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廟

樊噲廟

樊噲廟位於焦作市博愛縣南三公里處的高廟鄉朱營村。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座北向南,元代不廈兩頭造建築。其面闊三間(8.70米),進深三間(8.6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噲廟
整座建築座落在1米的高台上,粗獷簡潔。建築前置月台,六級台階。大殿置前廊,前檐柱為小八角石柱,柱頭砍殺,有柱側腳和柱生起,蓮花覆盆柱礎,柱上雕花卉圖案。檐下置四鋪作單下昂內轉五鋪作異形栱。大殿前檐當心間補間鋪作兩朵,次間各一朵,後檐當心間補間鋪作一朵,次間無補間鋪作。補間鋪作櫨斗為瓜楞斗,壁內依次為泥道栱、泥道慢栱、柱頭枋和正心榑。材寬8厘米,昂嘴扁瘦,厚3厘米,呈琴面狀。昂後尾帶翹,上置互動斗和捲雲栱,耍頭後尾帶翹和挑斡直至老檐檁下單栱鋪作,挑斡下刻成捲雲狀。柱頭鋪作後尾出單杪,耍頭後尾承梁頭,其餘結構同前檐。老檐柱間置闌額,上不施普柏枋,額枋上施單栱造,當心間施兩朵,次間各一朵。室內梁架採用草栿造,置三椽栿和四椽栿,四椽栿前後端置老檐柱和後檐柱上,蜀柱上置斗栱支撐平栿,平栿上置叉手和蜀柱,蜀柱上置丁華抹頦栱以支撐脊榑,蜀柱兩側以合 資固。室內榑、平 下置襻間鋪作和襻間枋。灰布筒板瓦覆頂,置五脊六獸,檐頭和排山勾滴有虎頭、盤龍、福、祿、壽等圖案。木製望板。大殿因梁頭朝北,民眾俗稱倒梁廟。鋪作、闌額和大殿內壁上均有彩繪痕跡,殿內檐下可見山水、花草、人物、動物畫面十餘,基本保持宋元時期特徵。
樊噲廟大殿為典型的元代建築,無論是檐下的小八角石柱,還是斗栱、耍頭以及殿內梁架、叉手等做法,都體現了元代建築風格,是時代較早的古建築,對研究中國建築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文物部門主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