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縣雲嶺中學

樅陽縣雲嶺中學

解放前,這裡是楊家享堂,曾辦過家族學校―私塾,1950年由楊慎操、楊英華、吳春生利用楊家享堂房子創辦養正國小,屬以身養校,1953年撤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樅陽縣雲嶺中學
  • 創辦時間:1950年
  • 創建人:楊英華、吳春生
  • 現狀:撤併
學校簡介,校容校貌,辦學規模,所授榮譽,外界評價,

學校簡介

雲嶺初級中學位於金社鄉崇嶺、秀山、塘莊三村交界處的土基嶺。

校容校貌

學校群山環抱、環境優美,交通便捷,辦學歷史悠久。

辦學規模

1959年春籌辦白雲林業中學,屬民辦公助性質,隸屬白雲區領導,首任校長左炎樂,當年秋季招收初一新生100人,教職工10人,利用楊家享堂的房子作校舍,校園面積約10畝,為便於學生實踐,當時白雲區將學校周圍約50公頃的國有山場劃歸林校管理。
1962年春,王光宇任校長,當時白雲林中已發展成6個教學班(初一、二、三各兩個班),有學生300人,教職工20人。辦學方式為半林半讀,在此期間,王校長副食師生建窯燒磚,建造兩間教室,9間宿舍。
1970春,陶慶如由浮山中學調至白雲林中任校長,在陶校長的帶領下,廣大師生艱苦創業,將校園由原業10畝擴大到25畝。當時白雲區集中全區民師經費支援白雲林中建設,建了6棟1230平方米的磚瓦結構的教室和教師房間。期間1970年至1974年一直是6個教學班。1975年春,白雲林中增高中部,並於當年招生了兩個高一班,學生100人,此時的白雲林中已有8個教學班,學生400人,教職工28人,這期間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3月29日,學校附近崇嶺村的個別不法分子煽動落後民眾哄搶山林。在陶林長的帶領下,廣大師生同這伙不法分子作了堅決鬥爭,保護了國有山場。當天有不少師生被不法分子打成重傷,後來公安部門懲治了為首的不法分子,史稱“329”事件。
1982年春,白雲林中撤銷高中部,更名為樅陽縣雲嶺初級中學,行政隸屬白雲區,屬區重點初級中學,列為縣首批辦好的國中之一,學校由以前的民辦助改為公辦,學生來源於白雲區6個鄉,校長仍是陶慶如,如有教職工26人。
1982年秋,陶少啟任雲嶺初級中學校長。陶校長上任後,多方籌措資金建造了一棟360多平方米的磚瓦結構的教師宿舍,並將校周圍砌成圍牆。1983年秋面向全區統招尖子生50名。當時學校有6個教學班,教職工26人,學生320人。
1984年,甘文彪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85年,該校多方籌措資金接通了高壓線路,在校內架了變壓器,解決了學校的照明用電問題。1989年,學校自籌資金建了一棟18開間的教師宿舍樓;1989年劉振老師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1991年校長甘文彪同志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1986年實行鄉鎮財政包乾,但云嶺國中是縣財政供給的兩所國中之一。這期間“雲中”一直是6個教學班,學生320人左右,有教職工26人。
1992年撤區並鄉後,雲嶺國中隸屬於金社鄉,校黨支部改為雲嶺黨小組。學校在很少外援的情況下,開源節流又建了3層120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1995年“普九”工作全面啟動,學校發展更為迅速,相繼於1997年、1999年建造了1500多平方的綜合樓1棟,禮膳堂1座,並將原來的磚瓦結構的教室改建成學生宿舍。能容納250多人住宿,學校還添置了100張高低床;打了兩口井,校園面積由原來的25畝擴大到30畝。校園內教學樓、禮膳堂、綜合樓、教師住宅樓、學生宿舍樓排列有序,教學用房生均建築面積562平方米。 2001年,校園面積約2萬平方米,另有山場20公頃。全校12個教學班。學生778人,教職工48人。

所授榮譽

雲嶺國中是全縣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學校之一,1987年春就建章立制建立考勤考績等一系列的獎勵制度。
雲嶺國中堅持以教育質量求發展。自創辦以來,向高一級的學校輸送了近萬名合格畢業生。中考成績一直處於區鄉榜首,在縣教委進行的兩次全縣中考成績評比中,1990年獲全縣第二好成績,初三畢業班教師得到了縣教委獎勵。1999年中考成績各科總分全縣第五,升學率第三。在全縣教育教學質量評估中獲三等獎。
2003年學校成立黨支部,甘文彪任書記,全校14個教學班,學生808人,教職工48人。校長楊賢會。

外界評價

加快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積極引導學生注意素質教育對自己成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專業技能、美育、實踐教育、教學內容方法、課程設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及時把握這種變化和要求,進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實施素質教育,加大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實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全面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轉變思想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課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校園文化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傳播知識、在育人等方面均擔負著特殊重要的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