;對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的單位分別給予一次性扶持資金100萬元、50萬元;對承擔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的單位分別給予一次性扶持資金50萬元、30萬元;對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和小麥、玉米、蔬菜等優勢農業領域的重點國家標準,以及鄉村振興、海洋強省、新舊動能轉換領域具有重大創新引領作用的國家標準每項給予一次性資助資金50萬元,對主導制定的其他領域的重點國家標準每項給予一次性資助資金20萬元。充分發揮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支持實施標準化戰略和新型標準體系建設。(省財政廳牽頭,省質監局配合)
3.完善扶持政策。落實財稅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土地、項目審批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承擔國際或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組織秘書處工作,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企業開闢綠色通道,給予重點支持。將標準化信息納入山東省企業融資服務網路系統,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標準化實力強、水平高的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融資擔保機構優先提供融資增信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科技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金融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省質監局、山東銀監局、山東保監局配合)
4.提升標準化服務能力。放開標準化服務市場,大力發展標準服務業,培育新型標準創新組織和服務機構,形成以市場化、專業化、規範化、國際化為導向,覆蓋全領域、全鏈條的標準化服務支撐體系。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支持標準化科研機構提升標準化服務能力,拓展市場化服務業務。鼓勵民間資金參與標準化創新和服務機構發展,引導有能力的社會組織參與標準化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支持第三方標準化服務機構開展標準研製、推廣實施、比對評價等工作。(省質監局牽頭,省編辦、省財政廳等部門配合)
5.加強標準化法治建設。加快修訂《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辦法》,配套制定山東省地方標準管理的相關政策性檔案,以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標準化專項資金管理、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管理、團體標準管理、企業標準“領跑者”管理等有關政策、規定,為標準化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省質監局、省法制辦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環保廳、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配合)
三、重點工程
(一)實施鄉村振興標準支撐工程。
1.完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廳、省質監局、省糧食局、省畜牧獸醫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省科技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旅遊發展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和各市配合)
加強山東蔬菜標準建設。(省農業廳牽頭,省質監局和有關市配合)
專欄1 農業標準化創新基地、平台重點建設項目
標準創新基地、中心(2個):國家蔬菜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壽光、蘭陵)、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認證)。
標準創新平台(39個):田園綜合體標準創新平台(沂南)、小麥標準創新平台(齊河)、玉米標準創新平台(肥城)、大米標準創新平台(東營)、綠茶標準創新平台(日照、青島市嶗山區、煙臺)、蘋果標準創新平台(棲霞)、冬棗標準創新平台(濱州市霑化區)、蜜桃標準創新平台(蒙陰)、油用牡丹標準創新平台(菏澤)、大蔥標準創新平台(濟南市章丘區)、生薑標準創新平台(萊蕪)、大蒜標準創新平台(金鄉)、馬鈴薯標準創新平台(滕州)、蘿蔔標準創新平台(濰坊)、大白菜標準創新平台(膠州)、芹菜標準創新平台(平度)、黃瓜標準創新平台(濟陽、沂南)、蘆筍標準創新平台(曹縣)、山藥標準創新平台(定陶)、食用菌標準創新平台(鄒城)、花卉標準創新平台(青州)、西洋參標準創新平台(文登)、金銀花標準創新平台(平邑)、中藥材標準創新平台(莒縣)、大閘蟹標準創新平台(東營)、鯉魚標準創新平台(東平、東阿)、大銀魚標準創新平台(臨沂)、地方畜禽品種資源標準創新平台(生豬〔萊蕪、臨沂、濟南、煙臺〕、肉牛〔無棣、梁山、陽信〕、羊〔萊蕪、沂源、單縣、嘉祥〕、雞〔汶上、莒縣〕、驢〔東阿〕)、肉雞標準創新平台(煙臺、濰坊、陽穀)、蛋雞標準創新平台(莘縣)、肉鴨標準創新平台(新泰、昌樂)、毛皮動物標準創新平台(文登、諸城、海陽)、糧改飼標準創新平台(泰安、濟寧、東營)、健康肉供應鏈標準創新平台(禹城、萊州、鄆城、冠縣)、阿膠標準創新平台(東阿)。
標準化示範推廣平台(7個):中國現代農業標準化服務推廣套用平台(淄博市臨淄區)、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標準化示範推廣平台(沂南);魯東農業標準化培訓實訓基地(煙臺)、魯西農業標準化培訓實訓基地(聊城)、魯南農業標準化培訓實訓基地(濟寧)、魯北農業標準化培訓實訓基地(德州)、魯中農業標準化培訓實訓基地(淄博)。
農業園區標準化提升工程項目(14個):濟南農業高新科技產業開發區、青島農業“新六產”綜合示範區、棗莊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煙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濟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臨沂國家林產科技示範園、中國(日照)現代林業科技示範區、德州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產業園區、聊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濱州國家級糧食產業循環經濟示範區、菏澤牡丹現代產業特色產業園。
2.實施系列標準化培訓行動,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省質監局牽頭,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廳和各市配合)
3.發揮標準規範作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省委宣傳部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體育局、省質監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和濟寧、臨沂等市配合)
4.深化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省委農工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教育廳、省環保廳、省質監局、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和有關市配合)
5.探索鄉村治理標準化,推動鄉村組織振興。(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省農業廳負責,省國土資源廳、省商務廳、省旅遊發展委、省質監局、省畜牧獸醫局配合)
專欄2 農業農村領域重點標準、試點示範培育項目
  
國家標準(44個領域):糧食分等定級和良種選育國家標準(小麥、玉米),蔬菜種苗繁育、種植加工、分等定級、經營交易國家標準(蔥、姜、蒜、大白菜、黃瓜等)、蔬菜質量監測國家標準、蔬菜產品追溯國家標準、蔬菜通用技術規範標準,田園綜合體建設指南、鄉村旅遊服務規範、農村電商服務規範、鄉村創業創新平台建設指南,農村移風易俗規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範,農業社會化服務規範(產權流轉、農業生產託管、疫情疫病防控、標準化服務、農機服務),精準扶貧國家標準(電商扶貧、旅遊扶貧、扶貧車間、村級扶貧專崗),玉米一次性施肥技術指南,水稻品種全生育期耐鹽性鑑定。
團體標準(71個領域):章丘大蔥、唐王大白菜、明水白蓮藕、鮑家芹菜、趙八洞香椿、仁風西瓜、曲堤黃瓜、瓦西黑皮冬瓜、北園大臥龍蓮藕、膠州大白菜、馬家溝芹菜、西長旺白蓮藕、魯村芹菜、祁家芹菜、滕州馬鈴薯、滕州大白菜、麻灣西瓜、大王秦椒、萊陽芋頭、煙臺地黃瓜、昌樂西瓜、桂河芹菜、壽光獨根紅韭菜、浮橋蘿蔔、壽光大蔥、昌邑大姜、安丘大蔥、夏莊大金鉤韭菜、前嶺山藥、壽光化龍胡蘿蔔、安丘兩河大蒜、壽光羊角黃辣椒、青州銀瓜、金鄉大蒜、胡集白梨瓜、鄒城食用菌、嘉祥細長毛山藥、王晉甜瓜、新泰芹菜、馬家寨子香椿、乳山生薑、濤雒芹菜、萊蕪生薑、萊蕪大蒜、萊蕪雞腿蔥、高莊芹菜、蒼山大蒜、蒼山辣椒、蒼山牛蒡、沂南黃瓜、沂水大姜、跋山芹菜、八湖蓮藕、雙堠西瓜、孝河藕、胡陽西紅柿、武城辣椒、齊河西瓜、許營西瓜、陽穀朝天椒、鄒平細毛山藥、東明西瓜、定陶山藥、曹縣蘆筍、莒南花生、臨沭花生、沙溝芋頭、日照綠茶、莒縣桑蠶繭、庫山丹參、庫山黃芪。
國家級試點示範項目(15個):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壽光、安丘)、國家休閒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區(蘭陵)、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標準化示範區(東營)、國家黃瓜生產標準化示範區(濟陽)、國家黑毛驢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區(東阿)、國家苗木花卉綜合標準化示範區(泰安市泰山區、青州)、國家農商互聯標準化示範市(濰坊)、國家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費縣、曲阜、青州、棗莊市山亭區)、國家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標準化試點(臨邑)、國家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試點(汶上)。
省級試點示範項目(62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東營市墾利區、日照市東港區);蘋果標準綜合體建設試點、大櫻桃標準綜合體建設試點、葡萄酒一二三產融合標準化試點(煙臺);肉牛標準綜合體建設試點(陽信);標準化農場和農業機器人研發試點(青島西海岸新區);綠色產業園區標準化試點(萊西);田園綜合體建設標準化試點(沂南、沂水、蒙陰、青島市即墨區、萊西、平度、濟寧市任城區、汶上、莒縣、威海高新區、昌邑);精準扶貧標準化試點(鄄城、費縣、莒縣、膠州)、農村電商標準化試點(鄆城、蒙陰、萊陽、金鄉、泰安市泰山區);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濟南市章丘區、青島市嶗山區、淄博市博山區、樂陵、齊河、泰安市岱嶽區、五蓮、莒縣、臨邑、泗水、沂南、郯城、濱州經濟開發區、東明、曹縣、巨野、單縣);鄉村旅遊標準化試點(萊蕪市萊城區、淄博市淄川區、夏津、高唐、茌平、昌樂、沂南);循環農業標準化試點(東營市河口區、禹城、煙臺市福山區、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萊蕪市萊城區、臨沂市河東區、博興、冠縣、陽穀、曹縣)。
(二)實施海洋強省標準創新工程。
1.加快現代海洋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海洋與漁業廳、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青島、東營、煙臺、威海、濰坊、日照、濱州等市配合)
2.加快海洋生態保護標準體系建設。(省海洋與漁業廳、省環保廳牽頭,省質監局、煙臺市配合)
3.加快海洋管理標準體系建設。(省海洋與漁業廳牽頭,省質監局配合)
專欄3 海洋強省領域標準化重點培育項目
標準化創新基地、平台(4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海洋裝備)、海洋化工標準創新平台(濰坊)、海洋生物標準創新平台(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海洋標準質量戰略發展研究平台(威海)。
國際標準、國家標準(20個領域):高端深海鑽進裝備、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裝備、冷藏貨櫃船、船舶與海上技術、海洋離岸平台纖維繩索、高端海洋石油裝備、海洋生物基因庫、海洋生物醫藥、微藻種質資源庫、魚類腸道微生物篩選、可燃冰開採、海洋牧場、海洋環境監測探測、海洋衛星遙感、活性物質創新藥物、海藻類海洋化學藥物、海洋功能性食品與化妝品、海水淡化、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經濟管理。
地方標準(19個領域):海洋執法、海島綜合保護與利用、海域綜合管理、海洋安全生產、保護區分類管理、入海污染物排放、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海洋生態環境數據標準化處理、海洋生態環境評價、海洋生態修復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監管、海洋生態環境應急跟蹤與處置、海洋經濟調查、海洋觀測、海洋防災減災、海洋港口管理、野外魚類樣本採集、魚類腸道微生物篩選、科研魚類生殖隔離。
試點示範項目(12個):國家水產健康養殖標準化示範區(濱州北海新區、蓬萊、日照市嵐山區)、國家海洋牧場標準化示範區(青島、煙臺、濰坊、威海)、黃海冷水團優質魚類綠色養殖標準化示範區(日照)、黃河入海口生態漁業標準化示範區(東營市河口區)、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長島),海藻生物產業標準化試點、海洋魚類基因庫標準化試點(青島西海岸新區)。
(三)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標準領航工程。
1.全面提升製造業標準化水平。緊密銜接《〈中國製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突出工業強基和智慧型製造,供給先進適用標準,以標準引領“山東製造”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圍繞發展量子通信、高端伺服器、智慧型家電、工業網際網路、鑄造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石油工程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綠色製造、高端化工、體育裝備產業等,推動技術創新與標準研製同步,鼓勵掌握自主創新技術的企業將關鍵共性技術、專用性技術和產品技術轉化為先進標準,推動提升為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加快培育形成新動能。支持造紙、食品、紡織、服裝、家具、汽車、工程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引導重點產業集群制定實施高水平的團體標準,以先進標準助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形成新動能。圍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制定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創新共同體標準,加大中小企業標準化推進力度,培育一批以標準提質量、實現品牌高端化的中小企業標準化示範典型。著力打造一批製造業標準化精品項目,重點培育和提升青島、東營、棗莊、濟寧、濰坊等一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青島城陽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標準化試點項目,形成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標準化典範。(省質監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體育局、省中小企業局等部門和各市配合)
專欄4 製造業領域標準化重點培育項目
標準創新基地、中心、平台(8個):國家新舊動能轉換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濟南、青島、煙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家用電器)、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醫療器械)、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雲計算與大數據)、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高端化工)、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動力系統);山東省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山東省碳纖維標準創新平台(威海)。
國際標準(21個領域):量子通信設備、高端伺服器、物聯網、分布自動化管理系統、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智慧型家電、高檔數控工具機、高速動車、汽車動力總成、高端石油裝備、核電裝備、精細陶瓷、高端體育器材、高分子樹脂材料、多功能顏料和體質顏料、納米材料、精密醫療器械、往復式內燃機、紡織鋪地物清洗與維護、硫脲。
國家標準、行業標準(45個領域):量子通信設備、高端伺服器、新型顯示技術、雲作業系統、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工業雲製造、雲計算裝備、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控制器、高端液壓元件、高檔數控工具機、高速動車、高檔客運列車、新能源汽車、往復式內燃機、活塞、航空發動機、航空鋁型材、鈦金緊固件、航電設備、超深井鑽機、風能光能互補、先進燃料電池、大功率風機、海上風電機組、中高溫高效太陽能集熱、光伏系統集成、智慧型輸變電設備、高壓超高壓成套設備、高速鐵路變壓器、核電裝備、碳纖維、農業裝備、土方機械、複印紙、塗布紙和紙板、精細化工、煤化工、鹽化工、肥料、澱粉糖、毛巾、鞋類、中成藥生產。
團體標準(62個領域):數控工具機產業集群、智慧型輸配電產業集群、高速列車產業集群、中小工具機產業集群、石油裝備產業集群、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功能糖產業集群、生物蛋白肽產業集群、氟矽材料產業集群、耐火材料產業集群、鋰電產業集群、防水材料產業集群、土工合成材料產業集群、電動車產業集群、風電產業集群、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家紡產業集群、化縴繩網產業集群、液壓升降機械產業集群、泵業及電機減速機產業集群、鍛壓裝備產業集群、小型裝載機產業集群、礦山機械裝備產業集群、磁電設備產業集群、食品機械產業集群、節能環保設備產業集群、動力機械產業集群、農業機械產業集群、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起重機產業集群、機電工具產業集群、軸承產業集群、汽車及配件產業集群、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專用汽車產業集群、車輛製造及配件產業集群、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石油化工產業集群、橡膠輪胎產業集群、鹽化工產業集群、複合肥產業集群、鋼結構產業集群、特種鋼材產業集群、鋼球產業集群、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商用廚具產業集群、家具產業集群、家電產業集群、陶瓷產業集群、高檔紙業產業集群、輸配電產業集群、電線電纜產業集群、電工電器產業集群、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內河造船產業集群、造船及零部件加工產業集群、電梯產業集群、酒類包裝產業集群、塑膠產業集群。
試點示範項目(2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範區(青島、東營、濟寧、棗莊、濰坊)、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標準化試點(青島)、國家製造業名城標準化示範城市(煙臺)、高端裝備標準化試點(濟南鑄造機械、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淄博智慧型電力裝備、東營高端石油裝備、煙臺風電裝備、威海醫療器械、濰坊動力總成、濟寧軌道交通制動盤、泰安特高壓輸變電裝備、萊蕪新能源充電樁、日照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濱州基建裝備、德州體育裝備、聊城新能源裝備、臨沂工程機械、菏澤節能變壓器)。
2.切實加強服務業標準化建設。重點在現代金融、數字創意、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商務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制定一批術語、規範類基礎標準,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在精品旅遊、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住宿餐飲、文化創意等生活性服務業領域,制定一批服務基礎要求和服務質量監測評價標準。圍繞促進旅遊業與上下游產業相融合,加快支撐鄉村旅遊、工業旅遊、房車露營、低空飛行、中醫藥健康養老、會展旅遊等新業態發展的標準研製,重點打造一批旅遊城市、旅遊度假區、重點景區、星級飯店、旅遊購物、旅遊餐飲等標準化示範項目。圍繞醫養結合產業發展,加快制定醫養結合機構分類與認定通則等基礎標準,構建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推動國家醫養結合示範省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牽頭,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遊發展委、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等部門、單位和各市配合)
專欄5 現代服務業領域標準化重點培育項目
國際標準(1個領域):城鄉環衛服務(昌邑)。
國家標準(8個領域):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醫養結合、精品旅遊、服裝定製、城鄉環衛服務。
地方標準(20個領域):現代金融、數字創意、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商務諮詢等術語、規範標準;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住宿餐飲、旅遊服務、文化創意等基礎要求和質量監測評價標準。旅遊(含休閒)相關產業統計分類標準、好客人家服務與評定標準、山東客棧服務與評定標準、山東省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評定標準、醫養結合機構分類與認定通則、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服務規範。
團體標準(8個領域):現代物流產業集群、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旅遊產業集群,以及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餐飲服務、酒店服務、魯菜。
試點示範項目(30個):國家環衛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昌邑)、國家養老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榮成)、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德州、臨沂、淄博)、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地區(臨沂、齊河);全域旅遊標準化試點(蓬萊)、齊長城石屋人家“一線五村”旅遊標準化試點(萊蕪)、滄浪人家旅遊民宿服務標準化試點(棗莊)、嶗山民俗服務標準化試點(青島市嶗山區)、泰山景區客運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泰安)、阿膠中醫藥健康體驗旅遊標準化試點(東阿);醫養結合標準化試點(茌平、東阿、德州市德城區、平原、鄄城、日照市東港區、莒縣)、智慧養老標準化試點(濟南);大數據產業園綜合服務標準化試點(濱州),智慧家庭標準化試點、國家級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標準化試點(青島);冷鏈物流標準化試點(淄博市張店區、日照市嵐山區、蘭陵、陽信);電子商務服務標準化試點(菏澤市牡丹區、濟寧市任城區)。
3.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化。加快健全支撐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節能、環保地方標準體系,形成服務綠色發展的標準倒逼機制。圍繞生鐵、粗鋼、電解鋁、煤炭、煤電、玻璃、水泥、電動車、輪胎等行業領域去產能,實施化解過剩產能標準倒逼工程,推廣造紙行業以標準倒逼產業升級的做法,制定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排放標準等污染物排放、能耗限額和安全生產地方標準,強化質量、安全、環保、能耗等標準的硬約束,倒逼過剩產能加速化解和落後產能加快淘汰。實施“工業綠動力”標準保障工程,完善“工業綠動力”標準體系。加快制定重點工業產品取水定額、主要農作物灌溉定額等節水地方標準。圍繞貫徹落實《山東省循環經濟條例》,實施循環經濟標準化示範工程,培育一批在全國具有示範帶動效應的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推動完善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領域標準體系,提高全省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研究制定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分類處置標準。圍繞實施河長制、湖長制,推動山東省生態河道評價標準的貫徹實施,做好河長制資料庫結構與交換標準等重要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質監局、省安監局、省節能辦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深入推進軍民融合標準化建設。加強軍民融合標準化項目建設,重點在核電裝備、電線電纜、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軍民融合標準化示範典型。大力推進青島軍民融合標準化試點建設,重點圍繞軍民科技產業發展、軍地人才培養、裝備技術保障、軍隊社會化保障等領域,建立健全軍民融合標準體系,推動軍地資源共享、產業融合發展、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努力為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提供經驗和示範。(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省國防科工辦、省委軍民融合辦、青島市按職責分工負責)
5.著力推動標準化與品牌建設深度融合。加快制定“厚道魯商”“好品山東”“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好客山東”“食安山東”等公共品牌通用評價規範,建立系統、協調、完善、科學的品牌評價標準體系,有效支撐品牌高端化發展。加強品牌建設團體標準研製,完善品牌建設的市場化機制。打造集品牌大數據、品牌孵化、品牌價值評價、品牌價值提升、品牌展示交流、品牌服務機構與人才培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品牌建設平台,完善協調配套的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為品牌高端化提供有力支撐。實施標準品牌化工程,鼓勵和引導企業制定實施先進標準,打造標準品牌,以標準的影響力增強品牌的生命力,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和美譽度,實現標準化與品牌高端化深度融合。(省質監局牽頭,省委宣傳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旅遊發展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配合)
(四)實施公共服務標準保障工程。
1.全面推行政務服務標準化。圍繞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政務環境,加強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強化審批事項標準化管理,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能。建立與現代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政府服務標準體系。加快制定政務服務工作規範、“一次辦好”地方標準,最佳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能。強化依標準實施管理,引導各級政府部門通過實施標準履行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職能。總結推廣“新泰政務服務”標準化經驗,推進全省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全面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探索以“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為主線的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模式。(省編辦、省政府辦公廳、省質監局牽頭,省直有關部門配合)
2.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圍繞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重點完善公共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公共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建設標準、管理標準和服務標準,推動城鄉、區域之間標準銜接。持續開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加強教育區域布局、學校辦學條件、督導評估等標準化研究,培育一批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示範項目。總結“濟南勞動就業服務”“煙臺芝罘區就業創業服務”國家標準化試點經驗,完善就業政策法規諮詢、信息發布、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就業失業登記等服務標準體系。深入推進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醫療衛生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省質監局和有關市配合)
3.積極推進社會治理標準化建設。圍繞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把標準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合到社會治理之中,以標準固化和推廣社會治理的成功模式和先進經驗。在高效回應民眾訴求方面,推廣“濟南12345市民熱線”服務標準化經驗,推動《政府熱線服務規範》國家標準實施。在特殊人群幫教方面,完成“濟南歷下區”“濟寧嘉祥”“日照五蓮”“煙臺招遠”社區矯正服務標準化試點,加大試點經驗推廣力度。在城鄉社區格線化治理方面,培育以“濟南甸柳”“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鎮”為代表的標準化試點,研究制定我省格線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信息化支撐與服務地方標準。(省質監局、省司法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配合)
4.紮實做好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建設。加快青島、威海、鄒城、臨沂市河東區等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建設,重點研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人文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地方標準,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平。加快建立貫穿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以及覆蓋綠色建築全生命周期的成套技術標準體系。研究制定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標準。突出經濟效益和生產、生態、生活融合發展,探索研製特色小(城)鎮建設領域相關標準,促進特色小(城)鎮實現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加快培育新經濟成長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質監局負責,有關市配合)
專欄6 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重點培育項目
國際標準(2個領域):市民訴求的回應與反饋(濟南12345)、智慧城市。
國家標準(8個領域):行政審批服務、政務公開、高效回應民眾訴求、特殊人群幫教、社區矯正服務、智慧城市、特色小鎮、低影響雨水開發綜合利用。
地方標準(17個領域):政務服務工作規範、“一次辦好”地方標準;公共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水利現代化評價、水利水電BIM標準體系、水資源監測設施建設管理標準、水利大數據服務平台技術規範、水利物聯網終端技術規範;網路市場大數據監管與服務、放心消費示範單位標準;糧食大數據分類、存儲、共享技術規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
試點示範項目(30個):國家政務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新泰)、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濟南)、國家就業創業服務標準化試點(煙臺市芝罘區)、國家政府熱線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濟南12345)、國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標準化試點(淄博、東營)、國家軍民融合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青島)、國家社區衛生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濟寧)、國家社區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威海)、國家公共運輸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濟南)、國家捷運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青島)、國家民聲熱線服務標準化示範項目(青島市城陽區)、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青島、威海、鄒城、臨沂市河東區);醫療衛生服務標準化試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社區矯正標準化試點(濟南市歷下區、嘉祥、五蓮、招遠)、城鄉社區治理標準化試點(濟南甸柳、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鎮)、特色小鎮建設標準化試點(日照巨峰鎮綠茶特色小鎮、日照白鷺灣科技金融小鎮、威海文峰森林康養小鎮);智慧垃圾分類減量服務標準化試點(青島市嶗山區);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標準化試點(膠州);刁鎮新生小城市標準化試點、孔村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濟南)。
四、實施步驟
山東省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全面啟動,深化改革階段(2018年)。制定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改革試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啟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辦法》的修訂和《山東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的制定,完成企業標準“領跑者”、團體標準、試點示範項目、標準化技術組織等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標準化人才、經費、政策、服務等保障措施;啟動首屆技術標準類科技進步獎評選工作;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標準支撐工程、海洋強省標準創新工程、新舊動能轉換標準領航工程、公共服務標準保障工程,推進重點標準制定和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完成各類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創新平台、推廣套用平台、示範推廣平台、培訓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完成山東省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建設工作;建立起國際標準創新項目培育庫、企業標準“領跑者”培育庫、團體標準“一品一標”培育庫;加快推進農村“七改”標準制定;完成田園綜合體建設規範、鄉村創業創新平台建設規範、精準扶貧等重點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啟動“泰山品質”認證工作。
(二)全面推進,深入實施階段(2019年)。進一步修訂完善《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辦法》和《山東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調整完善國際標準創新項目培育庫、企業標準“領跑者”培育庫、團體標準“一品一標”培育庫,各類標準培育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完善標準實施機制和監督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標準支撐工程、海洋強省標準創新工程、新舊動能轉換標準領航工程、公共服務標準保障工程,完成系列重要標準制定;加快推進制定國家蔬菜標準,完成63個地方名蔬菜品牌標準的制定工作;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七改”標準體系建設;各類創新基地、創新平台、推廣套用平台、示範推廣平台、培訓實訓基地高效運行,完成標準制定、推廣套用、培訓實訓等年度任務;山東省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技術能力不斷提升,全面開展優勢領域國家標準和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評工作。
(三)全面完成,總結提升階段(2020年)。全面完成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完成《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辦法》的修訂和《山東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的制定,並頒布實施;標準化體制機制高效運行;標準化制度政策保障有力;國際標準創新項目培育庫、企業標準“領跑者”培育庫、團體標準“一品一標”培育庫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培育出一批體現山東優勢、支撐齊魯樣板的領先標準;持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標準支撐工程、海洋強省標準創新工程、新舊動能轉換標準領航工程、公共服務標準保障工程,各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和團體標準培育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以國際標準為引領、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基礎、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補充的新型標準體系;“十強”產業和蔬菜、果品、水產、畜牧等優勢領域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制定任務全面完成;國家和省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全面建成;全面挖掘、總結試點成效,塑造鄉村振興、經略海洋、新舊動能轉換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可複製推廣的制度機制和經驗做法,打造齊魯樣板;山東標準化建設水平和品牌效應充分顯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山東省實施標準化戰略(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推進標準化戰略實施和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省質監局負責)
(二)推進省部共建。簽署省政府與國家標準委推進標準化建設戰略合作協定,建立省部聯合推進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努力創造山東經驗。把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納入全省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海洋強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抓好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省政府辦公廳、省質監局負責)
(三)加強考核評價。開展標準化工作考核評價,督促各級、各部門依法落實標準化管理職責,形成強有力的工作導向。建立科學規範的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評估體系,對試點工作實施動態評估,確保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省質監局、省統計局、省委組織部負責)
(四)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作用,加大對實施標準化戰略、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山東標準建設的宣傳力度,及時總結標準化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海洋強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典型經驗做法,樹好標桿示範,宣傳好理念方法,講好標準化故事,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標準制定、實施和監督,為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讓標準成為代表山東精神、體現山東理念、樹好山東形象、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新名片。(省委宣傳部牽頭,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質監局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